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困惑及解决途径的探讨

时间:2022-09-07 10:49:45

阅读教学的困惑及解决途径的探讨

摘要:初中阅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本的整体理解、问题探究和语言揣摩等,并由此形成了与之配套的阅读教学基本模式:整体感知―问题探究―语言揣摩―课堂练习。这种课堂教学思路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新型阅读教学系统经验的匮乏,加之师生对课标理解的偏差,使得传统教学思路与新课程理念的结合举步维艰,使阅读教学逐渐陷入了新的尴尬之境,也使语文教师普遍感到困惑。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整体感知;问题探究;语言揣摩

一、整体感知的迷茫与阅读思维训练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课文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之后,第一个阅读环节就是整体感知。这时,课堂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一片茫然,支支吾吾;说得支离破碎,答非所问;语无伦次,不知所言。究其原因,进入中学阶段,现代文篇幅的逐渐加长,整体感知难度的增大,以及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预习,都导致学生脑海茫然一片。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又没有整体感知的系统方法指导,一上来就整体理解,效果自然不佳。

当然,这并不是整体感知本身的问题。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思路,是符合人的认知基本规律的。关键是感知什么,怎么感知,感知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没有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储备,没有学生阅读思维整体性的系统训练,整体感知课文便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根据阅读思维整体性原理,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怎么开头、结尾,如何安排详略、主次,如何过渡衔接,作者都有整体的构思和安排。叙事文的情节具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议论文阐述的道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或多个层面并行,或层层推进;说明文的介绍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而结果,或有时间先后,或有空间位移。这些都具有事物或道理本身的规律性和逻辑性,也是写作思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特征。这种写作思维特征决定了阅读思维必须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备课要备到作者思路上去,同样,学生阅读理解也要让其思维与作者的思想同行。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整体感知方法训练,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二、问题探究的艰难与导读方法训练

课文整体感知之后,学生自然会产生许多疑问。怎么办?在阅读中生疑,在阅读中释疑,还是要回到文本。这正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由于整体感知环节不到位,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态度、观念的理解就不够准确或者不够深入,进而导致对重点问题的探究显得毫无头绪:或停留于问题的表面,难以深入;或就问题论问题,不善于联系上下文;或虽着力结合语境,却找不到切入口。这种问题探究的艰难,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原因何在?除了阅读思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训练缺失之外,主要是由于导读方法的训练被忽视。

具体怎么导读,方法很多:按照文体特点导读,每一种文体,都有各自的思维、结构和语言特点;按照表达方式导读,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思维轨迹、语言呈现方式和独特的逻辑性;按照问题的性质导读,提问点包括思想、情感、技巧和语言等,不同的提问点决定阅读的不同取向;按照详略取舍与文章中心的关系导读,作者用墨如泼的地方往往就是突出中心、事关重点问题的地方。总之,任何阅读问题,都要依照适当的导读思路和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才能有效破解。

三、语言揣摩的困惑与定向阅读训练

语言揣摩无疑要结合语言环境,但更要适合学生语言认识的层次和差异。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有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阅读思路和方法截然不同。因此,加强定向阅读训练,是语言揣摩教学的关键。

第一层次:关注形美,陶醉文采。处在这一阶段的读者,往往陶醉于语言文字的华丽,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主要关注语言形式的优美,较少甚至根本没有进入作者的思维轨道上去。读完文章后,他们往往只留下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文字印象。像这样的阅读过程,即使背下再多的文字符号,也不能领略到文章的底蕴和意味,更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而且,正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过多注意形式因素,其阅读速度相当缓慢,阅读较长的文章更是以“言”害“意”,顾此失彼。即使读完了,对文章的整体观点、思路也会印象模糊,甚至脑海里一片茫然。

针对这一认识层次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取美文,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美为阅读训练目的,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是生活美的再现。

第二层次:形神兼顾,文意皆美。处在这个阶段的读者,阅读中总是努力将语言和思想(或思维活动)统一起来,从而得到诉诸视觉的语言形式审美愉悦和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快乐。他们认为,作者的语言无论华丽抑或平实,似乎都经过了精心的提炼与加工,显得那样准确、简练和严密。而且朴实的语言中蕴藏着含蓄的美和情感的震撼力,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较之华丽的语言更为鲜活、自然、流畅和清新。于是,他们不再看重语言文字形式,更不会去过分推敲某一个词句是否优美了。此时,阅读速度大大加快了,对作品的整体观点、思想情感和结构层次的把握也更准确了,阅读能力自然明显提高。

第三层次:由神入形,以神驭形。这是语言认识的最高境界,先入“神”,再悟“形”,以神驭形。阅读中,眼里只有作者的思想、情感或思维活动的发展,而没有了具体的语言文字,不关注语言文字的优美,只在乎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自己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同行。如此,阅读速度很快,但读后整体印象深刻,作者的观点、思路、结构十分清晰,至于某个具体的语句反而比较模糊了。这正是我们阅读文章特别是篇幅较长的作品的正确方法。此时,与其说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美,不如说是感受到了思想情感之美,而且这种语言美并不是久经斟酌和推敲的,而是由于作者思维严密、见解深刻所带来的一种语言魅力。可见,只有自己的语言才是自己思想的最佳载体。达到这一阅读层次的人,其阅读速度是惊人的,效果会成倍提高。

结合这一语言认识层次特点,教学中可以把立意提炼、观点搜索、思路把握作为阅读训练的主要任务,进行定向阅读。选取一些思想性较强、理论色彩较浓而思路又清晰简明的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训练,要求学生阅读时精神高度集中,眼里只有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而不去在意具体字词,读完后快速说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基本思路和大致结构特点。这也正是课标“整体把握”课文的要求。

当然,根据三种不同层次的语言认识进行定向阅读的具体思路和方法还有很多,愿与广大语文同行共同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

[2]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

上一篇:政治课堂应辩证使用多媒体技术 下一篇:数学教师心中的一堂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