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学习信心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2022-09-08 12:28:19

建立学习信心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帮助高职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其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一直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工作的难点。

一、《经济法》教学面临的困难

经济法这门课与高中课程联系不大,学生一看到抽象名词,就先入为主地在心理上排斥了。另外,经济法这门课不仅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而且需要深刻领会,形成应用法律的能力。而不少学生,一听到记忆就头疼,认为自己不可能记住,更遑论运用法律了。学生严重缺乏学习信心已成为提高经济法效果的严重障碍。

二、提高《经济法》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

只有学生对《经济法》这门课产生了浓厚兴趣,才有可能逐步树立学习信心。因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为关键。首先,通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由信任、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由此产生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注意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师生之间应该是朋友关系,甚至是兄弟姐妹关系,是一种平等、亲密而又相互信任的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教师任教的课程给与较大的关注,投入较多的精力,产生较大的兴趣,这有利于树立学习这门课的信心。

其次,通过给学生分析典型而又饶有兴趣的案例,增强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经济法的实施”一节时,学生对于解决经济纠纷的三种途径很不熟悉,对于行政复议的概念及过程相当陌生。笔者利用财经专业女生多、喜欢看电视剧的特点,举出近期流行的韩剧《对我说谎试试》中担任事务官(相当于中国的公务员)的女主角因涉嫌在工作中给予爱人所在的酒店优惠政策被调查、作免职处理后不服,并申请类似中国行政复议的例子来说明行政复议处理的场景,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对经济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再次,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化、形象化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股权转让与上市公司的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把河北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股权证书以及股票的样式、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招股意向书以及招股说明书的结构和内容、有关路演的视频,一一向学生反复展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象地认识了股票发行的程序等抽象的内容。

(二)遵循渐进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直坚持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让学生易于学习、易于掌握的渐进式原则,尽量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首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注重考虑如何把大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循序渐进的分目标,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在本门课学习的初始阶段设计总目标时,在坚持教学标准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难度,以适应高职学生的薄弱学习基础和容易遭受挫折的脆弱心理;当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并对学习有了信心之后,再逐步增加难度。设计分目标要以总目标之下的知识点为基础。学生在学习中按照顺序逐步实现分目标的过程,就成了学习信心逐步累积的过程和最终教学总目标实现的过程。

其次,尽量做到枯燥的理论精炼化,浓缩内容,最好能用一个例子或者几句话把多个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记起来容易,又不容易忘记,也就容易提高信心。笔者在教合同法关于要约承诺的部分时,曾经构造了一个万能案例,在基本案例的基础上,条件稍加变化就是一个新的案例,结论也跟着变化,将所有条件及结论总结,包含了整个要约与承诺的相关内容。学生只要理解了这个案例,重点内容就解决了,减少学生记忆压力,教学目标容易达成。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学生学习重点难点时,容易产生挫折感、丧失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一时期尽一切可能帮助学生“啃骨头”,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难点的部分,必要时放慢教学进度,甚至重复讲述,彻底解释清楚;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及学习的内容,有时开设专题,进行学习。当学生能够解决一个较为困难的习题时,他的信心会呈几何式递增。

(三)坚持鼓励为主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避免批评性语言和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行为,巩固学生学习信心。

首先,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给予积极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科学设计问题,引导所有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留出专门讨论问题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教师都要注意以鼓励性的语言给予积极评价。

其次,精心设计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让学生自觉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对优秀作业,定期在班级内进行公开展示;差的指出改进的目标;对部分作业给予面批。通过这一措施,笔者所教班级学生作业质量逐步提高。

再次,不仅把测试当作测量教学效果的形式,而且也把它用作激发学生学习信心的工具。每个学期有意识地设计二到三次降低难度的学习测试,让学生普遍获得较好的测试成绩,以巩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学习经济法的热情,增强抵御挫折感的能力。

上一篇:司法考试背景下案例教学法研究 下一篇: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方法创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