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系统脱敏与认知疗法治疗适应障碍的报告

时间:2022-09-07 07:26:40

一例系统脱敏与认知疗法治疗适应障碍的报告

1 一般资料

刘××,男,14岁,初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病史。

刘××是独生儿,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说话、走路及入幼儿园都如正常儿,6岁前,来访者由爷爷奶奶照料,两位老人视来访者为掌上明珠,对其百依百顺。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深受老师的喜爱,极少被老师批评。父母对其要求严格。他自己要求也很严格。

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1.1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标准分55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1.2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标准分67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2 主诉

两个月前周一升旗时来访者担任广播员,因疏忽该放国歌时却放成了运动员进行曲,被校长当众批评,回班里后又受到了班主任的严厉批评。当时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出了一身虚汗,腹部隐隐作痛。下午上学走到校门口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头痛头晕。第二天上课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大汗淋漓,送到医院后很快缓解。随后做心电图、脑CT等多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只要提起与上学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惊慌,气短,发抖,出虚汗、,头痛头晕,如果不去想上学的事,则一切如常。2个月来主要在家学习,希望心理治疗师能够帮助他克服对上学的恐惧心理。

3 诊断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具有以下特征:

3.1由明确的应激事件引起。

3.2起病在应激事件发生后1个月内,症状持续在两个月内,离开应激场景则症状明显好转。

3.3痛苦程度明显的与刺激不相称。

3.4不得不离校在家学习。

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综合分析所获得的资料,来访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学校适应障碍。

4 心理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疗法、认知治疗。

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是交互抑制。其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来访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来访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然后逐级对抗,渐进式使焦虑刺激消除。

认知疗法是心理治疗师通过帮助来访者认识、调整自己的错误认知模式,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以达到改变来访者不良情绪和消除不适应症状的方法。

5 治疗过程:

5.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治疗: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治疗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治疗目标。

方法:会谈法

过程:在治疗开始时,充分尊重来访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其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来访者尽情倾诉,与其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家庭作业:我的成功经历

5.2治疗阶段

第二次治疗:

目的:加深治疗关系,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学习放松技术。

方法:会谈法,放松训练

过程:通过和来访者一起分析其经历,了解其感受,探索来访者的性格特点。教来访者放松技术,并练习。

家庭作业:我曾经遭遇的挫折。

练习放松技术。

第三次治疗

目的: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

方法:会谈、系统脱敏法、积极自我暗示。

过程:找出来访者上学过程中感觉恐怖的环节,按各环节的恐怖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恐怖程度根据0—100单位计。

心理治疗师:现在想使用一张焦虑等级量表来测量你对上学的焦虑程度,表上有0—100单位,0是绝对平静,100是极度恐怖,即惊恐体验。那么你现在的焦虑程度大概是多少呢·

来访者:(想一想)10吧,因为我是害怕上学来找你的,跟你在一起,感觉与学习有关,所以我就感觉紧张。

心理治疗师:晚上准备明天要上学的东西,整理书包呢·

来访者:20。

……

焦虑等级:

被老师提问:100

老师提问其他人:90

同学请教问题:80

同学和自己说话:70

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60

迈进校门走到教室门口:50

从公车站到学校门口:40

收拾书包出门到车站:30

想到明天要上学:20

谈到上学的事:10

家庭作业: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来访者回家做想象练习,只练习前三个等级。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第四至六次次治疗:

目的:系统脱敏

方法:系统脱敏法

过程:按照以上建立的焦虑等级逐步脱敏,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直到焦虑程度能被放松训练拮抗,一次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3至4次的脱敏治疗,来访者在想象老师提问时不再感觉焦虑紧张。来访者在经家长陪同,到学校后,发现仍然有焦虑,但能忍受。

家庭作业:放松训练挫折日记

第七次治疗:

目的:运用认知治疗技术,找到来访者的错误认识模式并加以调整。

方法:认知疗法

过程:

(1)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极端思维“我已经完蛋了、同学们都在笑话我……”

(2)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这些想法会怎样影响自己的情绪。

(3)寻找一些证据检验自己的信念和事实

(4)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换成更客观或更积极的想法。

(5)想象观念改变后,在一些场景中的情绪感受,并和过去对比。

家庭作业:再现事件,放松练习

第八次治疗:

目的:帮助来访者接纳自己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

过程:通过回顾治疗过程和家庭作业,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和现在的感受,来访者承认他不可能事事比人强,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来访者自述“一说出来这一点,感觉好像松了一口气,也没那么紧张了。”

家庭作业:

①寻找班级其他同学的优点

②放松练习。

5.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九次治疗:

目的:评估治疗效果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施测SDS、SAS,并与治疗前对照。对前面的治疗过程进行总结,请来访者和家长谈体会。

(1)来访者症状改善:不怕上学了。

(2)爸爸妈妈评价:能够主动去上学了。

(3)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

①SAS:粗分40分,标准分50,提示没有焦虑;

②SDS:粗分36分,标准分45,提示没有抑郁。

综合来看,通过心理治疗消除了来访者症状,让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治疗效果良好。

上一篇:口服小苏打治疗新生儿呕吐6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药师在药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