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还原本位

时间:2022-09-07 10:23:07

让教育还原本位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07-01

关于什么是教育?我没有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著作《什么是教育》里阐述的那样深刻和详尽。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只能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出自己的理解。说白了就是平日里不厌其烦的唠叨、是微小行为的垂范、是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平凡中铸就的时代文明、更是唤醒人的内心对生命的情感、责任,和不断创造未来的渴望。并不是我们所渴望的那样把每个学生都培养得同样优秀,恨不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清华北大的高材生。那是不现实的,严重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高山有高山的巍峨,小草有小草的风采”。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是“高山”那就任他巍峨与挺拔,如果是“小草”不妨让他为春增添一抹绿。作为一名职业的教育者,通过学习生命化教育理念和几次外出的学习,自己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得到提升,更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育手段和行为。回顾自己二十年的教育生涯,自己不免有些许汗颜。自己一直以来都由于功利心在作祟,不惜曾做过诸如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等违背师德的事情,跟我有同等经历的人近几年来教师队伍中并不罕见,这也难怪社会上对大多数教师贬多于褒了,那是因为我们完全摒弃了“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国家发展的未来”这些大的教育观。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一己私利,那就是满足自己的功利心,抑或是想得到领导的认可,取悦于领导而已。在我们感叹一代不如一代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老化,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呢!我还记得自己刚刚入学时的那位启蒙老师,她在我心中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说她了不起并不是因为她有渊博的知识,而是她严厉中不乏宽厚与仁爱,她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孩子,从没动手打过任何一个孩子,课堂上她总是不停地拿着孩子们的小手规范书写姿势,纠正笔顺,总是不停的为这个那个孩子削铅笔,虽然事隔三十多个春秋,我从来不曾忘记过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初中时一位几何老师,高中时一位班主任和英语老师,他们都把爱心、耐心、期待洒满课堂。那时并没有人倡导生命化教育理念,可是他们也都在践行着这种理念。但是在我的记忆中也有让人想起来就不寒而栗的“厉害”老师:用教鞭狠狠敲打着男孩子光光的脑瓜、抡起巴掌狠狠抽打做错了事却又极力辩解的女孩子的小脸儿、因为写错一个字老师多次把本子扔出老远……。我从教二十年来,时时刻刻的把生命中曾出现的让我敬佩的老师作为楷模,鞭策激励自己,从那时起,他们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想自己首先是“人”,其次是“师”。但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自己又作为班主任,要完成学校的任务,要得到领导的认可,难免在工作中迷失自我,做错事情,以至于伤害学生的自尊。学习了生命化教育理念,使我更深刻的反省自己。生命化教育理念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生命化育人理念。

我想要想育人先育己。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摒弃功利心,不追逐名、利,人性才能得以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才能更好的做好育人工作。我们始终坚信善良是人世间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我们经常会说“与人为善”,也一直教育孩子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心存善良,独善其身。那么我们在对待孩子时,特别是那些淘气的孩子是否能再“善良”一些,用身教感化他们。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和权威的象征,学生只能被动的依从于教师,教师总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其实韩愈早在《师说》中就阐述了:“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作为今天的教育者应该看到现在的孩子不比我们当年,他们学习的渠道有很多,知识的来源很广泛,我们在日常的教育中不能小瞧了他们,我们要淡化自己教师的身份,真正的跟学生平等交流,那样也许我们能学到课本以外的他们会而我们却不会的东西,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教育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教育好孩子,家长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只有这样遇到问题才不会急躁,不会简单粗暴。是的,家长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好能与孩子达成共识,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的。作为教育者,我更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把教育这门艺术进行到底。

其次,是生命化课堂理念。

在过去,一节好课,就是老师完美的表演,就是学生装模作样的配合。课堂上经常是老师一言堂、满堂灌,老师所采用的大都是“填鸭式”教学,是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学生只是被动和机械的接受,没有自,不敢质疑,即使是老师设计问题也经常是限制学生的思维,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缺少宽松、民主、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更缺少对学生应有的个体生命的尊重,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而现在提倡的是生命化理念,更注重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老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不是无所不知的“诸葛亮”,也不必把所有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去查资料,让学生动脑动手解决问题,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不再是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被老师无情的讽刺挖苦,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那样才能激扬学生的生命自主和和谐发展。他们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让学生真正的作“种子”吧,他们有自己发展的胚胎和自然生长的可能性,那么让我们也真正做好自己的“园丁”工作给他们浇水、培土、施肥来辅助他们生长吧。

有人曾这样阐述教育说:“经济是今天,科技是明天,教育是后天”。我们作为职业教育者,要着眼于后天,着手于今天。生命化教育理念就是指引我们的方向,让教育还原其本位。

上一篇:老北京城里的“家”生活 下一篇:端午节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