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七旬学叫卖

时间:2022-09-07 02:06:42

改革开放后,北京兴起了京味货声吆喝叫卖的演出活动。电视、报纸、庙会、商业演出频频介绍北京“叫卖大王”。我听后感觉这离地道的京味货声吆喝叫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差距。

我是老北京人,耳熟能详老北京街头巷尾京味九腔十八调的货声吆喝叫卖,还对京味五行八作响器声情有独钟。我在老北京西四牌楼附近长大,那年月,北平城就有“东富、西贵、穷宣武、破崇文”之说。从通讯、地位、经济、文化等方面而言,几个城区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就货声叫卖来说,宣武和崇文两地远不如东西城的讲究。

我听到宣武区和崇文区京味货声吆喝叫卖后,便决心要为地道的京味货声吆喝叫卖正名!

冰盏儿

我利用双休日开始在北京古玩城、各大小货物市场,淘寻濒临灭绝的京味五行八作吆喝叫卖响器。没有这些响器伴奏,那称什么京味胡同文化?我家住首都机场路温榆河畔的农村,坐公交进城一次往返需5个小时,喝水、吃饭、午休成了我这个七旬老人的最大困难。找寻这些响器如同“海底捞针”,好在近8年时间总算“苍天不负有心人”!

经古玩商的介绍,我终于找到一副“冰盏儿”。北京古玩界有句流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副冰盏儿可被卖家捧上了天:“这物件多么难淘换!您见到了是缘分,机不可失。失之交臂保您后悔半辈子!”旁边的古玩商也添油加醋:“就他有真货!这叫‘冰盏儿’,老北京五行八作响器之王!现在外国的淘宝者,都高价用美金换购哪!”我忍痛高价买下这“响器之王”,开始日夜苦练老北京城街头巷尾的“故都乡情”。

当年春夏天卖冷食冷饮的、夏秋天卖瓜果梨桃的、秋冬天卖冰糖葫芦蜜饯的都要掂打它。可以说,冰盏儿在京城五行八作的响器中,价钱最贵、表演的套路最多、所代表卖的食品最好吃。掂打它时声音悦耳动听,再配上吆喝叫卖的词儿,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海外的京味文章,常常提到它。

有读者问:“什么是冰盏儿?”

冰盏儿是直径约三寸的两个小铜碗,上有碗口,下有碗底足。掂打时要用大拇指依住铜碗里口,食指夹在两碗之间,只有四指和五指卡住底碗的足底,这样掂打出冰盏儿的声音才好听,更重要的是要有节奏“叮叮当,叮叮当……”

吆喝

自从有了冰盏儿,我一天到晚地练习,有时也到公园请老北京人听听我的货声吆喝叫卖。不到半年时间,我手里的冰盏儿不仅能“一弹二掂三磕四碰”,还能表演出几种悦耳的节奏,练几套绝活儿,如空中抛碗、苏秦背剑、张飞骗马等。

《北京晚报》的京味编辑作家刘一达先生在2004年初出版的《京城玩家》一书中,介绍北京城当前的24名玩家,书中最后一位玩家,就是“玩吆喝的武爷”。有位朋友说:“很多玩家和收藏家都后继有人,唯独武爷的京味吆喝将后继无人!”

是的,我的京味货声吆喝叫卖大都是大段的词句和曲调,有动词、形容词,排比、对比等感人至深的语句,别看这么复杂,吆喝起来还要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听起来不烦。除此之外,字正腔圆非常重要。音调的婉转起伏,高音的明亮、低音的厚重等要求非常严格。没听过当年最正宗的吆喝声,一般人很难模仿。正如侯宝林大师的相声《改行》中,最受人们喜爱的“卖青菜”“卖粥”“卖布头”等名段,至今相声界无人能演,也将是后继无人。

我写一段卖“冰激凌、雪花酪”的词,您如果感到词合辙押韵,那曲调就更动听啦!

哎……冰激凌来雪花的酪,贱卖多盛您就尝口道,让你喝来你就喝,玫瑰冰糖就往里搁;让你尝来你就尝,桂花白糖就往里扬。这玉泉山的水来什刹海的冰,吃到嘴里就沙沙冷冷。左手拉来右手拉,没有马达用绳子拉,脑袋冒汗就没工夫擦,这桶是雪花酪来那桶是冰激凌。

老北京的货声吆喝叫卖应按一年四季冬春、春夏、夏秋、秋冬来过生活,一天的京味货声吆喝叫卖又分早晨、中午、傍晚和夜晚。人们听到街头胡同的吆喝叫卖和响器声,就得到季节更换的预报了,这是京味生活的特点。

有五行八作伴奏的货声吆喝叫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没有伴奏的简单的货声吆喝叫卖也有很深的感染力。

我曾在旅游度假村和四合院食府,一边制作果子干儿、玫瑰枣和酸梅汤,一边掂打着冰盏儿串桌吆喝叫卖。

紫红色玫瑰枣的蜜甜,有助于健脾养胃,它是佐酒的好酒菜;果子干儿的黏甜、红杏干的酸甜、白藕片的脆爽,佐以玫瑰酱和糖桂花,适时加些天然冰块,食之赞不绝口,虽历经半个多世纪仍难忘此吃食的口道。酸梅汤,选用上等乌梅,洗净后开水煮得颜色渐黄,佐以冰糖和绵白糖,再冰镇之。这两款京味冷饮冷食祛暑降温、开胃消食,是夏令四九城街头巷尾、庙会等处最受欢迎的吃食。

玫瑰多、桂花多,玫瑰枣儿给得多;桃脯、杏脯、玻璃粉;糊涂糕来酸梅汤,还有那果子干嘞,玫瑰那枣嘞!

酸梅汤的词如下:

哎……酸梅汤来真好喝,这玉泉山的水骆驼给我驮,德胜门的冰干净又卫生,桂花白糖就往里搁,南来的蜜蜂在这儿来搭窝,您买一碗来尝尝,冰镇酸甜真好喝!

上一篇:京城“写家子” 下一篇:素菜京味儿吃法消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