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星组曲》为例论霍尔斯特的音乐风格

时间:2022-09-07 08:13:37

以《行星组曲》为例论霍尔斯特的音乐风格

摘要:古斯塔夫・霍尔斯塔・特尔奥多(Gustav Holst Theodor)是20世纪英国音乐复兴时期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行星组曲》以其高超、大胆又富有理性的创作手法、新颖、独特的构思,确立了他在近现代音乐中的要地位,本文运用多种理论与研究方法展开对其音乐风格的研究,以求更开阔学术眼界和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新知识。

关键词:霍尔斯特,作曲家,音乐风格

一、作曲家及《行星组曲》简介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特奥多尔(Gustav Theodore von Holst)是英国作曲家,他的作品尤以配器精湛著称,具有国际性的音乐风格。他的代表作品主要有《行星组曲》、《耶稣赞美歌》、《节日合唱曲》、《合唱交响曲》、《赋格协奏曲》、《抒情乐章》等。

《行星组曲》完成于1916年,共有七大乐章,每个乐曲以太阳系中其中一颗行星作为标题,并各加有一个富有诗意的、能启发人联想的副题。在《行星组

曲》这部作品中,霍尔斯特注重使用本民族的旋律、节奏和特点,扎根民族音乐,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其他各国的音乐元素,把这些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他的作品体现出民族性、生动性、神秘性的特征,并深刻地反映出较深的文化内涵和他对创作的无限热情。这也是他第一部大型管弦乐作品,即使我们距离太空遥远,但我们在聆听时,靠音响的效果,就把我们的精神、情绪带到其中境界。这部作品以其独到、新颖的思维方式,又富于理性的创作手法,决定了它在近代和声的重要地位。《行星组曲》七个乐章分别是:《火星――战争使者》、《金星――和平使者》、《水星――飞行使者》、《木星――欢乐使者》、《土星――老年使者》、《天王星――魔术之神》、《海王星――神秘之神》。

二、音乐分析

霍尔斯特的音乐是在调性的基础上继续的。跟那个时期同样富于创作的作曲家相比,霍尔斯特更加善于思考,尤其凸显在哲学方面,并表现出了他灵敏的音乐天赋,善于运用别人不常用的一些技巧体现他本人和作品的风格特色。

(一)多调性与传统调性的碰撞

一是传统调性的服从,经常采用一些调性布局手法以此达到强调和巩固某一主题或前后呼应的效果――例如传统奏鸣曲式里再现部的副部经常直接采用主调,被称为“调性服从”,这一手法被霍尔斯特极其巧妙地借鉴运用到了《行星组曲》中。

例1:

此为乐章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它由降B调大号独奏,当再现部的副部主题出来时,由降B调大号的基础上增加了C调小号形成卡农。在调性上说,副部主题在例1的下方纯五度(即下属方向调),它们完全符合了传统奏鸣曲式的两次陈述副部主题调性的布局,将近现代的音乐效果和传统的曲式结构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二种是传统和声手法中多调性的运用,多调性产生的意义在于无调性音乐出现之前,为音响色彩的拓展又提供了新的出路。

例2:

例2为典型的多调的运用:弦乐声部的构成是以f为根音的大九和弦,竖琴在低音曲以E为根音的纯五度(E――B)和弦发生了明显的“碰撞”――上述两个根音为极不协和的小二度关系,这种音响效果把主人公内心挣扎、恐惧的心理刻画的栩栩如生。

(二)传统和声的借鉴

在霍尔斯特的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高深的创作能力和对作品的把握能力,他完全遵循了既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又同时兼顾本民族优良传统,既引入新颖的创作技法,又保留传统的成分。在这一点上,持续低音的运用可以体现出来。

(三)旋律的模进

在霍尔斯特的作品中,也曾多次出现模进的旋律进行走向,模进是作曲中常用的手法之一,这样做既节省了主题材料,又起到巩固乐思的作用。在模进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伴随着调式的游离,出现短暂的转调进行(或离调)。这种模进的旋律手法使同样的旋律在不同的高度上严格的重复,同样的音调却有异样的情绪,避免了简单机械原样重复带来的呆滞感,更赋予音乐更多的发展空间,使乐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

霍尔斯特的作品不完全套用民族音乐风格,作品中时常以较为新奇的手法巧妙的借鉴民族音乐素材;他的创作风格被认为是“传统“的行列,却又充满了现代音乐的特质,展现出超前的思维模式。

三、《行星组曲》中体现的霍尔斯特的音乐风格

(一)多调性的手法

前面提到的传统调性与多调性的碰撞、持续低音的运用、旋律的模进、变化无常的和弦,这些创作手法的运用,都体现的是霍尔斯特的民族风格,这种民族风格又得益于印度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无限魅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创作技巧未被大众接受之前,霍尔斯特对西方音乐创作手法的这一贡献并未得到充分的肯定,而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直到1908年室内歌剧《赛维德丽》以其新奇的音响效果成功出演之后,多调性的手法逐渐形成他的个性特色。

(二)善于运用丰富的民间特色

在实践的道路上,霍尔斯特的音乐作品将英国本土民族性与异国文化印度音乐的民族性结合,使其作品民族性展示中具有双重性、交融的特性。如第二章例9体现的就是作曲家较为突出的民族风格。

(三)神秘主义思想的体现

由于对印度教、亚洲佛教的了解和认识,霍尔斯特的创作思想上也受到了这些宗教文化的影响,这就必然使得他的作品中带有一些神秘主义的成分。霍尔斯特一些新的思想和创作的灵感源于他对印度音乐文化的理解,这给他以很多启迪,如:音乐与歌词的关系节奏之间等。从文化角度讲,梵语《吠陀经》为《行星组曲》的成功奠定了文化传统的源泉之基础。也正是占星术――这一源于印度的文化,激发了他对此文化强烈的共鸣和研究,致使“海王星――神秘主义者”这一更具东方文化艺术特色的乐章问世。霍尔斯特的作品从内容上大多取材于印度传统的文化,在创作风格上借鉴西方创作技巧并运用了印度音乐文化、色彩。

总结:

霍尔斯特的作品无论从题材上、题材上、创作技法上,都体现了他高深的音乐素养,他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包容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他在时代的背景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都有的风格特色。《行星组曲》这部作品以其独到、新奇的构思,高超、大胆而又富于理性的创作技巧,奠定了其在近代和声的无可比拟的社会地位。(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霍尔斯特.行星组曲[J].音响技术.2005,(05).

[2]隋星桥.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J].音乐爱好者.1984,(05).

[3]钟子林.20世纪西方音乐.中央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4]张雄.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现代音响技术.2005,(7).

[5]茅雨润等(编译).牛津建民音乐词典(The Concise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Z].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ublisher),1984.

上一篇:幽幽青釉,滴滴凝情 下一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马语者》中格蕾丝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