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法学纯粹性之解读

时间:2022-09-07 06:48:33

纯粹法学纯粹性之解读

【摘要】凯尔森终其一生都在研究纯粹法学,对于初学者而言,一般会感到疑惑的是其纯粹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对这一问题尝试着进行回答,相对自然法而言,描述而非评价乃是方法之纯粹,笔者即重点论述纯粹法学与自然法学之区分,以阐述纯粹之法律与法律科学便是纯粹法理论之全部结果。

【关键词】基础规范;休谟定律;新康德主义

美国法学家庞德(Roscoe Pound)在1934年写道,凯尔森毫无疑问是“当代法学的领军人物”,①英国法哲学家哈特将凯尔森称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分析法学中最令人鼓舞的学者”。凯尔森逝世已经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中,众多的后人对其有着诸多的解读,对其纯粹法学的理论也是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他是我们在研究当代法理学的道路上所无法回避的一位重要学者。纯粹法学之理论博大精深,其实也比较晦涩难懂。凯尔森的理论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来讲,其主要包括:基础规范理论、效力链条理论、法与国家学说理论等。

一、纯粹法学与自然法学

与法律实证主义一样,凯尔森同样坚持“实然”与“应然”之区分,在反对自然主义的立场上,凯尔森是十分坚定的。我们知道,自然法学的发展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19世纪以前,西方自然法传统相继经历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自然主义自然法、中世纪的宗教自然法以及近代的理性主义自然法三种发展形态而不曾中断。但到了19世纪,这一传统因受到实证主义法学、历史法学和哲理法学的质疑和冲击而一度衰落。按照西方学者的理解,自然法观念的起源,可以归结为人类心灵固有的活动,它促使人类心灵形成一种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念。这种正义被认为是更高的或终极的法。②虽然自然法发展存在着不同的阶段,但是上述基本的核心观念是相同的,变化的只是不同的阶段人们对这一更高的价值观念的认识不同。例如,古典自然法阶段,柏拉图的学说中主张,“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是世界的基本组成单位,并且理念是现象的本质。理念是一种不变的、永恒的东西,而现象却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变动的现象要时刻符合不变的理念,所以只有理念中的自然法才是本质上的法律,其他的法律都必须与理念的自然法保持一致。到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盛起,他们创立了新的自然法思想,比如按照中世纪最权威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观点,法分为四种: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永恒法是上帝用来统治整个宇宙的根本大法;自然法是人参与永恒法,是上帝用来统治人类的法;人法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合乎理性的法,而神法就是《圣经》,它是对人法的补充。③

二、纯粹法学与自然法学之区分

凯尔森同样持这样的立场,其意并不在于拒绝“法律应合道德、法律应良善”之要求——此要求理所应当,至于其真意所在,那又另当别论。所应排除者,仅系“法律乃道德之一部”之成见,即“一切法律皆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合乎道德”。法律一旦被制定出来,那么它就是实实在在的,实证法学家的任务仅仅在于描述,而不在于评价。按照休谟的“是”与“应当”的二分法,在法律理论当中表现的则是方法的二元论,什么是法律与法律应当如何这是两个问题,前者在于描述(de- scribe)法律,属于实然领域的问题;后者在于评价(evaluate)法律,则属于应然领域。同时,凯尔森反对自然主义法学的另一个理由是其本人坚持绝对价值的不可认知论与正义的相对论。他认为,绝对价值观念并不是人类能够认知的范畴,这些不可知的东西之所以能够长期以来运用在法理论当中是有目的的,那就是统治者为其统治进行辩护的外衣。作为绝对价值的妥协形态,自然法学者主张,现实社会中的“真”可以用来推导“善”,这同样是犯了上述所说的方法论的错误,即“是”与“应当”的区分,换句话说,存在并不意味着合理。

分析实证主义传统中法律与道德的区分,已经蕴涵了正义相对论的含义。但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正义相对论的,当属凯尔森。凯尔森称他的纯粹法学就是要在法律科学中排除法律中的政治、道德和社会因素。科学的纯粹法理论不能回答正义的问题,因为正义问题根本不能科学地加以回答。凯尔森坚持以主观/客观、个人/集体、正义/功利、自然/人文、目的/手段、任性/环境决定和相对/绝对等二分法,宣扬他的正义相对论。在凯尔森那里,正义是一个意识的概念,它带有主观倾向的价值判断。正义确实存在,但不能明确地定义。人与人之间,只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就一个人的正义判断而言,法律是否正义取决于判断者的主观价值判断。这也就是说,个人的判断是主观的和相对的,正义因人而异。明显地,一个基督教徒认为来世的幸福优于现世的幸福,一个无神论者则根本不相信有来世;一个社会主义者更关心群体的幸福,而一个自由主义者则更重视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希望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定义正义的概念。

三、结语

凯尔森两次运用休谟定律成功的分别区分了纯粹法学与自然法学和纯粹法学学与传统的法律实证主义。通过法律概念和法学理论的去意识形态化,凯尔森将道德的、心理的等意识形态因素排除在法律理论之外,建立了高度形式化的法律科学。这一努力维护了法律科学的独立性,并且使法律规范的权威性、安定性和明确性得到了法学的说明,这正是捍卫了法律之治的最基本的意义。凯尔森的纯粹法理论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命题和新思路,证明了法律科学的可能性和自足性,这有助于我们摆脱“法学幼稚”的状态,建立一套独立的、科学的话语体系,为法治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注释:

①[奥]凯尔森.纯粹法理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3.

②舒国滢.法理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

③[意]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M].商务印书馆,1963: 106-108.

上一篇:浅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大学生网购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