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印象记

时间:2022-09-07 11:41:31

我从小爱读巴金先生的系列小说《激流三部曲》。替觉新担忧,替瑞江伤心,替鸣凤垂泪;且以少年觉慧为青春偶像,梦见自己伴随高家叛逆子弟一起,冲破罗网,迎风出峡。

巴老:您在我心目中是一团火焰!

五十年代中期,根据巴金名著改编的香港电影《春》《秋》风靡大陆,倾倒影迷。银幕上“惠表妹”哀婉凄绝的形象,深深烙在我的内心深处。为了纪念巴金笔下这位少女,我在发表习作杂文时署名“周蕙”――即周家蕙表妹也!

巴老:您在我心目中是一座高山!

1982年,我从四川老记者车辐那里得阅巴老之弟李济生的来信。信上说:巴老从电视预告中获悉,中央电视台将播放魏明伦编剧,自贡市川剧团演出的《四姑娘》。老人很早就等候在电视机旁,全神贯注看完此剧,非常满意,并托李济生向剧作者致意。

巴老:谢谢您关怀晚辈,我何时能亲聆教诲,面陈心迹?

1983年,我与南国合作的《巴山秀才》由自贡市川剧团带往上海演出,我因故未去。不久,我应上海戏剧节之邀赴沪讲学,上海电视台为此拍了专题新闻节目《魏明伦在上海》。一天下午,与我同住文艺会堂招待所的安徽朋友姚玉涓,邀我一道前往附近华东医院探望巴老。我虽欲脚下生风,却考虑老人卧病,可能息交拒访。姚玉涓担保,他去,巴老定会接见。原来姚玉涓早在“”之前,当其“本家”挥舞“金棍子”向巴老头上打去时,他曾去信表示愤慨和慰问。十几年后,巴老不忘雪中送炭的“年轻姑娘”姚玉涓,见面后才知此人是个彪形大汉!文坛泰斗,居然这样怀念旧情。

到华东医院,我终于见到了神往已久的巴金,白发苍颜,精神矍铄。他一见我就说:“我认识你,昨天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你了,你叫魏明伦。”“前次《巴山秀才》、《易胆大》到上海演出,你没来,是南国在电视里出场。”我心中一怔,多么清晰的记忆!八十岁的老人,对一个陌生人的名字,一次匆匆掠过的镜头,记得这样准确。接着,我向巴老汇报写作情况。巴老说:“你写的戏,我在电视里都看了。《四姑娘》、《易胆大》、《巴山秀才》,你连中三元嘛。我是四川人,你我都是巴山秀才嘛。”我心中一热,多么亲切的关怀!一代文豪久卧病榻,竟对来自巴蜀的小老乡的作品了如指掌。闲谈中,我说起黄佐临先生这次送我一本布莱希特的书。巴老立即插话道:“肯定是《四川好人》!”我心中一惊,多么敏锐的感觉!多么渊博的知识!当时,《四川好人》在国内尚未有译本,就连戏剧界内知道这个剧名的人也很少啊。将近一个小时的对话,巴老鼓励我多思考,说真话,写好戏。

我告别病房,回头默念:巴老,我何时才能再见到您?您哪年能重返巴山蜀水作故园游?

1987年金菊沁香时节,八十三岁的巴老从上海回到四川,又从锦水之滨来到釜溪之畔。他专程到自贡,一是看恐龙,二是看川剧。刚进宾馆就打听我,念念不忘几年前华东医院促膝谈心。我闻讯赶往宾馆探望,见巴老衰老虽加,但真诚不改,与我拉起家常话:”这几年自贡的川戏特别著名,是你写的几个剧本,把自贡打响了!”我笑着告诉巴老:“我写《潘金莲》,把您老也写进去了!”当即乘兴朗念剧中唱词:

比较学,跨朝代,

巴金之《家》联想开!

冯乐山可似张员外?

鸣凤金莲同悲哀。

三少爷觉慧今何在?

宝二爷与三少爷共一胎……

老人听着,露出会心的微笑。

那天晚上,我陪同巴老观看剧团演出《易胆大》等五出大型剧目中的五个折子戏。巴老神采焕发,兴味盎然。当《巴山秀才》中的“迂告”演到秀才临死还在纠正总督念别字时,引起巴老一阵一阵笑声!当《潘金莲》中的“追求”演到高潮,几句帮腔:“关二爷,武二爷,偏不似怜香惜玉的宝二爷!”当即引起巴鸣,向我低语:“在中国,封建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川剧《潘金莲》形式荒诞,内容很深刻。这种探索应该肯定。”巴老的女儿李小林几次提醒父亲:“身体受不受得了?”巴老戏瘾甚大,目不转睛盯住台上说:“不要紧,看戏,看下去。”

“”后十年来,巴老因年高多病,无论是在上海、在北京、在海外,他都没有进剧场看过一次戏。这回却破例到我们小小的自贡剧场过了一次戏瘾,坐了整整两个半小时!

次日清晨,我去送行。巴老又一次把手嘱咐:“你不但努力,而且胆大,这很难得。我希望你多出新作,希望川剧振兴。”

老人登上旅途,给我留下一卷他签名赠送的长篇名著《寒夜》。

巴老:您是一团炽烈的火,一片灿烂的云,一座巍峨的山!

探究练习

1.《家》《春》《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还有一个《爱情三部曲》是、、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深恶痛绝()精神矍铄()

3.巴金给作者的第一个印象是:在我心目中是一团火焰!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4.“巴老:谢谢您关怀晚辈,我何时能亲聆教诲,面陈心迹?”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读了本文之后,请你概括巴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浩然/设题】

参考答案

《巴金印象记》

1.《雾》《雨》《电》。2.深恶痛绝:形容厌恶到了极点。精神矍铄:形容精神抖擞的样子。3.因为作者读了巴金的小说之后,深受感触,小说中觉慧不甘压迫,有火一样的热情,努力追求自己的新生活,且作者也以觉慧为青春偶像,梦见自己伴随高家叛逆子弟一起,冲破罗网,迎风出峡。所以作者感到巴金在心目中是一团火焰!4.这是一个过渡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5.是一个敢于冲破生活压力、敢说真话、关怀晚辈的老人。

上一篇:《雪》课文精练 下一篇:疯姐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