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乌勒格尔吉达板锡矿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时间:2022-09-07 04:15:16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乌勒格尔吉达板锡矿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摘要: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在勘查区矿产普查阶段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同时也是为下一步详查阶段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对减少矿产勘查开发投资风险、提高矿产勘查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依据普查区地质、物化探工作成果,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普查区锡矿(化)点地质及矿化体特征,对矿区内化探次生晕元素异常组合特征及物探激电剖面异常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论述,推测矿区隐伏构造及矿化体规模,并结合本区域地质、矿产分布、物化探特征,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对其规模进行预测,预测资源量(3342)。

关键词:矿区地质特征 物化探异常特征 隐伏构造及矿化体 预测资源量(3342)

1. 矿区位置及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概况

1.1矿区位置

乌勒格尔吉达板锡矿区所在位置隶属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南距克什克腾旗120公里,位于白音查干乡东南约30公里,省、县、乡三级公路较为便利。

1.2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概况

1959年昭盟地质队在该区进行了一般性的地质调查工作。1985年华北地质勘查公司综合普查大队在该矿点开展了锡矿普查及地表评价工作。2005年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院在该地区进行了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该区银、铅、锌、铜、锡及相关元素的富集和分布情况,圈定出具有一定意义的物化探异常区、找矿靶区十余处,该锡矿点周边约两平方公里范围内被选定为B类找矿靶区,并对该矿点进行过初步检查。2007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在该地区开展了11万激电中梯扫面,圈定出激电异常区若干处,其中,在该锡矿区及周边范围内圈定出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的激电Ⅱ号异常带,呈北东向展布。

2011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在该地区开展了11万地质草测、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物探激电测深剖面测量工作。圈定出铅、锌、锡成矿有利地段及可供工程验证的成矿有利地段若干处。在该锡矿区范围内,圈定出锡矿(化)脉体数十余条,其中,矿脉13条,并对该矿区矿产资源量进行了评估,为该地区进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见图1-IP7区块地形地质草图)

2. 区域地质概况、矿产及矿(化)点地质特征

2.1区域地质概况

工作区位于内蒙古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中部,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中东段。白音查干-达青牧场断裂带从区域内通过。该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成矿带北西坡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内。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二叠统大石寨组(P2d)为一套海相的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夹蚀变安山岩及蚀变流纹岩。岩性由浅变质角岩化粉砂、细砂板岩及硅质角岩组成,板理十分发育。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区内分布有白音查干――达青牧场北东向构造带,该带总体走向北东40-50°,宽3-6km,长大于100km。由多条行的断裂带、糜棱岩带组成。沿该构造带有三叠纪-早白垩世的多期次、多阶段侵入岩体呈长条状、带状分布,组成了规模宏大的构造岩浆岩带。区内侵入岩体较为发育,主要出露有早白垩世早期的花岗闪长岩(K1γδ1)、花岗斑岩(γπ)及早白垩世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K1ηγβ22),多呈岩株、岩枝、小岩基产出,北东向展布。据相关资料表明:上述岩体与该区域内铅锌、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

2.2区域矿产

工作区位于额济纳旗―兴安岭元古代、华力西、燕山期铜、铅、锌、金、银、铬、铌成矿区(Ⅱ2);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Ⅲ6);索伦镇――黄岗铁(锡)、铜、锌成矿带(Ⅳ61);黄岗铁、锡、铜、铅、锌成矿带(Ⅴ61-4)内,是中国北方重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带之一。

区域内发现有色金属主要有铜、铅、锌、钨、锡、钼等矿种,铜、铅、锌矿产。目前已知的大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2处,矿点7处,矿化点17处。铜铅锌多金属矿产主要赋存于中二叠统大石寨组(P2d)地层以及早白垩世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上。矿(化)体走向主要为北北东和北东东向。该地区发育较大规模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共轭张扭性断裂,许多矿点赋存于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带中,该构造为矿液提供了运移和容矿空间,并为成矿提供了热源。乌勒格尔吉达板锡矿化脉体就产于花岗斑岩外接触带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矿床成因属于中高温热液类型。

2.3矿(化)点地质特征

乌勒格尔吉达板锡矿点位于白音查干乡沙胡同村东北约9公里处,于营子―浩腾图北北东向断裂带东南一侧,矿区北侧出露有早白垩世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K1ηγβ22)体,东南端分布有早白垩世早期的花岗闪长岩(K1γδ1)体,花岗斑岩体(γπ)呈小岩枝状侵入于矿区中部的二叠统大石寨组(P2d)地层中为斜体。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统大石寨组(P2d),岩性为灰黑――黑褐色砂质板岩和硅质板岩,其板理发育,板理总体走向北东50-60°,倾角50-70°,被北东向花岗斑岩体(γπ)及岩脉所侵入。第四系全新统Qhapl冲洪积物、沙土、淤泥、草皮覆盖较为严重。

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多为区域性大断裂所派生出的次一级断裂构造,主要发育有北东、北北东及北西向断裂构造。矿区内已发现的北东向构造破碎带规模较大,出露长约2000米,宽约200-250米,产状近于直立,为该矿区重要的导矿及储矿构造,锡矿化蚀变带就产于该构造破碎带中。

该矿区通过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共圈定出锡矿体13条,其中,规模较大的1、6、9-1、9-2、8号矿脉,平均长100-150m,宽约5-10m,拣块化学分析样品结果:Sn元素平均含量为0.2-0.4%,均已达到或接近业品位,Sn元素最高含量4.1%。

矿化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电气石化、次生石英岩化,其次有黄铁矿化、萤石化等。

矿物组合:锡石、黄铁矿(少量)、磁黄铁矿(极少量)、褐铁矿、电气石、萤石、毒砂(少量)等。根据对矿石矿物组合分析结果:锡矿化明显具有多期多阶段作用特征,各期锡矿化作用过程中,电气石成为标致性伴生矿物。

矿石结构构造:微细粒结构、交代结构、填隙结构,浸染状、侵染状、细脉、网脉状、角砾状构造。

矿床成因:属于中高温热液-电气石硫化物类型。

3. 地球物理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3.1地球物理特征

2007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对锡矿点及周边地区(IP7)测区进行了11万物探激电面积性测量(AB=3000m,MN=40m),在测区内分别圈定出了2条激电异常带。(见图2)

3.1.1测区激电异常特征

本区激电异常背景场比较平稳,基本在20ms以下,异常下限值取30ms。激电异常主要分为北南两个异常带(Ⅰ号、Ⅱ号),其中该区锡矿点分布于Ⅱ号异常带西段。Ⅱ号异常30ms等值线从测区的南西部向北东东方向延伸,一直贯穿该测区,总体长约4.5km,宽约400m。异常带西段(LINE100―LINE3700)范围内由50ms等值线圈定出串珠状分布的4个局部异常(矿区范围包含其中两个局部异常),最高幅值约70ms,对应视电阻率5000―6000Ω・m,属低中阻高极化性质,推测异常为构造破碎带中的构造角砾岩含碳质板岩及蚀变矿(化)脉体综合引起。

3.1.2岩矿石标本物性测定特征

2011年,在IP7测区又采集物性标本33块,测定其电阻率和充电率值,使用加拿大GDD公司SCIP样本岩心IP测试仪,测定结果见表1。可知,除不具备统计意义的凝灰质板岩(标本1块)外,含碳质凝灰质角岩的极化率最高,电阻率也最大,具“高阻高极化”特征;其次,锡矿化脉体的充电率较高,电阻率中等;含矿蚀变角砾岩极化率中等,电阻率则为低阻;砂质板岩、花岗斑岩脉则具低阻低极化特征。因此,本区激电找矿目标异常特征为低、中等电阻率、较高充电率。

3.1.3物探激电测深成果

2011年本区物探工作是在垂直构造破碎带及矿化蚀变带方向上布置了数条激电测深剖面,研究了深部400米范围内的激电异常体特征。(见图3-IP7区块4-LINE460地质、物化探综合剖面)

激电测深剖面反应出,在地表以下300-400米范围内,断面中点1400~1800范围内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异常,并有2个局部异常:其一位于点1550附近,幅值最高55ms,低阻,与构造含水相关,其二位于点1750附近,强度略高于前者,异常整体地表出露花岗斑岩或花岗闪长岩,见有3条矿化脉体,与激电异常吻合较好,推测为矿致异常。

通过对多条激电测深剖面对比分析,确定出该测区成矿有利地段的物探异常标志:

①测深断面中高低阻或中高阻分界面附近,可能为岩体(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等)与板岩的接触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②中等电阻率、中高充电率可作为矿化脉体相关的标志。

③除浅地表第四系外,测深断面中极低电阻率区域多为构造裂隙发育部位含水所致,也是含矿热液运移、富集的主要场所,若同时伴有较高充电率异常,则是间接找矿的一个重要标志。

④在IP7测区激电Ⅱ号异常带上,物探推断存在隐伏断裂带。该地段内4-LINE460、4-LINE1060、4-LINE1660三条激电测深剖面,均在深部表现出有利异常部位。

3.2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3.2.1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Ag―出现多个三级异常区(4.62×10-6),多个二级异常点。Pb―出现两个三级异常点(最高值1035×10-6),多个二级异常点。Sb―出现多个三级异常点(最高值28.6×10-6),多个二级异常点。W―出现多个三级异常点(最高值88×10-6),多个二级异常点。Sn―出现多个三级异常点(最高值94.5×10-6),多个二级异常点。Zn出现二级异常。

3.2.2元素异常组合特征

异常集中分布在IP7-2测区中北部,异常组合元素为As-Sb-W-Sn -Ag-Pb-Zn,各元素异常强度均可达二、三级。

测区异常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2500米,宽约600米。在13-33线14-28点间的长方形区域内,锡矿化点就位于该区域的中部,矿化蚀变带分布范围与化探异常相吻合。(见图4IP区块地质、物化探异常及预测成果综合平面图)

3.2.3成矿有利部位预测的地球化学异常标志

(1) 最佳指示元素及指示意义

测区共分析了十一个元素,十一个元素均有异常显示,Au、Hg异常相对较弱,指示作用不明显,最佳指示元素组合应该是:As、Sb、Ag、Cu、Pb、Zn、Mo、W、Sn。

As、Sb、Ag一般为远程指示元素(或前缘晕指示元素)。在矿体上部及前缘异常强度最高,在矿体中、下部及尾晕中异常强度低或无异常。在矿体前缘200-300m可出现一级异常,有时更远,但异常不连续。

Cu、Pb、Zn、Mo、W、Sn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指示元素(近矿晕元素或成矿元素),离矿体越近,其强度越大,远离矿体异常强度越小。

(2) 成矿有利部位预测的地球化学异常标志

①前缘晕、近矿晕均出现强异常,指示成矿的可能性大,且埋深不会太深;前缘晕为强异常,近矿晕为弱异常,指示成矿的可能性大,但埋深可能较深。

②前缘晕、近矿晕均出现弱异常,指示有成矿的可能性,埋深可能较深;前缘晕为弱异常,近矿晕为强异常,指示有成矿的可能性,且埋深不会太深。

③成矿规模与异常规模成正比。

(3) 垂直矿化蚀变带元素异常组合特征

(见图3-IP7区块4-LINE460地质、物化探综合剖面)

剖面中化探Zn、W、Sn、Sb、Pb、Au、As异常组合特征明显,地表出露的部分花岗斑岩脉、矿化蚀变脉体与异常基本吻合。沿剖面走向,表现为近矿异常较强,远离矿体减弱,As、Sb前缘晕异常沿剖面跨度较大,推测地表深部仍有隐伏的矿化脉体。

4. 预测资源量(3342)

依据矿区地质特征,矿(化)体分布特征,结合其成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特征,对该锡矿区矿产资源量进行预测。

该矿点矿产资源预测的基本条件是: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结合物化探工作成果,对测区内地质及物化探异常资料进行整理剖析,并经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基本了解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化)体特征,进行矿产资源评价并对其资源量进行预测。

根据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范围总则》、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预测该地段资源量(3342)

1. 预测依据

①在充分研究化探、物探异常区地质特征、异常分布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异常查证其地质特征,确认异常源与矿(化)脉体相吻合。

②参考前人工作成果资料对成矿有利地段锡矿(化)点进行了详细检查,早期地表槽探工程间距(100m)基本上控制了矿(化)脉体的分布。

③本次填图工作共圈定出成矿有利地段锡矿脉13条,各矿脉经拣块样化学分析结果:锡平均含量均已接近或达到最低工业品位(0.2-0.4%);并初步确定了其规模及产状。

2. 资源量估算方法:(几何图形法)

①矿(化)脉体沿走向长度取各条矿脉长度的平均值;

②矿(化)脉体厚度取各条矿脉厚度平均值;

③依据物探激电测深剖面异常特征及化探次生晕异常元素组合分带特征,矿脉沿倾向板推延深350m;

④(Ht7-2)地段矿石体重按2.8吨/米3计算;

⑤每条矿脉锡品位:取各采样点的算术平均值。

资源/储量估算公式为: P=QC(Q=Vd)(其中,P-金属量;Q-矿石量;C-矿石品位;d-矿石体重;V-矿体体积)。

3. 预测资源量

资源量估算情况详见表2,估算锡矿石量640万吨,锡金属量2.28万吨。

结束语:该矿区物化探异常与地表构造破碎带及矿(化)体吻合较好,地表深部隐伏矿体存在的可能性较大,需进一步钻孔工程验证工作。

参考文献:

[1] 1:5万《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院(2008.6).

[2] 1:1万《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梅勒吐达坂-乌勒格尔吉达板锡铅锌多金属矿普查报告》.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2011.12).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0001-91).

上一篇:地质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 下一篇:上市公司筹资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