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渐进性

时间:2022-09-07 07:28:07

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渐进性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要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本文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渐进式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合作学习;循序渐进

化学素有“理科中的文科”的说法,教学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且过分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顺应历史的潮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共事能力成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改革化学课堂教学的重任自然地落在我们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肩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定要努力改变课程实施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无疑,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有诸多理念,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渐进性论述得还不够详尽。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围绕我校化学组的研究课题(《化学新课程标准下合作学习的探索》),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渐进式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浅述自己的认识。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切不可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优化引导过渡。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缺乏与兄弟姐妹合作的机会,以前也没进行过合作学习的尝试,普遍存在与别人沟通方面的缺陷。在学生还不了解合作,还缺乏基本的合作技能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合作学习,学生的第一反应是面面相觑,茫然不知所措,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合作了,显然这是行不通的。

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这个过程就像是婴儿学步一样。

第一,要让学生学会“翻身”,学会“能坐”,这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阶段。化学教学中本身就有许多学生分组(2人一组)实验,虽说这还不是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但至少也含有合作的成分。教师可充分利用这有利的时机有目的地进行渗透教育。如在进行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时,可让双方互相评价对方的操作,指出不足之处并帮助其纠正,互相讨论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这样既可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又使他们生成朦胧的合作意识。

第二,要让学生“能站”,这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合作技能阶段。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就无法有效地合作学习,甚至无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技巧是小组成效的关键。学生的合作学习技巧既非与生俱来的,也并非在团体之中就会自然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应在各种场合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互帮互学,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总结,学会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赞美,学会欣赏等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要让学生“能扶着走”,这是正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会阶段。这是个“搭架子”阶段。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所以这阶段要充分发挥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的功能,合理构建小组,选择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精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指导分配学习任务,引导小组成员学会如何分配学习角色,如何辅导同伴,如何学会倾听、尊重同伴的发言,如何学会相互讨论等等。如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个实验时,发现针筒减少的体积不及原来体积的1/5,就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合作学习,在明确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各小组从药品的用量、仪器气密性的好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验证,并在交流中获得了共识。通过类似的合作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使学生初步懂得了什么是合作学习,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并且也初步尝到了合作学习的“甜头”,感受到了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使合作学习深入人心。

第四,要让学生“能摸着走”,这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阶段,也就是会学阶段。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室”为“学室”,从学生主体的认知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阶段要让更多的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让学生从那些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让他们在相互交往中,逐渐地完善了学习态度、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我刚刚讲完的关注空气质量这一章节时,我没有直接讲述空气污染指数如PM10,PM2.5这些知识,在合作的过程中,部分同学展示出自己的个人魅力,将这些知识结合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特别是最近的雾霾天气)给其他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环境化学课,让其他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一节必要的化学知识。

第五,要让学生“能自由走”。这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较高阶段,也是乐学阶段。由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强烈愿望,此时可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身边的事物,选取比较感兴趣的主题,或者是某些热点、焦点事件,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广泛查阅和收集资料,并整理成有一定观点的系统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合作研究解决的方案,达到共享知识、共同拓展视野、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班内5个大组在班长和课代表的组织下,每个组都承担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有“地沟油探秘”“毒胶囊深度了解”“瘦肉精就在身边”“雾霾大发现”以及“一次性餐具卫生吗”,虽然这些都不是初中学生能研究透的,但是通过小组内部合作,网上查阅资料,然后小组内综合,最后给别的小组一个身边化学知识的全新认识,同时也是大组之间的亲密合作。这些合作都能让学生慢慢培养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从中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真谛。

总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解决好操作顺序问题,从“翻身”“能坐”到“能站”,从“扶着走”到“摸着走”再到“自由走”一步一步地走,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随着合作能力的提高,学生如能达到“能跑会跳”最好,这说明他们已能进行创造性的合作学习,这是合作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2002.2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浅谈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英语学习的阴霾 下一篇:游戏中创造 游戏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