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残疾”事业 打造“阳光”基地

时间:2022-09-07 01:54:23

热心“残疾”事业 打造“阳光”基地

[关键词]“残疾”事业;“阳光”基地;就业

“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简称“阳光基地”,是由政府主办、残联负责协调与推进、发动社会参与的残疾人就业援助机构,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就业困难残疾人提供生产劳动、职业培训、职业辅导等职业康复活动,使就业困难残疾人通过“阳光基地”的劳动培训,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为今后实现市场化就业打好基础。简言之,就是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残疾人做一点”的方式,让残疾人获得适当的生活补贴、劳动津贴及社会保险费补贴,从而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近年来,哈尔滨市香坊区按照中残联、省残联和市残联的统一部署,在香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了以“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为重点的残疾人职业康复培训工作,解决了3476名就业困难残疾人的就业难题,“阳光基地”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现就有关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香坊区残疾人人口概况

截至2011年末,香坊区共有人口92万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比例推算,全区有各类残疾人5.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72%,其中视力残疾5452人、听力残疾4562人、语言残疾242人、肢体残疾3839人、精神残疾5141人、智力残疾6089人、多重残疾299人。截止到目前办理第二代残疾证人数共15449人。

年龄结构:0至14岁残疾人7人,15至59岁残疾人11928人,60岁以上残疾人2993人。

城市分布:城区残疾人13570人,农村残疾人1879人。

残疾程度:一、二级重度残疾6375人,三、四级重度和轻度残疾9074人。

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区残疾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3124人,已安置就业的残疾人有1662人。几年来共计为1700多名残疾人办理了养老保险。为235名残疾人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区中5827名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定期不定期的领取救助。农村中54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定期不定期的领取救助。

扶助、服务和需求:接受医疗服务和救助服务4257人,接受康复训练与服务的2386人,接受生活服务的有1200人,有医疗服务与扶持需求的8961人,有辅助器具需求的4500人,有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的12135人。

以上情况表明,居住在香坊区的残疾人仍是弱势群体中的主流。鉴于此,如何更好地依托“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水平,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政府、社会各界和残疾人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香坊区“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工作情况

1.部门联手,共同推进,合力搭建残疾人社会共建平台。就业是民生之本,让残疾人实现就业既是残联组织的坚定决心,也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为进一步做好“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建设工作,香坊区残疾人联合会在省、市残联的关心支持下,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哈尔滨市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在残疾人职业康复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紧密结合香坊区残疾人工作实际,在深入开展调研,科学统筹认证的基础上,紧紧依托驻区劳动、就业、培训、民政等部门和单位,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共同创建了“香坊区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同时,通过培养残疾人掌握职业技能实现就业、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灵活就业、积极推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大力开发公益岗位和发展福利企业集中吸纳残疾人就业等方式,使全区更多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有了工作岗位,实现了就业梦想。

2.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倾力建设残疾人生活保障平台。“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作为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的摇篮,承载着全区5.2万名残疾人的创业梦想。如何更好地依托“阳光基地”更好地为全区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做好保障服好务,是香坊区残联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愿望。工作中,香坊区残联通过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寻找对口劳动产品,积极探索应用型培训内容和多元化培训方式。同时,注意科学整合“阳光之家”现有资源,合理规范“阳光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员活动、考勤台账和产品台账,不断推进“阳光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做到建管并举,长效管理。截止2011年底,“香坊区阳光职业康复基地” 共安置1662名残疾人上岗就业。残联对自主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几年来共扶持15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共资助24名残疾人,提供了自主创业款72000元。同时,为他们落实了医疗和养老托底保障。

3.依托市场,开发潜能,努力打造残疾人技能培训平台。“阳光职业康复基地”的成功辟建,为香坊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使他们找到了自信,开发了潜能,提高了劳动和生活技能,得到了基本生活保障。进入“阳光基地”的残疾人学员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安稳和保障,全心投入到学习、劳动和康复中。2008年以来,“阳光基地”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10期,培训学员30000余人次。其中包括:种植养殖149期,共计7850余人次;编织刺绣130期,共计6100余人次;园林园艺95期,共计4750余人次;面点制作60期,共计3000余人次;家电维修76期,共计3800余人次;盲人按摩50期,共计2500余人次;西点、冷饮加工20期,1000余人次;电脑操作与维护10期,共计500余人次;安全防火知识10期,共计500余人次,使残疾人真正做到在培训基地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并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就业梦想。

三、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

1.“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覆盖范围有限。香坊区下辖有20个街道办事处,104个社区,3镇一乡,46个村,现有各类残疾人5.2万人,占总人口的5.72%。但由于受经费、场地、技术等原因所限,目前仅有一所“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因此,无法满足全部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参加职业康复技能培训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区残疾人职业康复工作的发展。

上一篇:10kV配电网合环理论计算方法探究 下一篇:服务创新求发展 创先争优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