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肾通淋汤治疗中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68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07 11:07:30

自拟益肾通淋汤治疗中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68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益肾通淋汤;中老年妇女;慢性尿路感染

中图分类号:R69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5-0085-02

慢性尿路感染是以病程长、反复发作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淋证”范畴。可发生于所有人群,以中老年女性为多。2010~2011年,笔者应用自拟益肾通淋汤治疗中老年女性尿路感染患者68例,在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及防止其反复发作等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为中老年女性,为2010年4月~2011年4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在40~70岁,平均56.8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6a。其中西医诊断为:慢性膀胱炎26例,尿道炎16例,慢性肾盂肾炎14例,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12例,其中合并老年性阴道炎26例,合并泌尿系结石16例。

1.2诊断标准参照《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反复发作的病史;症见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淋漓不尽或有尿道灼热不适,或伴小腹疼痛或腰酸、腰痛等;尿常规提示:白细胞+~++++或尿培养有细菌生长;血常规正常或白细胞计数偏高。

1.3治疗方法给予自拟益肾通淋方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桑寄生30g,菟丝子、杜仲各12g,萆15g,蓄12g,车前草12g,鱼腥草30g,瞿麦12g,甘草6g。临床加减:合并阴道炎加败酱草、野、地肤子;合并尿路结石加石苇、滑石、鸡内金、威灵仙;血尿明显加白茅根、小蓟、藕节;手足烦热、腰酸乏力者加女贞子、地骨皮;畏寒明显加肉桂、淫羊藿:腰痛明显加狗脊。每日1剂。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所有病例均于第2、6周时进行疗效观察。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有关疗效标准评定。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尿常规检查2次均恢复正常,尿菌阴性,并于第2、6周各复查l次均为阴性者为近期治愈,随访6月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尿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尿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尿常规检查显著改善,尿菌偶有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及尿常规检查改善不明显,尿菌仍阳性,或于第2、6周复查时为阳性,且为同一菌种。

2.2治疗结果

2.2.1近期疗效治愈26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6.76%。

2.2.2远期疗效随访6个月,复发6例,余53例均未复发。

3典型病例

蒋某,女,5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2年,再发加重3天。于1999年3月因尿频、尿急、尿痛在本院就诊,诊为“尿路感染”,经抗炎治疗好转,但之后上症常反复发作。1天前上症又作,经人介绍来诊,要求服中药治疗。症见:尿频、尿急、尿痛明显,尿道灼热不适,尿色微黄,伴腰酸不适,口干饮不多,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微数。查:尿常规示:WBC+++,RBC+;血常规正常。患者证属肾虚湿热下注之淋证,处方:桑寄生30g,菟丝子12g,杜仲12g,萆15g,蓄12g,车前草12g,鱼腥草30g,黄柏10g,瞿麦12g,小蓟15g,藕节15g,甘草6g,4剂。水煎服。4剂服完后患者尿急、尿痛症状明显减轻,仍感尿频、腰酸不适,尿色清,余症除。将上方去小蓟、藕节、黄柏、瞿麦,加女贞子12g续服用1个月后复查尿常规恢复正常,追踪6个月未复发。

4讨论

慢性尿路感染有反复发作、遇劳即发的特点,当属中医“劳淋”范畴,其主要病位在肾,属虚实夹杂之证。患者因正气亏虚,无力抗邪,湿热之邪留恋不去,导致病情迁延难愈。正气亏虚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因劳淋病程迁延,正气渐耗,湿热之邪日久伤阴,容易导致肾阴亏虚。若久病年长,则可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亏。另一方面,患者或素体阳虚,或年老命门火衰,久病伤阳,或他脏累及于肾,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肾阳亏虚。再者,反复发作的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清热利湿药物,药性寒凉,更易伤及阳气,且女性年届七七,肾气渐衰,冲任亏损,经血不足,天癸将竭,人体调节阴阳平衡的功能减退,均可出现肾阳亏虚之证[3]。从生理角度来讲,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粗,细菌容易上行感染;其次,中老年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导致尿道、膀胱一系列结构与功能改变,局部免疫力下降,造成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该类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久治不愈,致使肾气更虚;同时,由于湿热留恋不解,耗伤肾阴,病初多为肾阴虚兼膀胱湿热,病久则脾肾亏损,气阴两虚。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气足则膀胱气化有力,故笔者在传统治疗方法上加益肾之品,一是解除膀胱湿热,二是增强膀胱的气化作用,有利于祛邪外出,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功。益肾通淋方以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等补肾益气,以蓄、萆,车前草、鱼腥草等清热利尿通淋。全方配伍共奏益肾固本、清热利尿通淋之功,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2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45.

[3]王怡,金文欢.加味二仙汤治疗中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25例[J].新中医,2006,38(6):67~68.

(收稿日期:2012-00-00)

上一篇:警示 第6期 下一篇:想轻松你就萌一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