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9-08 12:08:30

不同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 对不同影像学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于2014年6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对以上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和CT检查,对以上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92.65% VS 72.06%],中央型、旁侧型、椎间孔型的CT诊断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93.33%、93.55%、90.91% VS 73.33%、75.00%、63.64%],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种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并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该病是患者出现腰腿痛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以及生活质量等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1]。本院将X线平片和CT检查分别应用于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6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以上患者的起病缓急不一,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9岁~70岁,中位年龄:(46.81±7.81)岁;病程4个月~11.8年,平均病程:(4.33±1.33)年;临床症状:68例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腰腿痛,其中下蹲或咳嗽痛患者41例,间歇性跛行患者21例,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患者39例,双侧下肢疼痛患者22例,单侧下肢疼痛患者37例;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示均显示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阳性,其中19例患者存在跟腱反射减弱情况,40例患者棘突压痛,29例患者腰椎侧弯。本次研究中的68例患者均分别接受X线平片和CT检查。

1.2方法

1.2.1 X线平片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 800 mA X光机,为患者采取侧位或者正位,然后对患者进行腰背部X线平片检查,对患者的脊柱顺列和曲度的变化、是否存在椎体边缘硬化、椎间隙改变、骨质增生等情况进行观察,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加摄双斜位片[2]。

1.2.2 CT检查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3 mm的层厚,1.2的螺距,120 kV的电压,50~120 mA的电流,256×512 mm的长宽;为患者采取仰卧位,进入仪器后,对CT扫描架倾斜角度进行适度调整,要使其保持与患者的脊柱长轴垂直或者与椎间盘平行,然后对患者的L3~4,L4~5,L5~S1椎间隙进行常规扫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加行L1~2,L2~3椎间隙扫描,对以上椎间隙进行扫描时均需用骨窗和脊柱窗摄像扫描4~5层[3]。

1.3 判定标准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为:患者存在神经根移位、消失或者是增粗等情况;存在椎体边缘唇样骨赘;椎管狭窄;椎间盘后缘正中或偏侧存在有密度与椎间盘一致的局限性突出软组织影;硬膜外脂肪及硬膜囊存在受压移位的情况;椎管内存在游离脱落的椎间盘,或者突出椎间盘滑移、钙化[4]。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为:腰椎间隙出现前后等宽或者前窄后宽的情况;腰椎生理弧度存在侧弯畸形、前弯变直或反弓等情况;有游离骨块影存在于椎管内或椎间孔;有骨质增生或后翘突起情况出现在椎体后下角处,有Schmorl,s结节出现[5]。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68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中央型患者15例,旁侧型患者31例,椎间孔型患者22例。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正确率为72.06%(49/68),中央型诊断正确率为73.33%(11/15),旁侧型诊断正确率为75.00%(24/31),椎间孔型诊断正确率为63.64%(/22);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正确率为92.65%(63/68),中央型诊断正确率为93.33%(14/15),旁侧型诊断正确率为93.55%(29/31),椎间孔型诊断正确率为90.91%(20/22);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患,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个部分,尤其是髓核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6]。再加上外力因素影响,导致椎间盘纤维环被破坏,进而产生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或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7]。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高速发展,应用于临床中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越来越多,但是均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8]。

在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平片、CT诊断的相关影像学资料,结果显示: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92.65% VS 72.06%],中央型、旁侧型、椎间孔型的CT诊断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93.33%、93.55%、90.91% VS 73.33%、75.00%、63.64%],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新,崔连奇,关建中,等.腰椎间盘突出几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8(04):790-791.

[2]柏玲,张安仁,孙燕,等.强度-时间曲线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03(09):1603-1604.

[3]郜璐璐,张进,林斌,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研究现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35(09):1724-1725.

[4]柳三凤,王汉龙,翁文水,等.肌电图应用于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19(03):21-22.

[5]丁永国,孙建民,张骋,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52(04):237-240.

[6]王唯成,翟昭华.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诊断价值及与CT的对比[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3,63(05):414-417.

[7]徐德利,林浩,陶海鹰.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腰椎间盘突出:椎间高度恢复的影像学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25(26):4191-4196.

[8]符莉莉,李长清,许海娜.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研究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60(08):94-96,101.

[9]何杰.用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1(22):10-11.

上一篇: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下一篇:自制急诊手术物品专用箱在提高急诊手术应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