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法为视角看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9-07 10:44:02

以经济法为视角看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房地产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本文从经济法的角度来分析房地产经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业 经济法 途径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144-01

面对当前房地产经济所遇到的困境,以经济法为视觉,分析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房地产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概述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其主要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实际需求,又对后代人的利益不造成损坏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概述。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房地产企业的经济发展既要满足现代人对房屋产品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对房屋产品需求造成损害的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既要确保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房地产的稳定发展,又要保护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房地产的市场开发等;另一方面,既要确保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又要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如土地资源的开发、建材资源的合理采购等。因此,对于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法律的规范与制约,才能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经济法为视角来分析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法视角下,其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经济法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成立独立的法律部门来调整房地产的经济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调整房地产业整个市场经济的社会结构,也可以降低房地产的金融风险。由于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若房地产经济发展出现失衡,将会存在股市大跌、经济不景气的现象,这就导致社会居民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持有怀疑态度,社会居民个人消费下降,致使房地产业陷入困境。因此,在我国房地产经济运转中,必须将经济法作为调整房地产经济活动的法律,以确保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居民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发展,通过法律来指导和规划房地产的经济活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平衡和统一,以保证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经济法视角下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法中,主要包括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公平、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由此可知,经济法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然而,这种经济利益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来实现的。因此,在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应以经济法的原则来加强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工作,其中,经济法的三个重要价值则是效益、公平和安全。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追求自身的利益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则不能以获得自身利益为目标,而是统筹兼顾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若以房地产个体的经济利益为目标,将会破坏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在经济法基础上应推出宏观政策,由于不同地区的房地产经济有所调整,这就需要根据当地房地产经济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房地产政策,通过一定的法律手段来调整房地产活动,实现社会的公平发展,最终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由于我国的所有法律中都倡导社会公平性的理念,其是一种主观性的概念,具有主导性的特点,这就说明我国社会居民的利益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从上面的叙述可知,经济法主要体现在社会的整体利益方面,因此,在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为了充分体现出经济法中的公平性,应将公平性覆盖在全社会范围中,这就要求在开发楼盘中房地产企业应充分考虑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坚持公平性的原则,构建不同需求的住房结构,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总的来说,在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为了使房地产业的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如土地产权保护制度、金融法律体系、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及房地产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等,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与经济的效益,以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房地产业的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在经济法基础上来实现房地产经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节房地产活动,以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婷.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以经济法为视角[J].学理论,2010(18):120-121.

[2]王华.论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外资,2013(07):65.

[3]张斌.对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52.

上一篇:噪声交易的存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下一篇:测量船装备管理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