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语趣谈“个”字

时间:2022-09-07 06:02:10

内容摘要:“个”字是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作为一个基础量词,在其漫长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其词性和用法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个”字在吴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和许多有趣的现象。本文选取吴语中的天台方言,从“个”字的组合功能和语法功能,“个”字在天台方言中的语法化现象和特殊用法等方面,对“个”字在吴语中的方言现象做一讨论。

关键词:个 方言 语法化

“个”字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量词,它产生时间久远,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历史演变下,跟随着语音、语汇和语法的发展,其词性复杂,而且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应用广泛,组合能力强,固定用法多,关乎“个”字的讨论在语言学界中颇多。“个”在各大方言应用中也有一定的比重,在浙江天台方言中应用十分广泛,由于天台方言的独特性,“个”字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用法和现象。

一.“个”字的组合功能和语法功能

(一)“个”+名词

1.动+“个”+普通名词

天台方言中这样的句式还是很多的。比如:

我等你岗个事件(我同你说个事情)

比较“岗事件”和“岗个事件”,“岗事件”侧重的是“说事情”这个事,侧重点在于“我要同你讲的是事情,不是别的。而“岗个事件”除了有“我要同你讲事情”这个意思外,还有“我讲的是一个事情,而不是很多事情。”这里就体现出“个”字起到了强调后面所加名词的作用。

普通话中有“卖个关子”这一说。“卖个关子”和“卖关子”在语义上也有不同。卖关子”的焦点在“卖”,而“卖个关子”的焦点在“关子”

由以上的例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个”由于虚化了,用来运载它所表示的着重点的语义内容便不明确,着重点就要后推到被“个”修饰的宾语上才明确。据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认为“个”在语用上起着标示它所修饰的宾语是着重点的作用。“个”的标示被它修饰的名词宾语是着重点的作用,那么它本身专业化了,所以,一些有自己专用量词的名词宾语,也用“个”,以标示宾语是焦点不见得有量词的名词,也用“个”,以标示宾语是着重点。可见“个”的新功能是标示它后面的“名”是着重点。

2.你+个+普通名词

在天台方言中,“你+个+普通名词”的结构出现较多,其中的普通名词一般是具有贬义的名词。但是天台方言中这种用法所表示出来的情感态度并不是像字面上那么厌恶,一般是朋友之间开玩笑的说法,带有戏谑的意味。如:

你个变态

你个癫人(天台方言中“癫人”为疯子之意)

你个大吹(天台方言中“大吹”为傻子之意)

(二)“个”+专名

在天台方言中,“个”+专名的句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①专名代表某种特性的人物

例句:又是一个潘金莲。

②在初次说起一个人或地方的时候,大多在有之后。

例句:我们北门有个济公亭。

③在别的动词之后

例句:老王现是个大书记。

总结可知:“个”用在人称代词或专用名词前,表示一种特殊的强调。如:“好个老王,这样困难的事情也被他解决了”,在这里强调的是老王,突出他超强的办事能力。由此可知,“个+专名”中“个”是为突出后面的专有名词而存在的,这种逐渐兴起的格式也在不断的重视研究中印证了它的生命力。

(三)“个个”修饰名词

无论在普通话中,还是在吴语中,“个个”应用较为广泛,在口语中使用频率高,不生活中处处可见。

在天台方言中,“个个”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每一个”之意。如:

①个个苹果都蛮好吃。这里的“个个”是指每一个苹果都好吃。

②个个小老人都咩外。意思是每一个小朋友都很聪明。

第二,天台方言中“个个”还有“大家”之意。如:个个人。意为大家。另外,在天台方言中,“大家”有另外一种说法更为普遍,即“大个细您”。一般这里指的大家是指一家人或者在一起玩的朋友。如在聚会时,大家会说:“某头,大个细您想吃罗样?”意思是:“晚上,大家想吃什么”。

因为“个个”中两个“个”字在意义上的联系很松散,非常抽象。这就造成了它重叠后修饰名词的能力也很弱。这个班的学生真是了不得,个个杀割来嘛。(天台方言,意为这个班的学生每个都相当厉害。)

(2)“个个”的谓语部分可以是一个状中结构,其中的状语语义指向“个个”。如:

他们个个伸长头颈骨,想要第一时间看到谢霆锋的真人。

天台方言,其中“头颈骨”为脖子之意。

(3)主谓结构也可以作“个个”的谓语。如:

干渠15个引水口个个闸门漏水,损失十分惨重。

二.“个”字在天台方言中的语法化现象和特殊用法

天台话属于吴语,吴方言由于基本调类中有以喉塞音收尾的入声,语法化单位即便原来是舒声,有的也会变成入声。促化现象遍及吴方言各地的次方言中,在天台话中似乎更多。天台方言中的“个”字不但有普通话中“个”字的普遍用法,还有其独特的几点用法。

“个”是个常用量词,《广韵》古贺切,见母去声,在现代北京话中单字为[k]母去声,在语流中处于非重读位置时多读弱化音,舒声。但在吴方言中多读为入声,这也是促化的结果。如天台方言中“个”音为[ko]带有喉塞音,接近无声,而宁波方言中“个”发音[go12]声调为12,无喉塞音。

上述中标于音节右上角的调值是当地入声的标准调值,在语流中弱读时,调值常模糊不清,成为一个短弱的促声。有意思的是,在天台方言中,“一个(独个)”,“两个”,“三个”等数量组合后加名词(通常只加“人”时,“个”一般读短弱的音;当后面不加“人”时,又读成舒声的[kou55]。

1.钱乃荣说他调查的33个地点中,“个”多读入声作“葛”。“个”的这一促化音,也普遍的出现在与近/远指代词构成“指量组合”中。在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一书中,也多用入声字“葛”为标记。

2.吴方言中相当于北京话的结构助词“的”,相当于名词整性结构中的“的”,意为“所有”。是由量词“个”虚化其计量单位的意义后形成。这个“个”已然是虚词,通常也读为短弱的入声,出现于偏正短语的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北京话的“的”字短语。北京话的“的”还可以作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吴方言中的“个”也有这一功能。下面以天台话为例: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学习”初探 下一篇:让课堂亮起来 让学生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