一份区域课改的答卷

时间:2022-09-08 01:49:02

一份区域课改的答卷

“好学校”是包容的,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精神家园。

“好课堂”必是“简约高效”的课堂,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好教师”是“面向全体、关注未来、塑造心灵、尊重个性”的教师,教师工作的一切要体现“用智慧点亮人生”;“好学生”必须是“中国灵魂、全球视野、身心健康、个性鲜明”的人……

以上这些“概念题”正出自张掖市第二中学的“课改文化新解”。作为全省普通高中课改实验样本校,在几年的实践中,张掖二中为社会交上了满意的答卷。这份“区域课改试卷”未必是破解普通高中课改诸多问题的“标准答案”,然而,他们在教改路上的探索,对于推进全省普通高中课改,或许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考题一:

走在探索知识的大道上: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文化不是孤立的存在,在丝绸古道,寺院的存在有何文化意义?”带着一连串问题,高二(12)班的6名学生组成了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始了“甘州区寺院文化的沿革”课题研究。交了开题报告后,6名中学生开始拜访专业人员,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寺院的基本知识。每周末,他们都到大佛寺、西来寺等寺院管理人员那里,做有关知识的课题访问。在研究中,每个组员都写有活动日记、研究心得、自我评价和对伙伴的评价,最后形成了研究报告。在假期,由袁玮等3名同学组成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走街串巷寻访,制作了《舌尖上的张掖》《张掖餐桌上的浪费》CD片。

“行动性研究因为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实践性等特点,深受学生喜欢。”学校课改主任单成鹏告诉记者,“学生几乎人人都参与了课题研究,仅高二年级学生研究性学习结题课题就有14个,发表文章十多篇”。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他课,只能通过过程来控制结果。对此,张掖二中建立了“研究性学习报告”,让学生将活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学校要求,各年级部每学期开展一次小论文、照片和DV作品等成果展示活动。

学校提倡用三面“镜子”看学生研究成果。第一面是望远镜——以发展的眼光看,尊重创造,激励进步;第二面是放大镜——以欣赏的眼光,尊重个性,挖掘潜力,释放潜能;第三面是显微镜——以反思的眼光,明察秋毫,阳光自信。这样的评价机制,使综合实践这门弱势课程在张掖二中真正变成了常态课程。

在张掖二中教师的眼里,行动性研究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一点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成长的路上对生活、对社会、对自我的感受、观察、思考。

陈学彪校长的话充满诗情画意:“综合实践课程是师生生命与智慧含苞绽放的过程。套用冰心老人的一句话:研究在左,行动在右,在行动研究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一路上奔走的师生,走得辛劳,挥洒汗水,却洋溢着快乐与幸福……”

考题二:

校本课程“火”起来——如何给学生创设多元成长生态环境

酷爱篮球的张掖二中体育教师刘杰,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组织学校篮球队,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篮球运动的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他发挥传统优势,为学生开出了一门选修课——“篮球大本营”。“第一次选课就有100多名学生,足足编了2个班,后来3个班都不够了。每年开展的校园篮球明星赛都是特长班的。”刘杰自豪地说。

在张掖二中,教师们开发出的校本课程达40余种。学生有兴趣,教师有资源,就可以开发成校本课程。教师资源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周边地区资源的利用。如陈学彪校长开发出的“人生规划”每次都吸引上百名师生前来听课;语文组教师点评“四大名著”,学生们听出了“百家讲堂的味道”。

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化,是高中新课程结构的最大亮点。但在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一直是一大难点。在此背景下,张掖二中按照专题讲座、系列讲座、拓宽延伸、形成课程的四步走战略,整合开发了“实验研究课程”、“生活技能类课程”、“艺体类课程”、“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类课程”等六大类课程,开发主体呈现出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社区人士及高校研究人员一齐参与的多元化;课程开发资源呈现出本土化和从重点学科向一般学科延伸、从小范围走向大区域发展的多样化。

“每年数学组的几何教具制作展,生物、地理组的科技大篷车,物理组的水火箭发射、鸡蛋撞地球,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组的创新小实验,地理组的校园植物展,信息技术组的电脑作品及信息科技创意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各取所好、各展其能。”

该校还确立了8家单位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深入生产、生活一线。与此同时,创建校园文学社4个,艺术类社团5个,学习类社团5个,体育类社团4个,心理社团1个。学生自主成立器乐队、合唱队、交响乐团,学生的表演成为校园艺术节压轴节目……学生当家作主,点燃了激情,校园里一切都更鲜活了。

社会大课堂系列活动是该校一个重要的校本课程。为了更加贴近社会,二中按月举办丰富的“我是社会的主人”系列参观活动。如,4月的清明节扫墓缅怀革命先烈;5月走进“张掖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6月参观河西制药厂、银河集团等企业,8月组织学生参加军训;9月激情穿越湿地……“这样的参观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社会、感受发展,学生们用手中的镜头留住‘美’,收获了自信。”

“高中课改要树立教育新理念,不能仅限于几间教室,要让学生走进企事业单位,走进农村社区,走进田间地头……体验生活,洞察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中国灵魂、全球视野、身心健康、个性鲜明的人。”陈学彪校长说。

考题三:

“学分管理”激发学生潜能: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张掖二中探索改革评价体系,首先是从学分认定“开刀”的。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原则,首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进行“手术”改革:变一张书面考卷为多元测评;变统一监考为诚信考试;变百分制为星级制。

为避免学生满足于“拿足学分”,学校规定,某一方面有特长并取得突出成绩或在某一方面有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可授予创新学分,学分“保底不封顶”,实行“网络认定+成长记录”双线管理,建立了“共性标准+个性差异”相结合的学分认定体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高三年级组主任吴佩禄告诉记者:“一个学生,如果考试成绩可以,但缺勤、作业完成质量不好、课堂表现不佳等,教师可以降低学分。这样,学生评价由‘政教处的事情’变为每个教师自觉实施的过程”。

实施学分管理,从学生身上看到了什么变化?陈学彪校长说:“激发了学生潜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高二(3)班的一位同学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我破天荒地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辩论会上,作了一次语无伦次、声音颤抖的即兴发言。正是这次看似不精彩的发言,成了我的破冰之行,我开始有了自信。”

考题四:

刮起“课堂改革风暴”:新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我展示”、“我回答”,“我补充”、“我纠错”“、我质疑”。在张掖二中符合新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新课堂比比皆是……2008年秋,“诱思探究教学论”创始人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首先在张掖二中刮起了新一轮“课堂改革风暴”。

这是一次新课改前夕的“头脑风暴”,颠覆了传统的课堂观,一时间,从年级辅导会到学科组交流会,老师们言必称“自主、合作、探究”,开口闭口都在讨论“学习小组建设”……

学校提出“两精讲三不讲”:精讲重点、难点、易混点,精讲思路、方法和规律;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学校要求老师们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每堂课要充分体现“观察探究、思考研究、迁移运用”三个认知层次,调动学生“七动”:动手做、动耳听、动眼看、动口议、动情读、动笔写、动脑思。

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多元情境引导下,快速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导入,教师开门见山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随后在学习提纲的引导下学生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导、思、议、展、评、检”六环节生态课堂流程构建,让师生的生命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激情被激发出来,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

如今,张掖二中的课堂上,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代替了原有的教学方式。

“两年前,在课堂听不到我高谈阔论的声音……很多次,在课堂上,我都因为没有勇气站起来而责怪自己。现在,我成了小组学习的主持人,变得活泼开朗、幸福快乐。”这是学生韩倩在课堂反馈记录中写下的文字。

探索甘州普通高中课改答卷,不在形似,而在“魂”的构建。“课改的深入推进,就是文化的不断丰富和积淀。”教育局秦福伟局长说,“人是教育的根本,构建以人为本的课改文化,解放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成就学生,这是普通高中课改的‘魂’。”

上一篇:综合治理 重在引导 下一篇:加强棋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