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分析

时间:2022-09-07 03:13:25

《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分析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中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对反讽手法的灵活运用:运用反讽表现主题、小说结构反讽、利用反讽艺术塑造人物。作者通过反讽艺术既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又对那个年代、读者,甚至是自己进行嘲讽。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进行简要分析,从而能够对这部作品进行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反讽艺术分析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19

Irony Art Analysi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TANG Xi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Haihua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167)Abstract "Pride and Prejudic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Jane Austen, the most outstanding feature of this work is theflexible use of irony: irony theme,the novel structure, the use of irony irony art of shaping the character. The author throughthe art of irony not only presents the theme of his works, and in that time, readers, and even their own taunt. This paper mainly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from these three aspects, the art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in carries on the brief analysis,thereb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novel.Key words Pride and prejudice; irony; analysis反讽又称为反语,是写作时用一种带有讽刺意味反语作为叙述的写作技巧,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进行理解。而在反讽这个手法中,作者真正的意义正好和字面上理解的意义相反,通常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和全文的内容来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简单地来说就是说此指彼,甚至是正话反说。《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简・奥斯汀就精彩地给人们展示了反讽的艺术特色,起到了其他艺术表现手法所无法表现的作用,小说正是通过反讽艺术的运用为作者奠定了英国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

1 运用反讽表现主题简・奥斯汀通过《傲慢与偏见》运用反讽的手法讽刺批评了当时社会上一味追求地位和金钱的资产阶级婚姻观,婚姻与地位、财产的价值观贯穿整个小说全篇。开篇的第一句就写道:“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singleman in possession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①这句话看似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描述,但是确实也强调了年轻女性择偶的首选是有经济基础的单身汉,这里所提到的所谓的真理是作者用来嘲讽把这个当作真理的人,这里真实的意思其实并不是说有钱的单身汉非得娶位太太,而是单身貌美的姑娘想要嫁给一个有钱有地位的先生。作者在开头就通过反讽的语言影射了班纳特太太想把自己女儿嫁给有钱人的想法,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有钱人的婚姻问题。《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描述了四种类型的四桩婚姻,并且四桩婚姻都是以皆大欢喜收场,具有典型的戏剧特色,作者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批判了当时资本阶级婚姻的真正面目。以下对四桩婚姻分别进行分析。

1.1 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在柯林斯和夏洛特结婚之前,柯林斯想在他们府上找个太太,为的是未来这位太太可以继承她们父亲的遗产。在柯林斯求婚词中的三条结婚理由都没有提到“爱”――这个走入婚姻前提的字眼,并且还想当然地认为求婚会成功。小说中的这个求婚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情景反讽。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柯林斯求婚失败的第三天,柯林斯先生向夏洛特求婚并且成功了!虽然夏洛特知道柯林斯对她没有爱情,并且他既不讨人喜爱,又不通情达理,但是当时大多数人信奉的那条真理:为了金钱和地位,夏洛特还是选择嫁给柯林斯。这两人的婚姻完完全全地表现了当时社会为个人追求而屈从于社会利益的现象,作者运用反讽的艺术手法对二人进行的嘲讽批评,但也表示了同情。

1.2 威克姆和莉迪亚的婚姻如果说作者对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在讽刺批评之余还带着一丝同情的话,那么对威克姆和莉迪亚的婚姻这桩婚姻而言,作者的描述始终都充满着不满和批评。作者在威克姆刚出场时对他的描述是“眉清目秀”“风度翩翩”,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威克姆徒有其表、卑鄙吝啬的真面目逐渐暴露,他为了金钱,为了躲避债务,进而拐带莉迪亚出逃。对威克姆而言,婚姻、爱情只不过是自己获得财富的工具而已。作者通过对威克姆风度翩翩的外表与卑鄙吝啬的真面目反差的描述,对其进行讽刺。而莉迪亚是个纯粹追求自己兴奋和享乐的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军官面前卖弄风情。威克姆和莉迪亚的私奔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威克姆为了一己之乐和躲避债务,他们二人的结婚是在达西为威克姆还债并给了他们一笔钱以后。

由此可见,这二人的婚姻完全就是一味地追求金钱、追求追求诱惑。作者通过对威克姆和莉迪亚婚姻的描述,对当时追求诱惑、金钱至上观念的婚姻进行嘲讽。

1.3 宾利和简的婚姻与上面所说的两对婚姻相比,宾利和简的婚姻在小说中算是比较幸福的。二者的婚姻是贝奈特太太一直所渴望的漂亮女性和有钱先生的结合。从小说开篇来看,这桩婚姻完全可以作为小说的中心,但是在作者的刻意安排下,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这里。虽然两个人都极其优秀,但两人都缺乏一定的自信和洞察力,才有了后来简以为宾利不再爱她而灰心丧气,宾利对周围舆论对简社会地位的批评轻易屈服的事情。这两个人虽然都爱着彼此,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抵制社会力量的阻挠,去争取自己的个人利益。在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帮助下才使宾利和简最终走到了一起。这样的情节安排表现了作者对两人懦弱的反讽。

1.4 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达西和伊丽莎白两人认识时并不喜欢彼此,可是后来却彼此吸引、相爱并且结婚,这二人的婚姻是小说中最成功的一桩婚事。在19 世纪的爱情小说中,男女主角都异常完美,并且大多以一见钟情开头。但是《傲慢与偏见》却与之相反,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对19 世纪传统的小说模式进行了讽刺。

在刚出场时,达西是一个英俊、富有但却傲慢、冷漠的男士,与伊丽莎白的相遇是在一个舞会上,但是伊丽莎白因为他的出言不逊而对他极度反感。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在一次次的相处中,伊丽莎白的机敏、诙谐吸引了达西,后来终于鼓起勇气向地位和出身低微的伊丽莎白求婚,因为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坚定地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并称自己最不愿意嫁给达西这样傲慢的人。求婚遭拒的情节安排是作者对当时社会门当户对婚姻观念的反讽和批评。当情节发展到这里的时候,很多读者开始怀疑达西和伊丽莎白结合的可能性,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达西克服了自己的傲慢,伊丽莎白消除了对达西的偏见,两个人成了小说中最幸福的一对。但是这桩婚姻从本质上看还是建立在金钱和地位的基础上的,即使开始伊丽莎白因为偏见拒绝了达西的求婚,但是最后她还是和有财富、地位的贵族达西结合了,与小说的开头遥相呼应。

2 小说结构反讽小说以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会娶一位太太)开头,并且直接描述了班纳特太太把有钱的单身汉视为自己女儿的合法私有财产的心理,使读者对班纳特太太的想法和那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进行嘲讽,但小说情节结束时,又不得不承认班纳特太太可笑的想法竟然一一实现了。

小说最后一个章节提到“她所有的女儿后来都得到了归宿,她生平最殷切的愿望终于如愿以偿;说来可喜,她后半辈子竟因此变成了一个头脑清楚、和蔼可亲、颇有见识的女人……”②虽然这段话中作者对班纳特太太的嘲讽意味还是很强,但是却让读者不得不接受,这位目光短浅、粗俗浅薄的班纳特太太竟然实现了把女儿嫁给有钱人的心愿。这样的小说情节既荒诞又搞笑,让人不再敢武断地下结论,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直到小说结束,读者才能明白,小说中被嘲笑最多的人的想法竟然是正确的。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嘲讽,既讽刺批评了当时的社会,又嘲笑了读者,甚至嘲笑了自己。小说结构反讽贯穿了整部小说,这篇小说的结构反讽可以算得上小说中最大的手法了,对读者的想法、对社会现状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嘲讽。

3 反讽艺术塑造人物3.1 对班纳特太太的反讽对班纳特太太的反讽是小说中作者使用最成功的反讽手段之一。作者主要通过直截了当的反讽语言来塑造班纳特太太智力贫乏、头脑愚昧、喜怒无常的小人形象,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充分表现了她这一形象,例如在威克姆和莉迪亚私奔后,班纳特太太担心女儿的安全,同时又因女儿结婚没有新嫁衣而苦恼,这两种轮番折磨着她,但是当简给她读莉迪亚的信读到莉迪亚不久就要结婚的那就话时,班纳特太太瞬间大喜过望,通过与之前班纳特太太坐立不安、烦忧惊恐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使班纳特太太反复无常、喜怒无常的形象跃然纸上。

当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牧师求婚后,柯林斯牧师这位有钱的单身汉与邻村卢卡斯家的女儿在一起的时候,让班纳特太太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甚至病倒,但与其说是她为女儿的未来婚姻担心,还不如说是她想把女儿嫁给有钱人的想法受挫。

3.2 对伊丽莎白的反讽伊丽莎白作为这部小说的女主角,自然少不了作者对她的一番反讽。作者通过使用大量的反讽,塑造了一个聪明、坦率、有主见的女主角形象。伊丽莎白比她的姐姐们更加聪明、活泼、大方,并且有着人格的尊严和精神上的优越,在那个荒诞的年代中,她算是一个比较有理性的女性。从伊丽莎白断然拒绝柯林斯牧师求婚,可以看出她并不推崇金钱至上的婚姻观,并且与当时的爱情观、婚姻观背道而驰。但是尽管如此,她却因达西的傲慢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偏见,并被韦翰的翩翩风度所迷,被他的谗言所骗,从而揭示了她爱听奉承话、偏狭的弱点。在伊丽莎白拒绝达西求婚的时候,聪明的她因陷入了对达西的偏见而不自知,振振有词地拒绝了达西的求爱,这显然是作者对聪明伶俐的她陷入偏见的一种嘲讽。在经过重重波折后,达西再次求婚,伊丽莎白也终于消除了对达西的偏见,最终和达西幸福的在一起。作者通过波折的过程和喜剧式的结局讽刺了这个“有理智的女性”是消除偏见、享受爱情是何等困难。③作者正是通过在塑造人物时大量运用反讽,来嘲讽伊丽莎白这种不自知的偏见,展现了她性格中的不同侧面,并且使她性格前后变化形成鲜明的“反讽对照”。

3.3 对达西的反讽奥斯汀对这部小说中的男主角达西也费尽心思地讽刺了一番。达西出身于资产阶级贵族,并且风度翩翩、举止有礼,但却因为班纳特太太的粗鲁言行而看不起整个班纳特一家,进而去劝说彬格莱,让他离开吉英,让本来有可能的一桩婚姻而变得不可能。并且在对伊丽莎白求婚的时候也凸显了他高高在上的傲慢,从而使本来就对他有偏见的伊丽莎白不仅拒绝了他的求婚,还对他大加指责。第二次在尼日菲花园中的舞会上相遇时,通过两人的言语对话能够清楚看出达西怀着傲慢,伊丽莎白怀着偏见,最后导致不欢而散。作者通过对达西傲慢的描述和伊丽莎白偏见的描述,对当时社会的傲慢与偏见进行了反讽。

3.4 对柯林斯牧师的反讽糊涂、满脑子错觉和自相矛盾的典型指的是小说中的柯林斯牧师,他是个生活在自己妄自尊大幻觉中的主观主义者,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喜剧人物。他还未出场,就在信中用笨拙、累赘以及装腔作势的文风表现出了十足的市侩气息,一开脱脱就是一个自贱自负、狭隘愚笨的形象。他生活在自己妄自尊大的幻觉中,并且盲目自信地扮演着幻想中的人物,在面对贵族德・包尔夫人的时候却又表现得自卑自贱、唯唯诺诺,这一前后对比显得十分滑稽,讽刺意味明显。小说作者用了很多笔墨,下了很大的功夫来描绘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的情节,用滑稽的举止和话语来对他那狭隘世俗的婚姻观进行反讽。小说中关于柯林斯最滑稽的情节要属他向伊丽莎白求婚的那一幕。在求婚时,他像在读道文一样言语虔诚,并严正声明了自己的结婚理由有四条,让人觉得十分恶心但又好笑。“你的求婚使我感到荣幸,可惜我除了谢绝之外,别无办法。”是伊丽莎白对他的拒绝,但是柯林斯却仍旧不知羞耻,还拿自己的身份地位来当作求婚的砝码,再次遭拒后,柯林斯表现的就不仅仅是不自重,而是厚颜了,竟然说“伊丽莎白的拒绝还在鼓励我追下去”。④甚至最后一次求婚造伊丽莎白拒绝后为了自己的脸面,竟然编出“我想只要令尊令堂作主应承了我,你就决不会拒绝”这样的借口下台。作者运用大量的语言和情景进行反讽,塑造了这个不知廉耻的小丑形象。在整个求婚过程中,所有人都知道伊丽莎白不会同意他的求婚,但是他自己却不这样认为,他始终觉得自己对伊利斯的求婚会成功,但是结果却出乎他的想象,从而达到反讽的效果。柯林斯这三次的求婚与伊丽莎白的坚定拒绝形成鲜明的对照,蕴含了作者无尽的嘲讽,甚至可以视其为是这本小说中情节反讽的杰出典范。

4 结束语简・奥斯汀这个“反讽大师”在《傲慢与偏见》这本小说中更是把反讽艺术运得地淋漓尽致。这部小说主要是以现实的日常生活为素材,通过对班纳特太太几个女儿的婚姻状态,表现那个年代下人们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婚姻观:只考虑金钱和地位的婚姻观是错误的,但是结婚不考虑金钱和地位也是愚蠢的。作者通过大量运用反讽手法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有趣的故事情节,甚至可以说,反讽是这部小说的灵魂。

注释① 彭辉,戈玲玲《. 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2):118-119.② 周雯.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赏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J]. 语文建设,2014.52(11):27-28.③ 么孝颖,郑宝军《. 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解读[J].名作欣赏,2010.26(12):133-134.④ 田英涛,张悦清,郅红.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J].芒种,2014.214(7):85-86.__

上一篇:“六位一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构... 下一篇:高校大学生集体无意识现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