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时间:2022-09-07 07:33:10

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特征,并分析CT征象的病理基础。结果36例中,34例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出现异位,其余1例患者的卵巢、子宫出现异位,同时其回盲部的子宫内膜也同时异位;另1例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根据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特征,并分析其病理基础,同时结合与经期相关的临床表现,可显著提高疾病的术前诊断率。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病理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80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36-01

子宫内膜异位症,即endometriosis,也称E,指的是有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其正常解剖位置以外的组织、器官出现。临床将子宫肌层以外组织、器官内的E称之为性E,而将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者,称之为内在性E。笔者通过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病理相对照,从根本上分析EE的CT表现特点,并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完整病例。本组36例,年龄19-47岁,平均34岁。其中34例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痛经28例,腹痛24例,其中伴有月经失调15例,不孕5例;一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回盲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以月经痛,周期性腹痛、腹胀伴不全肠梗阻就诊;另一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以月经期反复血尿就诊。

1.2仪器与方法CT扫描使用西门子64层CT机,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10mm,个别病变部位加扫5mm薄扫。36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平扫自耻骨联合至髂骨嵴上方,患者仰卧位。增强扫描时采用高压注射器,对比剂为优维显300,从右肘静脉注射,注射流率为3.5mls。

2结果

2.1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E的CT表现

2.1.1卵巢E的CT表现34例卵巢E,共发现病灶60个。①单侧发病8例,双侧26例,其中44个为孤立单房囊肿,16个呈多房囊肿。②大小:直径1.2-10.5cm。③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多房者中10个有“卫星囊”征;4个囊内可见细线样分隔;6个为大小相似的小囊构成。④密度:囊液为低密度(CT值5-14HU14例;高低混杂密度(CT值22-46HU16个,高密度(CT值35-50HU30个。其中18个囊肿中可见局灶性高密度,CT值54-66HU,2个囊壁及分隔见钙化,6个囊液可见分层。⑤囊壁:44个单房囊肿,囊壁厚,边缘毛糙30个,囊壁薄,边缘光滑14个;16个多房囊肿囊壁均厚,毛糙,但囊壁均未见结节或肿块。⑥增强:增强扫描时囊内容物未见强化,而囊壁和其分隔处伴有强化。在治疗时,应选择较厚的囊壁,进行平扫和增强后显现的30例囊肿,对其囊壁进行CT诊断可知,平扫囊壁所显示的CT值在24Hu到50Hu之间,而增强后的CT值在65Hu到76Hu之间,该数值的升高范围为15Hu到36Hu内。⑦囊肿与周围关系:囊肿和周围粘连呈幕状突起,与邻近器官无明确分界。

2.1.2回盲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本组36例EE中,一例为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回盲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右卵巢单发囊性肿物,囊壁厚,内壁光滑,囊内密度稍高,CT值35-50HU。右下腹回盲部肠管管壁环形弥漫性增厚,管腔变窄,与上述囊肿界限不清,关系密切,近端小肠梗阻扩张积气积液。增强扫描时右卵巢囊肿壁及增厚之回盲部肠管管壁可见环形渐进性强化,强化曲线呈缓升缓降型。

2.1.3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CT表现膀胱左侧壁相当于5点处可见一结节状实性肿物,基底宽,大小约2.2×1.8×2.6cm,平扫CT值34HU,增强扫描时可见强化,CT值达45HU,CT值增加11HU。

3讨论

3.1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80%位于卵巢,约50%为双侧性[1]。卵巢E的CT特点:

3.1.1与子宫紧密粘连的囊性肿块,肿块可单侧或双侧。

3.1.2形态囊肿可为单房或多房。单房的囊肿是由于内膜组织异位且在经期到来期间病变的同时反复出血,从而对周围的纤维组织产生刺激,促使其增生并包裹,最终形成囊肿;而多房囊肿的成因为:囊腔内部压力过大,而囊壁被反复穿破,不断修补并包裹,最终形成囊肿。[2]

3.2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CT特点为病变基底宽,侵犯膀胱全层并突向膀胱,平扫密度均匀的实性肿块。本文认为当膀胱内有实性肿物,并出现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的尿频、尿急、尿痛、或经期血尿,而经期后症状缓解时应考虑到膀胱E的可能。

3.3回盲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点肠道E术前诊断困难,CT缺乏诊断特异性,常误诊为肿瘤或其它疾病。异位内膜可引起局部肠黏膜腺体增生和息肉形成。笔者认为当CT上发现肠管有异常改变,并且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育龄妇女,同时合并有周期性(与月经周围相关消化道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本病。

参考文献

[1]冯亮,陈君坤,卢光明,等.CT读片指.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

[2]沙炎,王玖华.卵巢良性肿瘤的CT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433.

[3]Buy JN,Ghossain A,eligen L,et al.Focal hyperdense areas in endometriomas:a characteristic finding on CT.AJR,1992,159:769.

[4]刘波,常钢,魏光师,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8:552-554.

上一篇:中上腹正常淋巴结的多排螺旋CT特点探讨 下一篇: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