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08 01:16:05

福建省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证分析

【摘要】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能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要关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要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依据,用功效系数模型,对福建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功效系数法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企业不仅要对盈利负责,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会和环境的责任。2015年6月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了《社会责任指南》、《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和《社会责任绩效分类指引》三项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标准,中国进入了“企业公民与社会责任时代”,将社会责任纳入评价体系已形成国家共识。作为资本市场中坚力量的上市公司,承担并履行社会责任,是其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文以福建省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为依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用功效系数模型,对福建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业绩进行实证分析。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沿革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起点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能够通过市场配置其资源。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其控制的资源以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能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他们,企业就尽到自己的责任。19世纪的人们,在“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社会责任持消极态度。许多企业不但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且想尽办法盘剥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供应商和员工等的利益,以期快速变成社会竞争的强者。在1959年出版的《企业成长理论》中,Penrose提出了企业是人力资产和人际关系的集合的观点,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构建奠定了基石。直到1963年,斯坦福大学研究所才明确地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他们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这样一些团体,没有其支持,企业就不可能生存。Freeman在其1984年出版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会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利益至上观点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一主体的利益。1991年,Carroll对其本人在1979年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企业社会的经济责任、伦理责任、法律责任和自由决定是否履行的期望”的概念作了修正,指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就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方面的责任,结合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的矩阵模型,该模型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完美结合。Carroll进一步指出,一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消费者、社区和环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承担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相应责任。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模型的提出

(一)研究思路

实证分析要求在指标的选择,权数的确定和模型的设计方面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因此,对福建省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证分析首先集中在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选择上。本文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选择了体现对投资者责任、对消费者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社区责任、对雇员和管理者责任以及对供应商责任六个方面的指标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消除指标值太小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困扰,本文对部分指标进行扩大倍数的处理。其次,本文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数。该方法的研究思想是:在所有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取值差异越大,该指标就越难实现,也越重要,因为他更能反映出各参评单位之间的差距,所以,应赋予较大的权数。最后,本文运用功效系数法的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原理来设计评价模型。在目前企业各项指标值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功效系数法能够根据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从不同的侧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计算评价,客观反映企业的绩效状况,准确公正地评价企业绩效。

(二)研究方法和模型

功效系数法是在进行综合统计评价时,根据指标的权数,将功效系数转化为可以评价的分数,然后将各项指标分数加总,得到综合评价分数的方法。功效系数法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满意值是指在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优值,不允许值是该指标不应该出现的最低值。允许变动范围的参照系数就是满意值与不允许值之差。功效系数是指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该指标允许变动范围的相对位置。具体分析的步骤是:

5.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数。

6.最后计算评价总体的总功效系数F。根据F值的大小排列其顺序或优劣。

综合评分值F=∑单项指标评分值×指标权数

传统的功效系数法将基础分值定为60,调整分定为40的做法过于简单粗糙,得到的综合评价分值不够精确,本文对传统功效系数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首先,借鉴财政部关于《企业业绩评价标准》的做法,将选定的指标分成五档标准值。各项指标的评价档次分别为优(A)、良(B)、中(C)、低(D)、差(E)五档。对应五档标准值赋予五个标准系数:1、0.8、0.6、0.4、0.2。如表1所示。

其次,将评价中的基础分60改为随标准系数变动的各档基础分值,调整分40改为上下两档基础分值之差,确定本文拟建立的功效模型为:

指标标准分=该指标的权数

指标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

指标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

总得分=∑单项指标得分

三、福建省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分析的指标选择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尽可能高效率地经营企业资源以满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需求。具体包括:

(一)对投资者的责任

企业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来源于两个渠道,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两渠道的投资人就是股东和债权人。给投资者创造财富,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实现了投资者财富最大,企业才有了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可用企业利用资源经营后实际支付给股东和债权人的股利和利息多少来衡量。

投资者责任履行率=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资产总和

为数据处理的方便性,对其扩大100倍处理,指标变为:

投资者责任履行率=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资产总和×100

(二)对消费者的责任

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是指企业利用可使用的资源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且以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出售的能力。此方面指标可用企业运用资源实现的销售收入减去因产品问题赔偿给消费者的支出来衡量。

消费者责任履行率=(营业收入总和-用于产品质量赔偿的营业外支出)/资产总和

(三)对政府的责任

企业对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方面。政府作为监管者,既可以根据税法规定向企业征收各类税款,又可以通过合适的政策把企业所纳税收返还给企业。此方面指标可用企业各项税费支出减去企业所收到税费返还来衡量。

政府责任履行率=(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资产总和为数据处理的方便性,对其扩大100倍处理,指标变为:政府责任履行率=(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资产总和×100

(四)对雇员和管理者的责任

企业对雇员和管理者的责任主要表现在:增加雇员和管理者的收入和福利;为雇员和管理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雇员和管理者的职业健康;为雇员和管理者提供充分的职业培训机会,关注雇员和管理者成长和职业发展。它的贡献大小可用企业支付给职工以及为员工支付的现金来衡量。

雇员和管理者责任履行率=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总和

(五)对供应商的责任

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体现在企业向供应商采购商品和劳务,支付现金以维持供应商的生存和发展,它的贡献大小可用企业向供应商采购所支付的现金大小来衡量。

供应商责任履行率=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资产总和

(六)对社区的贡献

企业对社区的贡献体现在企业对其所处的社会周边环境所做的贡献,包括企业对社会的捐赠及赞助和企业对环保作出的贡献。因此,企业对社区的贡献可用企业捐赠支出,赞助支出和环保支出来衡量。

社区责任履行率=(环保支出+捐赠支出+赞助费)/资产总和

为数据处理的方便性,对其扩大10000倍处理,指标变为:

社区责任履行率=(环保支出+捐赠支出+赞助费)/资产总和×10000

四、指标权重的确立

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的做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量纲不同,不宜直接比较其差别程度。为了消除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的影响,需要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项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公式如下:

五、福建省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证分析

首先,本文根据福建省90家已上市企业2014年的年报数据,整理计算出投资者责任履行率x1、消费者责任履行性x2、政府责任履行率x3、员工责任履行率x4、供应商责任履行率x5和社区责任履行率x6的各个数值,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即指标标准分。如下表2所示:

最后,根据90家上市公司上述6个体现企业责任的评价指标的指标值和计算得出的评价指标权重,依据建立的模型,算出福建省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序,得分越高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贡献越大,得分越低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越低。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福建省90家上市公司中,履行社会责任排名前5名的是永辉超市、太阳电缆、浔兴股份、兴业科技和九牧王。排名后五名的闽灿坤B、ST兴业、神州学人、冠福股份和国脉科技。90分以上履行社会责任表现优秀的企业有3家,80分以上履行社会责任表现良好企业有1家,60~80分之间,履行社会责任表现中等的企业有11家,其他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的都比较差。这说明目前福建省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还不强,履行社会责任做的还很不够,还需要在以后的经营中继续努力,争取做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

五、结语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改良的功效系数模型对福建省上市公司2014年的年报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综合评分。模型在计算过程中,通过与样本“指标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上市公司的综合评分,因而,它只是福建省企业间相对比较得出的结果,不代表其在全国范围内履行社会责任的业绩。

主要参考文献:

[1]朱立旭,王彭德.功效系数法在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运用[J]大理学院学报2012(10)P5-P8.

[2]罗晓光,刘飞虎.基于功效系数法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5)P93-P98.

[3]熊霞.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超市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J].中国外资2013(8)P70-P72.

[4]李金昌,苏为华.统计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P257-P276.

[5]裴菲.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关系研究[A]山西财经大学P9-P10.

上一篇:浅谈医学院校生物化学的实验准备工作 下一篇:一罐显影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