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期待权

时间:2022-09-07 10:41:50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1-134-01

摘 要 期待权一语系由德国学者所创设,德国普通法于19世纪曾对附条件和附期限法律行为进行过精密的研究,但却未能建立起完整的期待权概念。围绕期待权的争论探讨已达百年之久,但若干问题仍无定论。随着我国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法律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利益冲突的调整和平衡作用日益得到加强,存在于“活的法律”中的期待利益也逐步得到承认。在学说上对期待权理论予以澄清,也就颇具意义。

关键词 期待权 构成 法律上的保护

一、概念

期待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是私权体系的一个分支,它区别于主观的希望与单纯的期待。主观的希望只是一种正常的单方心理活动,不产生任何实际效果,因此无任何利益可言。而单纯的期待与期待权都具备了取得完整权利发生的部分要件,但为何有单纯的期待与期待权两种称谓上的区分,只因法律的规定不同。单纯的期待与期待权都属于民法规范的保护范围,只是某种具备权利部分要件的地位法律没有规定其为权利,因此称之为单纯的期待,作为民法中所称的“实益”受到保护;而某种具备权利部分要件的地位因法律规定其为“权利”,因此称之为期待权,上升为“权利”受到民法的保护。法律规定何种地位可以构成期待权,纯粹是立法者的价值判断问题,至于到底应具备多少要件才可从“法律实益”上升到“法律权利”是无法确立一个统一正式的标准的。

期待权人的特殊地位因为受到法律的规定和保护,不但被赋予了一种先效力使期待实现的未来利益能够顺利实现,不受阻碍与减损,而且自身也成为了一种可实际享有的利益,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性。所以说期待权是一种权利人享有的特殊法律地位。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提出所谓期待权是指因法律规定而受到保护的,一种对完整权利取得期待的特殊法律地位。

二、构成要件

(一)对未来取得某种完整权利的期待

期待权是对一项主观权利取得的希望。这一“期待”的内容是,权利取得的部分要件已经现实存在,尚欠缺其他要件或至少尚缺少使其成为完全权利的最后一个要件。期待权是一种构成要件介于“已经实现”和“犹未实现”之间的法律地位。时间因素对期待权的法律地位起本质性的决定作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法律地位因完整权利的各个要件逐步实现而展开,它的实现在于变化,而非持续存在。

(二)已经具备取得权利的部分要件

该要件指权利主体、所期待的特定利益或范围都已经确定。取得权利分为两种,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但不论权利取得的方式是怎样的,权利的发生必须具备法律所规定的一定条件。部分要件一旦具备,则取得权利的过程已经开始。期待权是一种法律上已经或多或少受到保障的权利产生的希望,这种希望建立在一种权利通常的取得要件已经部分地实现,其要件的完全完成被很大的指望着。一种期待的有无,要看权利的取得进行到那一阶段,当中并非任何一种期待都是期待权。

(三)上升到法律地位的期待权

上升到法律地位是指,因具备取得权利之部分要件,该“期待”受到法律的保护,成为交易客体,赋予其权利性质的法律地位。法律确保其不因他人的单方意思而使其遭到破坏,避免该法律地位被侵害,这就得到了法律的承认和保护。究其原因,是该权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从而使得法律有必要使其上升为一种权利,以便使得该权利如其他权利那样,具有权利的独立技能,可以独立进行转让、继承、设定负担或作为强制执行的客体。

三、期待权的保护

期待权制度长期以来一直是被我国民法学界忽视和漠视的盲点,在我国成文法规中没有期待权的明确规定,只能依稀找到些痕迹。如关于附条件合同的有关规定:《合同法》第4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关于所有权保留有关规定:《合同法》第133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此简单笼统的法律规定与复杂深奥的期待权理论体系相比,的确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权利按标的不同,可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而期待权作为一项取得权利之权利,不具有固有性和专属性,所以其只存在于财产权中。财产权按内容不同又可分为物权、债权等,相应地就有物权期待权、债权期待权等分类。在商业社会中,作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类型,期待权处于流动状态,存在被侵害的可能。其应当同其他既得权一样,作为一种附条件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1.期待权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据《德国民法典》第160条第1款之规定,“附推迟生效条件的权利人,在条件未定期间内,如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过失致使附条件的权利失效或者受到损害,在条件成就时,可向另一方当事人要求损害赔偿。”《日本民法典》第128条亦规定,附条件法律行为的各当事人,在条件成否未定期间,不得侵害因条件成就由其行为所生的相对人利益。而中国,《民法通则》虽规定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对附条件权利保护并未作规定,中国民法对附条件权利保护规定很不完善,有待于借鉴外国立法加以完善,以切实保护期待权人之利益。

2.期待权人的限制相对人处分权之权利。《德国民法典》第161条第1款规定,“对附推迟生效条件的标的物进行处分的人,在条件未定期间对此标的物进行的、在条件成就时致使系于条件的后果成为无效或者受损害的任何其他处分,均为无效。在条件未定期间,以强制执行或者假扣押的方法,或者由破产管理人进行的处分,亦同。”可见,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在有害于期待权人利益范围内无效,期待权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否则将会导致新的不公正,也不利于交易安全的维护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申卫星.期待权研究导论.清华法学.2002.

[2]徐敏霞.期待权论.华东政法学院.2004.

[3]王睿.论期待权.黑龙江大学.2004.

上一篇:论人格权法的新发展 下一篇:论法的正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