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教师的课堂设计心理研究

时间:2022-09-07 04:46:15

基于英语教师的课堂设计心理研究

【摘要】 随着设计艺术及其学科的发展,设计心理学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英语教师不仅是课堂的主导者、参与者、引导者,更是课堂的设计者。因此研究英语教师的课堂设计心理,不仅对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提高英语教学、研究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03-02

1 1 引言

课堂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单元和场所,一直以来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今天人们关注和研究教与学的关系中,基于教师的课堂设计心理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比如:

①教师课前备课的心理如何?

②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备课预案与实际课堂教学的发展不一致,教师的心理变化如何?

③课堂师生互动时教师心理变化有规律吗?

④课堂后,教师心理如何?

⑤课堂后的心理对下堂课的影响如何?

在回答和研究这些问题后,作者发现解决这些问题对研究教与学的关系、研究教师的发展、学生与教师在课堂的参与度、课堂效率度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高职英语教师的课堂设计心理,找出其特征与规律,对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文献综述

人类的设计活动及设计心理早在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就开始了,最早对此做出研究和论述的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他列举了著名画家达.芬奇为例。设计心理学根源于普通心理学,任立生(2005)将设计心理学定义为:设计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以满足需求与使用心理为目标,研究现代设计活动中,设计者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他进一步将设计心理学划为心理学科的新的分支。段姣姣(2010)认为,对设计心理学有着重要贡献的是格式塔。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多体现在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如李姗姗(2010)、陈充(2010)、陈小美(2010)、叶菡(2009),他们对设计心理进行了具体的研究,认为:“设计活动成为协调社会、自然、科学与文化的一种物化手段,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类生活中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要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心理面临着重大发展的时代:”,在此基础上,他们运用了设计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探讨了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心理设计规律和特征。就设计心理的研究,中国尚处于刚刚开始的起步阶段,而在高职英语教学领域方面,研究教师的课堂设计心理,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课题。尽管在高职英语课堂,广大的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设计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应用了心理学理论知识,调整自己的心理,完善设计课堂成果,有的著作和研究中也有所提及,如周胜(2010),龙明慧(2010),杨家芳(2010)、马会梅(2009)等,他们将设计心理同教学相结合,探讨出了一些规律和特征,对教学和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但是国内将设计心理同高职英语教学结合的研究甚少,特别是同高职英语课堂设计相结合,更是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将设计心理同高职英语教师课堂设计相结合,探讨其中的一些规律和特征,以便找出其中的一些规律,来提高和改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与设计。

3 课堂设计心理学

3.1 设计与设计心理活动

《牛津词典》对设计的定义:头脑中的计划、方案、目的、观念等的结论;按照构想制定计划与目标,绘制图样,借以实施头脑中的计划与计谋。《现代汉语词典》对设计的定义:设计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的要求,预先制定的方法和图样等。程能林(2003)设计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3.2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所研究的是设计者在设计活动中提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规律,其基本内涵是研究设计活动中的一般心理规律和行为表现。设计心理学将借助心理学科基础知识,研究现代设计活动中设计者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探索用户与设计者的感觉与知觉、观察与记忆、思维与想象等认知过程,用户与设计者的注意、意志与情感的心理状态,以及动机与需要、兴趣与气质、性格的个性心理,借以奠定设计者的心理素质基础。设计心理学将心理学科与相关学科交叉,研究设计与使用的审美创造心理、艺术的审美创造、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等,力求扩展设计视野,提升设计价值。

3.3 课堂设计心理学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基础上,在借鉴工程设计心理、工艺美术设计心理,课堂设计心理可以这样理解:以特定的课堂班级为基础,以特定的教学效果和目标为设计目的而进行课堂准备、课堂实施及有效教学的设计心理行为,都属于课堂设计心理。研究课堂设计心理行为的科学,则为课堂设计心理学。课堂设计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如下:

3.3.1 教师的个性心理

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学生的课堂状态,而这几个方面又从反面作用与教师的设计心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等。在课堂设计中,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教师产生为什么的思考,解决认知与理解的障碍,解决跨越课堂学习障碍及困难。在课堂设计中,其中一个难点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三种: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社会动机。教师只有掌握好三种动机的平衡和协调,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兴趣、气质和性格紧密相关,如能激发学生在课堂设计中探究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需要,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培养学生的性格。

3.3.2 教师的创造心理

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设计具有以下特征: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有价值的劳动,带有新颖性;教师是富于创造性的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独特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在课堂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独特性、先进性、实用性特点。

4 问题探讨

4.1 探知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

英语课堂设计在于旧知识的回忆与新知识的认知,谢大康(2003)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也就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的心理过程。英语教师的课堂设计从探知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来看,应注意以下方面的设计:感觉、视觉、听觉、知觉、观察、记忆、思维与想象。

学生在机体的感觉,如饥渴、疲劳、困乏等,都能干扰影响课堂效果。学生在课堂对新知识的感觉,直接影响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影响学生去学什么,怎样学的心理判断。视觉和听觉在课堂设计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前者影响到学生的视觉适应,后者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听觉反映与听觉损伤。课堂设计者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听觉反映,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听觉损伤,特别是在学生产生听觉疲劳后,在教师的设计构想中,应怎样设计和谐恰当的音响,是英语教师必须应对的难题。在现代多媒体英语教学过程中,讲台和墙面装上了无话筒和扩音装置,表面看来,使教师教授更为便捷,站在讲台的任何位置,都能将声音扩大,但是受传统扩音方式的影响,有些教师总以为没有话筒,总要无意识的放大嗓门,大声讲话,反而加重了教师的讲课负担,学生更加感到声音的混乱。这也成为多媒体教学必须研究的设计课题。知觉、观察、记忆、思维与想象构成了课堂设计的核心,知觉是感觉的升华,是学生课堂对新知识的属性、部分、整体的认知的反映;观察与记忆是学生接纳新知识将新知识特征放入短记忆的途径和内容,是课堂学习的必要环节;思维与想象是学生在记忆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达到认知新事物的思考过程,是学生将新知识从短记忆转入长记忆的方法和途径,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标和成果。因此,探知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的一般规律,掌握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的心理过程个性,成为英语教师课堂设计的基本原则。怎样设计好适合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规律的课堂,成为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4.2 面向学生的课堂设计思考

课堂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原理系统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教师的课堂引导者和设计者的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必须做到灵活度和科学度的统一。课堂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置、教材开发、测量评价、工具开发和教学策略的开发等。英语教师面向学生的课堂设计应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学生的课堂认知心理,确定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补充适当的联系材料,编写适当的测验题目,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特别是在强调技能学习的今天,课堂教学设计应当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走入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设计更加灵活的学习方略,使学生从知识的获得转入知识与技能的同步获得。因此,在侧重技能与知识同时获得的今天,面向学生的课堂设计应包括以下环节:

设置知识与技能获得的陈述目标。 尽量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术语陈述学生要获得的学习结果;

分析任务。 分析从学生的原用的水平达到教学目标之间的所需要的从属的知识和技能,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

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确定达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起点能力;

设计教学策略。 根据教师在任务分析中所确定的概念与技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活动;

实施教学。 呈现教材/实训指导书――学生反映――强化与教正性反馈;

评定教学。 确定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4.3 基于课堂设计心理的英语课堂设计模型

基于课堂设计心理,比较科学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模型为系统教学设计模型,由Dick 与Carey (1996)设计。

第一,确定教学目标。这里的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完成后学生会做什么界定的,这就适应了目前中国教育教学强调技能学习的指导方针。例如,大学英语2年级学生在第16周要能翻译涉外函电,则必须掌握大约500个外贸专业术语。

第二,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完成教学目标需要的技能。如,强调句“It is(was)+被强调部分+that/who引导的句子。分析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

第三,分析学生和环境。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已有的知识、技能、爱好、态度、个性等。分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情景以及知识与技能运用的情景。

第四,陈述行为目标,便于测量和评估。

第五,开发评估工具。

第六,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课堂预备活动、呈现信息、提供练习与反馈、测验及课后活动等。

第七,开发与选择教材,特别是注重动手能力的教材,以及工学结合的实训材料。

第八,形成性评价。

第九,修正与补救教学,形成终结性评价

参考文献

[1] Dick, W. & Carey, L.(1996).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 Glenview :Scott, Foresman

[2] 陈绮,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 段姣姣,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原则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大家[J],2010(08)

[4] 任立生,设计心理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5] 谢大康,基础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6] 杨家芳。设计心理学的方向与拓展,科技风[J],2009(21)

上一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之管见 下一篇:条码技术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