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时间:2022-09-07 11:04:21

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教师要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而努力,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

一、要利用师生的情感交流,消除学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语文课其实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造成目前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种惧怕心理,觉得语文枯燥,难学的现象,这种现象追根寻源,其根本原因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过程变成枯燥无味的单纯知识传授。在确定语文教学任务时,只讲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不讲发展情感,意志性格。对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显然估计不足。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应引进激励的竞争机制,增加交流锻炼的机会。消除胆小怕说,不敢交流等心理障碍。语文课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突出的是语言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有什么说什么,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民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鼓励得越多,学生就有成功的喜悦感。对学习语文自然而然就增强了信心。

二、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他的话生动形象地阐明了生活与知识的实践关系。而新课标也指出“重视语文的实践性”。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与参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例如:上《鸟的天堂》一文。离学校一百多米的地方正好有一棵大榕树,我于是要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好好观察,体会独木成林的奇观,化抽象为具体。体会“‘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这句话。还有上《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这是一篇习作例文。上完后笔者就思考让学生学写作文的同时,如何把课堂知识延伸,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获得实践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意识,并因此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起初是让同学们了解自己家乡有哪些特产,然后根据课堂反馈设计了问卷表格,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走进社会去寻找答案,去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学会广泛收集信息。了解家乡特产的一些情况、现状。另笔者想不到的是,像这样通过调查研究中学习语文,既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积极求知,努力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倾听技能,观察技能,发问技能,调查技能,访谈技能,记录技能,合作技能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和培养。部分学生写出了鲜活生活的小作文;部分学生对调查的土特产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针对特产的情况向农民和商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建议;有的学生还通过广告的形式将自己家乡的土特产推荐给了其他同学。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吸引学生,创设课堂情景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电子课件、影像技术、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充分创造和渲染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感官接受能力,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并和作者产生思想共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课文,可根据课文层次,首先运用地图标示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我们的版图上明白西沙群岛是“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可以放映介绍西沙群岛的动画片和彩色幻灯片,带着学生作一次假想旅游。课文中生动的语言,银幕上的图像,使学生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岛上旖旎醉人的风光和丰富的海产品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好地方”,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油然而生。

四、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

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得到赏识时,他的心理就有一种成就感,就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一个有信心的人,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和学习。笔者认为:表扬也是一种赏识。表扬不是一味的不切实际的胡乱表扬,表扬的机会是靠学生争取的,但是教师应该善于为学生创造获得表扬的机会,一旦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要及时的加以表扬。笔者在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师时,发现一个学生教上来的作文虽然错别字很多,但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这个学生语文成绩平平,平时很内向,看了他这篇文章后我找他来一起评析,指出他的文中的优缺点,并在班上诵读了他的文章,表扬了他。从此以后我发现他有了很大的转变,性格不再那么内向了,成绩迅速提高上来,在初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后来这个学生遇见我,他告诉我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那节课,从那以后他觉得自己信心百倍,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困难了。

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生不仅要学习好,我认为在道德品质上的培养也很重要。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较注重德育教育的,除了从课文中学习,还推荐给学生优秀的课外读物,如《中华美德贤文》,我把他推荐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中华古文明的美德传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括: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还有经过千锤百炼的语言。学生看了一段时间后,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全方位考虑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适时的,有效的。

【作者单位:四平市中央东路小学校 吉林】

上一篇:试论和谐校园网络体系的建构 下一篇:议学生自信心在课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