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史料 还原先辈全貌

时间:2022-09-08 01:07:38

《本部留德学生萧友梅学业成绩报告及请予研究期一年理由书(摘录)》一文是我十多年前查阅全部《教育公报》时发现的,因与当时的研究课题关系不大,故仅记下其出处而已。一年前,黄旭东先生邀我一起编撰《萧友梅生平编年纪事》和《萧友梅文萃》,想起此文,于是再次到图书馆抄录全文,现予重刊。

萧友梅是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作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两所专业音乐机构――北大音乐传习所和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为国立音专)的创始人与主持者,他的教育思想、音乐理念和人品风格深深地影响着一代音乐学子,并通过他们又极大地影响到中国现代以至当代音乐发展。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在我国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生平事迹,特别是关于他青少年时代的经历,至今仍知之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一个遗憾。

萧友梅的这篇《报告》填补、厘正了有关萧友梅生平史料上的一些空白和模糊,为我们解答了诸多迷惑。文中对他留学德国的行程,为什么选择到莱比锡音乐院学习,留学期间修习过哪些课程,论文答辩的经过,留德期间的音乐创作和学术活动,申请延长留学期限的原因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有较为具体的记述。

除此以外,《报告》还凸现了青年时代萧友梅所具有的并终身一以贯之的高贵品格。如在以优异成绩取得博士学位和各种褒奖后所表现出来的谦虚谨慎,在面对随之而来的媒体追逐时所表现出来的淡泊冷静;又如为了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准备以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材料而请求延长留学期限体现出来的求真务实的严谨学风;再如为筹集印行博士论文的资金,极力撙节,甚至准备卖掉皮外套,而不愿再申请教育部津贴的那种艰苦朴素、严于律己的风骨等等。通过这些细节,现微知著,充分展现了萧友梅的高风亮节。

记得九十年代初,随着《萧友梅音乐文集》的出版,涌现了一批学术水准较高的研究萧友梅的文章。之后,由于史料的匮乏,更确切地说,是对挖掘埋藏较深的史料缺少耐心,对于萧友梅的研究进展似乎不大。其实,在萧氏同代人的日记、书信、年谱中,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刊中,在清末的学部档案和民国档案中,还是能找到一些有关萧友梅的行踪和他所写的文字资料。鉴于萧友梅的主要活动是在音乐教育方面,因此与教育有关的资料应是查阅的重点。我们按此途径经过一番努力,的确寻访到不少有价值的史料,虽然比较零散,但集腋成裘,在梳理拼合后,终于为我们勾画出一个鲜活的、很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史学研究的进展,必须要有翔实的史料作为基础。没有史料,何以立论,史料不全,立论难免偏颇,而挖掘史料的过程却是一项比较枯燥、清冷的工作,有时在故纸堆里搜索多日毫无收获,需要的是耐心和恒心,急功近利的心态是与之格格不入的。就目前情况而言,结集出版的近代音乐史料汇编屈指可数,大量的原始资料散见于各类出版物中,萧友梅这篇报告的发现证明了这一点(有些存于老音乐家记忆中的史料因抢救不及时,已无可挽回)。希望有更多的青年音乐学者重视并投入到史料的挖掘、搜集、梳理工作中来,唤醒长年沉睡的史料,还原由于各种原因而被湮没的前辈音乐家们以真实形象,给他们以适当的地位和公正的评价,使以后新编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更接近于历史的全貌。

上一篇:“万里长城万里长” 下一篇:贴近自心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