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时间:2022-09-07 07:35:08

让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

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初中教师培养的对象就像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来共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德育教育

G633.3

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响应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是: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传授中渗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教育;通过典范的文章,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关注人民的情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应当是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它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又包括爱国思想、集体观念、奉献精神等,从而使学生既有知识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思想

道德素质。

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对初中学生而言,一是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二是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执著追求正义和理想的精神,逐步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三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有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性格、宽广的

胸怀、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1、基础教学中渗透德育

从本质上来讲,语文基础教学和德育教育两者之间是并不矛盾的,而且还能够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计划,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基础上,也增强了学生的德育素质能力。初中语文课本教材中的内容所有都是经过编订人员反复筛选的,这些课文不仅具有很强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针对性,同时也有着突出的德育性质。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切入的时机,以一篇经典的语文课文《背影》来说,在讲到“蹒跚”、“攀”、“缩”、“身子向左微倾”时,老师就可以通过目的性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在平常的生活中,身边的亲人为我们所默默付出的关爱,当学生能够明白这一点后,他们便会以同样的行为、态度来对待他们身边周围的人。语文中的爱国教材还有很多,如鲁迅的弃医从文,曲线救国,古代杜甫的《春望》,这些都能警醒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在中学生中弘扬爱国主义教学,是德育教学永恒的主题,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把它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施教,更富有人文性和感染力。

2、创设情境中渗透教学

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了重要条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迅速地让学生进行学习状态,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积极进行情境创设,利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由于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真挚感情,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父亲” 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深沉的父爱,在学生感动之余引导学生讨论“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父爱如山,在实际生活中父亲一般都不善于表达感情,往往是做得多说得少,这种默默无闻的父爱常常被学生忽略,通过讨论与踊跃发言能够让学生逐渐明白与感受到父亲对自己那份深深的、默默的关爱,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父母的感恩之情。

3、阅读演讲中渗透德育

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寓德育于语文教学的渠道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读书交流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渗透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语文教师在课前或课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要求学生多看、多读、课外书,然后读后感,通过阅读优秀书籍使学生接受健康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保尔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自我献身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坚忍的意志,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奋发的努力和奉献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4、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活动,并不能靠语文教材中十几篇文章就能完成,所以,每当在课堂上学习了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文章,我们还应及时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升华。比如,在学习了描写父子情、母子情的文章如《背影》《我的母亲》之后,我们可在班里举办以“向父母致敬”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树立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报答父母的决心;在学习了语言精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散文如《春》之后,可以举办绘画比赛,让学生把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画面画下来,从而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春天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总之,身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在语文课堂这一阵地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德育的渗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既掌握专业语文知识又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伟.基于德育渗透的初中语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10)

【2】陈爱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学语文,2015(4)

上一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下一篇: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