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时间:2022-09-07 03:20:47

试论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科学。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要求高职生不仅精湛的专业操作技术,还应具备良好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能力。本文通过对高职思政教学现状、误区的分析,提出相应的个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程 教学 误区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生存质量的不断提高,整体的、人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身心和谐为中心的整体高职教育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为了适应现代高职教育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高职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政治素养,精湛的思政教育教学操作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和心理素质。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

不少高职院校是在中专、技校的基础上合并、或融入、或重组升格的,并在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必然导致高职思政师资严重短缺。大多思政教师理论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负责指导社会实践,由于对实践教学效果缺乏考核和奖励机制,以致于无暇耐心地指导学生,影响了教学质量。加上教师队伍结构不太合理,难以满足思政教学和专业实践操作的需要。传统的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偏重技术操作,忽略人性化,重技术、轻思政的现象严重,同时学生对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教师的育人理念陈旧,人性化教育相关理论知识欠缺,导致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下降,劳务纠纷比重增加。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整体下滑。一是现在大部分高职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娇生惯养、自我中心,心理素质很差,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偏低;二是教育的大众化导致高职招生难度加大。无论是生源数量,还是质量都呈下滑态势;同时,相当部分学生不是对职业教育的热爱,而是考虑就业前景才选择的,其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激发。

二、高职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教育观念缺乏与时俱进。传统的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技术、技能,轻服务和人文关怀”的观念,忽视了学生人文关怀方面的培养。目前,高职高职教育普遍认为职业教育者应具备较系统的专业知识,需培养过硬的专业操作技术,而学校往往以学生的专业考试成绩和就业率来衡量其办学水平,认为搞人文教育是务虚。这样,必然造成高职生缺乏乐于助人的精神动力,对待弱者缺乏同情心,职业道德水平偏低,不能把服务对象放在一定社会环境和一定的心理状态之中去分析,而去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等,使得高职生在进行专业操作练习时往往是无声的,或仅是只言片语,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公式化,人文关怀理念没有很好地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与实际操作练习之中。

2.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高职院校要么沿用中职人才培养方式,要么照搬本科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对多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职业院校虽然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掌握,却又与临床实践应用脱节,导致毕业生缺少必要的临床实战经验而难以对口就业。

3.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引导高职生树立“以爱岗敬业为中心”的信念是正确的。但是,只是强调为保证教育质量与职业岗位的安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忽视对职业行为的从业人员自我保护等法律知识的学习是不可取的。这就必然导致学生不能理解良好的从业素质和规范的职业行为是保证岗位安全,减少用人单位与学生的矛盾,避免劳务纠纷的前提;不能理解专业(职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准则,从而出现职业行为不规范和随意性,忽视操作细节、服务不到位等不良行为,容易受到身心伤害。

三、改进和加强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教学的策略

1.转变观念,引导高职生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其核心是人文精神。随着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倡全面教育观。整体职业教育活动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导,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刻体现出对人的职业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要提供人性化的教育。这就要求职业人才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人文精神教育应多渠道、全方位进行,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中,特别是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发挥人文教育功能。作为专业教师,坚持一切以人的健康为主导,认识到思政教育融入人文精神就是集中体现在对服务对象的价值。人文修养的提高是一个终身教化的过程。不仅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的人文学科知识,更要在教师授课活动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营造人文关怀的教育情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深化教学改革,把职业道德融入高职生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全过程

专业技能操作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实践的桥梁。理论是行为的先导。掌握专业技能操作的关键是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技能操作。在思政理论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着重难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整和重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和考评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在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训实习中,教师要示范演练、言传身教,鼓励和指导高职生动手操作,学习、掌握和运用新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3.开展普法教育,增强高职生法制意识和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应将自我防护知识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认识到合理过程中存在或面临的职业危害和合理纠纷及处理办法;开设法律课程和开展专题法律讲座,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自我防护以及保证自身的从业安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好自身的职业性防护。让学生意识到,职业劳动者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耐心细致的服务、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规范的合理行为,不仅是保证合理质量和自身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自身利益不受侵害的基本前提,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习惯和职业行为。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职业教育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对思政教育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教育现代化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采用现代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创新教学模式,重视高职生技能训练和人文精神培养,加强法制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吉雍俊.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 2007

[2]袁本新,王丽荣.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11)

上一篇:论行政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下一篇: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Q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