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82例诊疗体会

时间:2022-09-07 04:45:53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82例诊疗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重复CT扫描是早期诊断迟发性脑内血肿的首选方法,对于那些病情较稳定的病人也能早期诊断。结果: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关键词】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69-01

我院自2004年至2013年收治经颅脑CT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82例,现对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2例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男59例,女23例;15-72岁,平均47岁;50岁以上46例,占56%。主要受伤原因及致伤方式大部分为交通车祸致颅脑外伤,其次是坠落伤、头部打击伤。车祸伤50例(占61%),坠落伤22例(占26.8%),打击伤10例(占12.2%);减速伤72例,加速伤10例。

1.2 临床表现

均有受伤后原发性意识障碍。人院时GCS评分:8分以下18例,9-12分21例,13-15分43例。意识障碍一度好转后又恶化或意识无好转、头痛或头痛加重、呕吐频繁、逐渐出现局限性神经症状。

1.3 CT检查

首次CT扫描时间均为人院后3小时内,扫描正常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脑挫裂伤48例,硬膜外血肿18例,硬膜下出血或伴局灶性脑出血16例。CT扫描复查,确诊迟发性脑内血肿距第一次扫描时间4-8小时9例,9-12小时15例,12-24小时29例,24-48小时17例,48-72小时6例,超过3天4例.超过7天2例。血肿分布于单侧或双侧额叶35例,额颞叶19例,颞叶13例,颞顶叶和顶叶15例。

1.4 结果

手术治疗47例,痊愈33例,好转6例,死亡8例;保守治疗35例,痊愈32例,3例属脑病晚期,家属拒绝治疗出院后死亡。

2 讨论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重复CT扫描或手术或尸检发现的血肿;或在首次头颅CT证实有血肿的其他不同部位又出现血肿者[1]。可发生在脑内、硬膜外、硬膜下等不同部位。其中以迟发性脑内血肿最为常见。脑挫裂伤后存在小的出血源,由于脑水肿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对破裂的小血管起暂时压迫作用,当颅内压下降,即解除了对破裂小血管的压迫,使之再次出血形成血肿[2]。低血压、低氧血症、全身性凝血功能障碍及手术减压或早期应用脱水剂、过度通气降颅压等对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起促进作用。有报道认为大量使用高渗性脱水剂如甘露醇等致颅内压降低过快,从而失去了填塞效应,使已受损的血管重新出血是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形成的重要原因。而脑挫裂伤是发生迟发性脑内血肿的重要基础[3-4]。本组有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脑挫裂伤(占57.6%)。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挫裂伤密切相关,蛛网膜下腔出血实际已有脑挫裂存在,当颅内压改变时即继发迟发性脑内血肿。

本组手术指征①脑内出血量≥30ml;②GCS-8分;③血肿周围水肿伴中线结构移位或脑室受压。④经保守治疗病情加重,出血量有所增加。迟发性脑内血肿诊断较困难,特别是伴有严重脑挫裂伤的病人,出现昏迷,难以鉴别。此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注意意识状态的演变。对于以下情况应注意复查CT: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突然出现进行性头痛、频繁呕吐等急性颅高压症状;出现颅神经麻痹、锥体束征阳性、血压升高而呼吸及脉搏减慢;脑挫裂伤病人经脱水等治疗出现昏迷加重;开颅术后病情再次恶化。重复CT扫描是早期诊断迟发性脑内血肿的首选方法[5],对于那些病情较稳定的病人也能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明铎,主编.实用颅脑损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90-291.

[2] 郭克勤,倪鸣山,刘勇.脑挫裂伤致迟发性脑内血肿l6例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6,1:70-71.

[3] 李迎山,陈文凯,毕可礼.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J].中华创伤杂志,1994,10(2):84-85

[4] 岳武,杨遇春,叶远柱,王宁,林治国,毛丽,金京国;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附81例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1990,10(5):6-8.

[5] 刘德亮,常杰,李杨,等.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治体会(附26例报告) [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2(3):218-219.

上一篇:生化检验在基层疾控机构现状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依托咪酯复合高乌甲素用于人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