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探讨

时间:2022-09-07 11:47:10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探讨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方法将会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它让小学生在数学课中不仅学到并掌握了相关基础性的数学知识,而且促进了小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活跃了学习气氛。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别有情趣;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魅力;提供争辩的时空,使学生乐享数学学习过程;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教学方法,让小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快乐和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创设情境;游戏;

目前,趣味数学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有许多老师在趣味教学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小学生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达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老师来说,最痛心的是计算题明明那么简单,却总有人做错,很多老师都归结为学生做题时不够细心,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别有情趣

在刚开始讲课时,就注意让学生说计算过程。但老师一定要引导,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再聪明也想不到要怎么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选择合适的、简洁的语言把计算过程表述出来,在教学例题的时候就让学生跟着自己说,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说。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楚而准确明了,让学生既了解完整的过程又不会感觉复杂。比如,在《两位数乘法》中选取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人物,创编新的故事情景,并把故事情景贯穿始终,情景的内容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第一,喜羊羊汇报收萝卜的情境:每天收20棵萝卜,收了3天,一共收了多少棵?第二,美羊羊汇报收萝卜的情境:第一天收了12棵萝卜,第二天收了12棵,第三天收了12棵,第四天也收了12棵。①如果是你,你怎么说?②出示:每天收12棵萝卜,4天一共收多少棵?③列式④12×4到底等于几?拿出练习纸,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上面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关键是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是怎么想的。

二、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魅力

儿童学习数学是对他们生活经验中数学现象的“解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的课堂要选取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另外,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留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

另外,老师要经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练习。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如视算,听算让学生直接说出结果,列竖式计算注意数位一定要对齐。在低年级也可以做数学游戏,找朋友、送信、夺红旗或搞数学比赛等。并且基本的口算,基本的计算也应该天天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编排练习题时,题目可按巩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运算基本技能的等等来练习。

三、提供争辩的时空,使学生乐享数学学习过程

理不辩不明,利用辩论方法让学生即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小学生在争辩中达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学的难点如果单纯的靠老师的答疑、解惑,对于孩子来说,可能适得其反。课堂上,老师不要喋喋不休,要让小学生主动参与。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争辩,在这种讨论和争辩中,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认知能力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从众多同伴的不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乃至思维和实践方式中获得种种脾益。在同学的合作中,情感的互动中,思维的碰撞中,完善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自主意识,逐步积累学习体验,最终学会学习。

四、循序渐进,由表及里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的“招”中,是有递进关系的,是由表及里的,而孩子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应当是最高的追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循序渐进的进行。当然,面对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做到:接纳、对接、等待。对接是指将书面语言与学生语言对接、把教师语言浸泡在学生的语言中。数学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严谨的思维逻辑,包括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等思维环节,以及在各个环节中由类比、迁移等思维品质带来的直觉思维。

五、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对游戏的外在形式尤为感兴趣,特别是游戏富有激励性、竞争性的特点,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便能积极主动、自学地学习。如果能根据教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满足学生好玩的心理,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持久、稳定,学习情绪变得高涨。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那些能演示的过程更有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直观形象的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多给学生创造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想一想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以上几点外,还应注意要经常让学生板演,在课堂作业上多练习,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等,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参考文献:

[1]侯须红.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点[J].学周刊(C版),2011(5).

[2]周曹兵.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2).

上一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下一篇:聚焦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