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方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时间:2022-09-07 11:02:40

承包方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摘要: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经营管理活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每个施工企业的重要工作就是如何加强企业施工合同管理,规避并防范合同风险。本文从承包方角度分析了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并提出了风险防范的措施。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Abstract:Contract management in project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a very important work,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 Each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main job of the enterprise is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avoid and prevent contract risk.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tractor in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of risk, and proposes the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Contract management; risk analysis; risk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 TU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通过合同来确定,且充满风险。鉴于建设工程的工期长、技术复杂与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方将面临多方面的风险,比如自然条件的不确定、市场多变、合同不规范及履行不当等。各种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的成败和承包商的经济效益造成重大的影响。有效地防范施工合同管理的风险、以防企业利益受损是每个承包方应该重视的问题。但由于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造成买方市场的严重倾斜现象。同时,因为合同法律环境差,不完善的合同法律体系,以及建筑承包方淡薄的法律意识,使得建筑市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利用苛刻的合同条款把风险转移给承包方是业主的一贯做法,使得风险承担上的严重失衡。面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承包方唯有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方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风险,提高企业利润率。

1.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分析

合同作为现代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手段,其签订与履行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企业的运营过程基本是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原则上,合同管理也就是对合同的审批、签订、履行、变更、终止、处理违约等全过程采取组织、计划、控制和监督等管理活动。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既有合同自身原因造成的,也有外部因素造成的,即内部法律风险与外部法律风险。

承包方企业法律风险源头就是合同风险,很大程度法律风险均由于合同自身不完善或履行合同过程产生问题而造成的。所以,承包方对合同管理活动在其企业管理中举足轻重,正确面对其在施工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合同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的法律风险严加防范,对承包方企业健康发展、更好地创造经济效益意义重大。伴随现在日趋激烈的建筑竞争市场,承包方面临工程任务也日趋紧张,而很多承包方合同风险意识淡薄,因此,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对承包方有效地规避风险非常重要,下面对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进行分析。

1.1固定价格合同所造成的风险

承发包双方采用固定价格合同,在专用条款内对合同价格包含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进行约定,在约定风险范围内不再调整合同价款,对此种合同形式,承包方所承担的风险最大。首先是包括报价计算偏差、项目漏报在内的价格风险。其次是工程量计算偏差的工程量风险。假如发包方招标时利用初步设计文件,此时承包方对工作量报价进行计算,即使施工图设计已完工,由于投标期太短造成承包方计算不详细,而只是按经验或统计资料对工程量进行估算。此时便限承包方于两难:工作量偏高,则报价无竞争力可言,难以中标;偏低,则自身就承担着亏损风险。

1.2不明确标准所造成的风险

由于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技术复杂性并包含隐蔽施工等特点,使得工程合同复杂。合同包含很多标准以及细节问题,比如在合同通用条款中明确要求质量不达标地方,必须由承包方重新施工以达到约定标准。一旦在专用条款中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约定标准,极易发生返工损失。

1.3支付款风险

按照支付时间划分工程款大致分为预付款、工程进度款、最终结款和退保修金四个阶段。目前,拖欠工程款已经对承包方造成很大困扰,普遍出现垫资施工现象,导致承包方企业正常发展受阻,同时也是为什么“烂尾楼”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发包方信誉度对承包方的工程施工和企业效益的影响举足轻重。但对大多工程合同中这部分条款约定不够明确。特别约定中工程款支付违约索赔条款不缜密、不完整,造成承包方经济纠纷及经济损失的困扰。

1.4合同文件前后不一致造成的风险

合同文件中最具有竞争力要属工程协商、变更等方面的协议和文件,越是签署在后的协议和文件其效力越高。一旦工程管理人员在执行整个合同过程中间,签署不利于自身的与早期文件不一致的文件,即会造成额外的亏损。

1.5工程变更造成的风险

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经常会出现工程变更。在施工中,假如承包方针对设计变动、材料设备提出合理的意见,在发包方工程师同意的情况下可变更。但没经工程师允许而擅自变更的,即便合理,承包方还是要对此赔偿损失,还不得到工期顺延。由此看,变更程序上的失误极易造成发包方的反索赔。

2.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进行合同管理的风险分析就是为了做到降低风险水平或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损失水平。分析完主要风险诱因后,要依据不同风险诱因找出相应的风险规避及防范的策略。

2.1完善专用条款

在投标之前,承包方就需要调研并分类该工程项目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在招标答疑中解决各种问题,做到投标无提问,谈判无障碍。双方进行合同洽谈时,可以利用专用条款明确风险范围。只有明确详尽的风险范围,才可保证承包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承担尽可能小的意外风险。

2.2保证合同内容准确

因为工程合同条款多样性,各种矛盾和双重含义在所难免,就会造成对同一条款理解却不同。依据一般原则,对合同的正确理解由承包方负责,也就是对自身因理解错误产生报价、方案失误负责。所以,承包方要合同中含义不明、标准不确切之处向发包方提出征询意见,以求得到正确的理解,进而保证合同内容的准确性。

2.3实行合同担保

对于目前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很多发包方要求承包方垫资施工或不支付预付款,大大增加了承包方企业的风险。为保证能够收回所垫付资金,承包方需采取积极措施要求发包方提供担保,并在合同的保证条款中明确担保期限、范围等,对于抵押还要办理抵押登记。采用合同担保形式,能够有效减少拖欠工程款现象,有效降低承包方所承担的风险。

2.4 采取全方位的合同管理

对承包方来说,有效的合同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管理制度,做到全方位的合同管理。在签订施工合同前,承包方需要全面审查合同文件的齐全性、内容的完整性、定义的明确性、合同内容的公平性、风险的合理分担等内容。经过审查发现和修订合同内容不清、概念含糊或难以理解的;潜在风险较大的;内容矛盾或不一致的条款。以使承包方分析不确定事件和风险,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组织人员均需全面、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合同内容。执行合同过程中,承包方施工要严格遵照合同,并对合同执行的情况定期检查。以防出现与合同条款不符的行为,这也是承包方有效降低合同风险的措施之一。

上一篇: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在某工程中应用 下一篇:建筑工程结算审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