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课堂本真 让课堂真正有效

时间:2022-09-07 11:31:49

还课堂本真 让课堂真正有效

课堂的本真是什么?通过近几年《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课题的实践,我感悟到了课堂的本真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即通过学生发现生成问题——合作探究问题——课上展示解决问题——研究拓展问题等学习环节,从而实现由教师教的课堂向学生主动学的课堂模式的转型,把学生听课转变成他们自己讲课。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以教为根、以知识传授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支撑着课堂,其课堂的突出特点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是教师的课堂,讲课水平是评价课堂的重要标准,教师讲的精彩就是好课。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学生说,“老师歇会吧”,老师说:“我不累。”,这就是传统课堂的真实写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先天的缺陷,不但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失去了思考探究的机会和信心,用时间和汗水提高成绩,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但很少有人敢在课堂的实际操作层面上进行改革,就像在空中飞翔出了故障的飞机,人们虽发现了问题但没人敢跳机。而《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课题的实验,就做到了还课堂的本真,让课堂真正的有效。自2007年参与《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课题实践研究以来,我深深感觉到课题实验给课堂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

一、意识的转变

人最难征服的是思想,做了十余年的语文教师,站在讲台上讲了十余年的课,让我突然转型,这是一个大难题。讲,学生都不会,现在让他们自学,让他们讲,这能行吗?带着这种顾虑,我于2007年加入了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的课题研究。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在实验校现场观摩,我被新课堂震撼了: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黑板上流利的板书,在讲台上精彩的授课,知识点讲授清楚,条理清晰、剖析深刻,其它同学时而侧耳倾听、时而补充辩论,小组间互相帮助、合作、探究。他们的学习热情之高,学习状态之良好,一堂课下来,我惊奇的发现,该讲的知识点都讲到了,甚至连老师读错了一个字音学生都能发现,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课堂真正活起来了。我不禁在心里赞叹,课改校的老师和学生肯定在课下下了很大的工夫,作了许多细致的工作,否则他们不会把课上的这样生动精彩!最成功的是他们的课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把老师讲“转化”为学生讲,把学生被动学“进化”为主动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课堂的有效化”。老师从“台前”站到“幕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自己“阵地上”变的更积极更主动。在不断的探究展示中,他们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锻炼了胆识,把课堂问题化,实现了课堂与考场的有效对接,问题与考题接轨,课堂与社会接轨,学生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从而实现了学生成绩与能力的双丰收,也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气氛的转变

从前的课堂,无论老师怎样去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有一半的学生能响应,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不错了。学生学的被动,学的也苦,上课对他们来说有一种极大的束缚感,压迫感甚至“谈课色变”,以至于有很多学生表现出厌烦情绪,出现了类似逃课违纪等现象。可是现在随着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验,深感学生们从“被动学习”中走了出来,没有了束缚压迫感,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感|、愉悦感、成功感”,他们对语文课由喜欢到热爱,课堂气氛变得活泼了,热烈了,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参与到教学中去。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展示,真正做到了“学中乐、乐中学“,把课堂变成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沟通思想的平台。

三、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拓展、解决问题的空间

通过有效课堂实验,在课堂上我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写的机会交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敢于说话,会说话,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权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发挥。让学生学生目标的达成,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和精彩的点评,都将成为课堂高效的推进立体交叉的驱动力。

学生既是教学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要让学生探究拓展,首先就是让学生对初中语文教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整合,让学生熟知课本的要点。我们把七~九年级语文教材分为现代文和文言文两大块。然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由学生自主完成写出阅读感悟,通过阅读课,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本,以同样的方式写出阅读心得。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性的循环,阅读与学习互相促进。

四、构建了问题解决式新型课堂

在实践操作中,从学生设计到课堂展示及能力测评,始终贯穿一个“问题”主线,把教学问题化,把课堂”问题化”是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又一大转型,也是中国教育特色的突出特点。《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之所以能被师生、家长及社会所接纳,我认为就是因为它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课堂效率的同时,通过把“课堂问题化”,通过问题发展生成——问题展示解决——问题拓展训练——学后测评等环节,凸显了课堂与考场的有效对接,以及考题与问题的有效对接。从人的成长意义上看,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是构成人成长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赋予问题解决以双重的意义。问题解决既是学生的真实生活,真实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问题课堂”行动策略,就是通过创新问题情境,生成发现问题。围绕教材内容,知识要点、难点、考点,展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兴趣,获得了成就感,感受到了学习的喜悦。从而保障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了锻炼和提高。构建问题解决式课堂,学案不是课堂改革的终点,展示也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重在课堂的流程再造和转型。“问题解决式”课堂就是再造了教师教学教研流程和学生学习流程,其本质是把学生听的课堂变为说的课堂。由教师教的课堂向学生学的课堂转型,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转化。

五、学生成绩的改写

前面我提到了小组长们的成长和成绩的飞跃,其实和他们同样有进步的还有中间生和后进生。

中间生是一个班级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他们成绩不优秀,在以前他们总感觉得不到老师们的器重,从心理上就有一种畏怯感。平时不敢回答问题不敢说话,即使老师上课要求他们回答问题他们的表现往往不能让人满意。但是通过新课改,这部分中间生真的让老师们刮目相看,上课讨论变得积极了,展示课上他们变得大胆了,考试成绩变得优秀了,他们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我展示的机会。能力和成绩的双重提高让他们逐渐步入到了优等生的行列。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改变了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无效的活动删掉,把课堂上无效的话去掉,把课堂上无效的方法甩掉。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堂的转型,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新课程的课堂活起来,让课堂有效了,还课堂本真了。可以说,这是中国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课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停止之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就应该站在教改的最前沿,把有效课堂教学的教改工作推向深入,让教改之路走的更深更远,真正做到还课堂本真。《新课堂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的实践,不仅成就了学生更成就了教师,也解放了教师,同时也成就了学校教育。把学校课堂教学变成了学生精神和能力快乐成长的过程,把校园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的乐园。

上一篇:新课改中英语教学的困惑及反思 下一篇:“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