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集群中知识转移机理分析

时间:2022-03-21 10:22:41

软件产业集群中知识转移机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软件产业是绿色产业,它基本上不消耗自然资源,主要依赖人们所掌握的知识。谁拥有软件产业关键知识,谁就可以获得软件产业竞争力。软件产业集群知识可以通过知识转移方式获得。本文主要探讨了通过软件产业集群之间、集群内部、集群与政府之间和人员流动转移途径中知识转移的机理问题。

关键词:软件产业集群 知识转移 隐性知识

软件产业是各国政府重点资助发展的具有良好前景的绿色产业。构成各国软件产业主体的基本上是中小软件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存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规模小、技术实力弱、分工不明确、竞争力弱的特点。产业集群不仅使中小软件企业参与分工和协作,积累技术实力,借鉴大企业的管理方法,通晓国际市场软件规则,而且使集群内企业知识相互转移,缩小企业之间技术差距,从而提高中小软件企业竞争力。迈克·E·波特(1998)认为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的集合。软件产业集群的产生客观上给予合作之间的中小软件企业提供知识转移条件。

软件产业集群中知识转移的相关概念

(一)知识

21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年代,经济的发展凸显出知识要素的重要性。知识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发动机。日本学者 Nonaka(1991)给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定义。他认为, 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以正式的语言,通过书面记录、数据描述、技术文件、手册与报告等方式明确表达和交流的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难以规范化和明晰化的知识,其表现为手艺、个体思维方式、信仰和理念等。 Nonaka(1994)认为,知识是个人的“信念”以及“可确证性”,并强调了知识是验证个人信念的人际动态过程,也部分地表达了个人对真理的渴望。Mic-kaelPolanyi(1966)首先提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概念,认为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与感知,并指出“我们知道的要比我们能说出来的多”。换句话说,有很多我们知道知识,但我们表达不出来。为什么表达不出来?因为是隐性知识。

(二)知识转移

美国技术和创新管理学家Teeece(1977)首次提出知识转移概念,认为跨国公司知识的转移有助于企业积累大量有价值的跨国界的知识,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技术知识的区域扩散和缩小区域间的技术差距。从此,世界各地学者开始关注与研究知识转移理论与应用问题,知识转移成为了研究热点问题。Freeman(1991)认为,集群内部知识转移效应促进了创新网络的发展,该效应的存在是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集群创新产出和生产率提高的源泉。Hehndriksy(1999)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接受者之间的一种沟通过程,知识提供者将自己拥有的知识外化以便知识接受者吸收,知识接受者将接受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综合上述观点,结合自然界分子密度扩散原理,本文给知识转移下一个定义,即知识转移是指从知识密度高的地域向密度低的地域扩散的过程。对某项技术性知识而言,扩散导致知识密度相等,双方达到知识密度平衡,从而结束知识的转移。

(三)软件产业集群中的知识转移

集群使得企业在某一个区域内分工与合作,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促进专业知识的转移,特别是属于隐性知识交流与沟通,如设计思想、技术与管理经验、新工艺、新方法,这样推动了学科交叉与综合以及产业的融合,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软件产业集群是众多产业集群之一,它既有一般产业集群中知识转移的共性问题,也有其个性问题。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只查找到企业联盟内部知识转移等方面的论文,而还未发现专门针对某一个产业,如软件产业,研究知识转移的文章。

本文给出软件产业集群中的知识转移定义。即知识在指软件产业集群之间、集群内部以及集群与人之间从知识高密度向低密度扩散的过程。

软件产业集群知识转移方式

(一)集群之间的转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个产品乃至一个产业生产完全分散在世界各地进行生产。经济全球化使得软件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过高等原因,将不具备比较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低端的非核心项目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产业链在本质上是以知识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功能网链,通过知识的分工和知识的转移递增报酬,为顾客创造价值,产品的生产联系和由此产生的物质流动只是产业链的外在表现形式(刘登佐、陈博,2008)。

软件产业虽然属于高新技术,但它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其整个产业链中的非核心工作逐步向劳动力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软件产业正从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转移等。由于软件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其业务分工也不相同,在分工与协作过程中,必然存在知识从产业链高端向低端转移。在软件产业集群之间,沿着产业链中的软件企业可能通过合作,进行知识的共享与转移,从而达到整个产业链中的各自利益最大化。现在很多美国软件公司将业务外包给印度软件公司。跨国公司为了保证合作外包商的技术与管理符合自身的要求,这样跨国公司将集群外的知识通过合作传给外包商的群内,完成了知识的转移。外包软件公司将用转移来的技术与管理不断提升其自身的技术与管理,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为以后获得技术含量高、金额大的软件业务奠定了基础。

软件产业知识还可以逆向转移。美国微软公司是世界级的大公司,按知识转移规则而言,它的知识全部应由其公司自生开发而获得。其实微软公司很多技术是从小软件公司获得或受小软件公司启发再次研发获得。微软公司最初的操作系统是Dos命令式的操作系统。现在风靡全球的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是基于图形界面技术。而图形界面技术来至美国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其Word软件技术来至于Wordstar 和中国求伯君的WPS;Excel 技术来至于美国莲花软件公司1983年起所推出的电子试算表软件 Lotus 1-2-3;IE技术来至于美国伊利诺州的伊利诺大学的NCSA组织1993年专利网页浏览器Spyglass Mosaic。

上一篇:浅析如何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下一篇:焊工电弧焊基本技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