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与措施

时间:2022-09-07 06:48:39

辽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与措施

辽源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曾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辽源市煤炭资源已濒临枯竭,年可采储量580万吨,辽源矿业集团所属的平岗、泰信、西安煤矿全都停产,大批煤矿工人下岗,二次就业压力巨大,造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辽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一、辽源经济转型的思路和对策

辽源市经济转型立足自主创新、自我加压,充分利用国家转型政策,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探索转型的新途径、新模式,实施“四大战略”、发展“三大产业”、建设“十大工程”。

(一)实施“四大战略”

1、差异化竞争战略。充分发挥地域比较优势,在项目选择、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上,坚持差异化战略,以避免产业、产品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高位对接、高层次转型,努力打造具有辽源市特色的竞争优势,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转型新路子。

2、项目支撑战略。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带动经济转型的战略举措,依托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接续产业项目,建设一批提升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

3、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借时、借势、借力发展,不断拓宽视野、勇于竞争,提高和强者合作的本领,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发展层次,构造大开放格局。

4、富民育民战略。扩大就业,改善人居环境,关注民生,提高全民素质,协调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二)发展“三大产业”

1、新材料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技术和产品层次,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新材料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特种合成纤维、高性能特种合金、复合、新型建筑、有机高分子等新材料,实现集群发展。

2、健康产业。深度开发高端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抢占技术制高点,提高产品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把健康产业打造成强势产业,打响健康辽源品牌。重点发展生物制药、保健品、有机食品加工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3、传统优势产业。整合存量资源,进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使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的生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建材、冶金、纺织服装等产业,建成优中更优、强中更强的产业。

(三)建设“十大工程”

1、财富产业园。香港财富产业园和世界部分500强企业于2005年落户辽源经济开发区,建设辽源财富产业园。高起点、高速度,推进产业园区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一期工程2005年已开工建设。继续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建设现代中药、特种车和第三代光源等项目,成为东北一流的产业园区。

2、以生物制药城为龙头的生物药生产基地。推进辽源生物制药城项目建设,引进美国等境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外商、台商来辽源合资、合作,定位消化转移开发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生产开发高科技生物制药产品,项目总投资50亿元,计划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目前,合作协议已签订,2006年开工建设。实施迪康药业国家一类抗癌新药博安霉素和博宁霉素项目、博大药业公司国家新药依达拉奉和聚普瑞锌项目、金昌药业SOD胶囊项目,成为特色明显、具有影响力的生物药生产基地。

3、以特种装备为主导的装备制造基地。实施辽源煤矿机械厂年产50台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项目、吉林振源机械制造公司年产100台中厚煤层综采设备项目、鹰力汽车公司年产2000万套汽车电机整流桥调节器项目、辽源煤矿水泵厂年产3000台高效节能泵项目、华龙起重选矿设备公司年产2000台新型塔车起重机项目,成为吉林特种装备制造业生产加工基地。

4、以整合资源、扩大就业为目标的东北纺织袜业生产基地。整合现有袜子生产企业,建设年产袜子50亿双东北纺织袜业工业园。建设年产5000万件服装辽源纺织服装工业园。实施得瑞达公司1000吨芳纶、辽河纺织公司年产8000吨紧密纺高织纱项目。

5、农产品精深加工工程。利用资源优势,加快粮食、梅花鹿、肉牛、大鹅和肉鸡的深加工,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实施年加工30万吨乙酸乙酯项目、年产8000吨骨明胶项目、年出栏1000万只白鹅项目、年产9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生产线项目、年产50吨鸡卵黄免疫球蛋白及加工项目、年屠宰家禽2000万只及深加工项目。

6、大规模化、系列化的东北铝型材生产基地。辽源目前已形成以麦达斯铝业公司、利源铝业公司为代表的铝型材产业群、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麦达斯铝业公司生产的铝型材已进入欧盟市场。利源铝业公司成为2008年奥运村建设定点生产企业。实施麦达斯铝业公司年产6.8万吨大截面系列铝型材圹建工程,生产能力达10万吨;利源铝业公司再建年产5万吨铝箔项目,生产能力达10万吨,成为东北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加工基地。

7、以水利、交通、市政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工程。重点实施杨木水库除险加固续建工程,库容提高到1.15亿立方米,升为Ⅱ型水库。新建小城子水库,总库容800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1600万吨。实施“六库一闸”联合调水工程、城市给排水改造工程、城市防洪工程、治理东辽河辽源段、半截河和渭津河堤防等险段,提高防洪标准。综合治理黑土区水土流失,建设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

建设辽源至伊通高速公路、四平至白山高速公路辽源段、辽源至西丰铁路,打造高速快捷的公铁交通网络。继续建设农村“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辽源矿区基础设施、城市道路桥梁、城市集中供热、生物质燃气生产和管网等工程。建设大唐辽源热电公司新上2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总装机容量80万千瓦。

8、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程。搞好煤矸石综合利用,重点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实施金刚水泥集团煤矸石水泥扩能工程,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建成东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建设惠宇能源公司生产质燃气和管网项目、国能发电公司年发电2.5万千瓦秸杆发电项目。扶持辽源矿业集团矸石空心砖厂扩产改造,做大新型墙体材料业,能力达2.2亿块。搞好辽源矿区矿井水综合利用,改造净水厂,建设梯级泵站、供水管网和城市非饮用水管网工程,提高供水能力和水的重复利用率。

9、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实施辽源矿区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整治工程,面积2337公顷,采取回填、平整、植被等措施,整治矿区采空区、沉陷区内的废弃地、矸石山、大泡子,改变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市区污水截污干管项目。

辽源区域内有花岗岩、石灰岩和金、铅、锌等金属、非金属资源及矿泉水资源,要深入勘查,开发各类矿产资源,搞好加工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10、人居环境改善和就业、再就业工程。重点搞好辽源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补充工程,总投资4.3亿元,新建住宅25.4万平方米,2006年工程启动,3年完成。实施辽源棚户区改造工程,总投资62亿元,新建住宅488万平方米,安置人口8.8万户,用3~5年完成,解决群众居住环境问题。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社区服务业,实现全民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建设辽源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扶持自我创业,扩大劳务输出,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建设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及劳动保障示范小区工程。

二、辽源经济转型的措施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财税、投融资、金融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二是加快“五大”建设。适应产业发展集群化、经济增长集约化的发展趋势,把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打造大项目、做强大企业、培育大品牌作为经济转型的战略措施,统筹实施,系统推进,提高区域经济成长性和核心竞争力。三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进经济转型,强化生产要素集聚平台建设,塑造诚信形象,扩大招商引资,吸引域外资本、技术、人才,提升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四是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建立与国家出台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相衔接的体制机制,完善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环境治理、城市建设、人才培育和引进、社会保障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辽源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对经济转型的重大项目,优先安排补助资金和贷款,提高补助和贴息比例。重点扶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棚户区改造、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辽源至伊通高速公路、四平至白山高速公路辽源段等项工程。

(作者单位:吉林省工程咨询服务中心)

上一篇:社区经济与再就业 下一篇:李珂:从“光着脚”到“有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