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构成教学的误识误导与纠正策略

时间:2022-09-07 02:04:45

试论构成教学的误识误导与纠正策略

摘 要:构成教学在我国设计艺术专业中已经施教二十余年。然而,一度成为发掘设计艺术专业学生造型创造

能力利器的构成教学方法,在整体社会二十余年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却并无与时俱进的改变。二十余年中,虽然编著出版了大量构成艺术的新版教材,但构成艺术教学与发展了的应用实践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和谐性,特别是在教与学的环节中存在着严重的误识误导。为此,针对构成艺术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探究针对性的纠错策略,已成为当下构成艺术教学研究刻不容缓重要课题。

关键词:构成艺术 教学研究 误识误导 纠正策略

一、构成教学的性质与作用

构成艺术指的是形态的艺术构成。即是将形态要素按照视觉原理、力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组织成理想的形态与色彩的抽象造型效果。构成艺术是设计艺术的基础,通常采用摒弃主题性含义的纯粹形态、抽象形态组织造型,形成纯粹意义上的美感形式;构成艺术理性思考与感性思考并举,是一种理性直觉的创造行为。构成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区别在于:构成艺术并不具有主题性含义,只追求形式美感的表现,是对美感形式的研究;而设计艺术必须实现某种主题意义,是构成艺术的实际应用。由于侧重不同,构成艺术分别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光构成,还可由此引申出如空间构成、材料构成、动态构成等。构成创意分别可以应用于图形设计、标志设计、装帧设计、染织设计、产品设计、广告设计、雕塑设计、壁画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室内与环境设计、动画设计、陶瓷设计等一切艺术设计领域。

二、教学中的误识误导现象

教与学的互动在构成艺术学习中非常重要,它的互动效果可以反衬出教学质量的优劣程度。授课与学习的过程中最糟糕不过的莫过于同时出现教师误导和学生惰性取巧,现实情况恰恰正是如此,相当数量的误导、误识现象仍在构成艺术教学中普遍流行。

1.教学误导的具体表现

⑴缺失理论指导。构成艺术理论的讲述是导入构成艺术知识的重要环节,形式美法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造型指南。许多学生不明白如何设计、欣赏抽象造型,关键的起因就是不会用形式美法则去衡量、比较构成的造型美感。从教学方法论,作业辅导更是完成构成艺术理论教学的必要手段,因为,空谈理论对于学生而言既无意义也不会有好的收效。通过一定数量的构成创作过程思考和验证,逐步掌握各类构成的创意与制作方法,构成造型会变得有趣味且知晓其中的理论要求。在以往的构成教学中,这是不容易保证的硬件,他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创作经验和兢业精神,在缺乏教师的背景下,我们选择按教材讲述理论,保证有老师上课,按教材辅导作业,至于教学效果几乎不评论。

⑵依赖教材灌输。迄今为止,适用的构成艺术教材确实不多,尤其是新教师习惯全盘运用教材中的顺序内容授课。对于课本中的需要重点分析,甚至示范讲解的知识,选择回避或模糊化表述。构成艺术教学主要包含两块内容,一是讲解构成艺术理论和技法,二是掌握如何使用不同构成形式进行针对性应用设计。如果在教学中对理论或应用的讲解有所缺陷,选定一本适用的教材也许能弥补相当程度的损失。

⑶忽视构成知识的关连衔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构成、材料构成作为独立的课程授课,它们的教学内容存在递进顺序,需要前后铺垫,互相连贯、支撑。学习构成元素不仅是构成的基础内容,也是为了不同构成之间相互支撑,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实际应用。同一班级的构成课经常会由多位不同老师分别授课,由于教师对理解和讲授方法的差别,学生常常会意识不到它们内在的联系,授课教师之间如果没有一致的构成理论观念,没有在教研工作中勾通、交流观点,有心的学生反而要花时间猜究竟是哪一位老师讲得“有道理”。为构成而构成的作业缺乏应用性指向,课程的实用价值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教学中有个典型的误导方式就是让学生去完成众多无应用目的或非功能性的命题练习,机械的填方格、填满色块,学生为完成作业而练习,构成作业不知在专业设计中如何应用。

2.误识现象种种

⑴轻视理论盲从构成。惰性是人性中的孽根,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技法、要求,对于学生而言,非常烦琐,凭感觉的任意“创作”更乎合自己的兴趣和习性。因此,在构成作业中常常会看到学生效仿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去完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作业。相当数量的初学者不了解用审美法则的要求去推敲、比较元素的数量、体量、位置和色彩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学习构成的过程自然也就感触不多。

⑵摹仿性学习方法。同样是惰性使然,学生们无师自通,对摹仿性设计显示出极其强烈的兴趣和要求,这一方法的选择,直接扼制了同学们自主创意、思考的训练空间,放弃了对构成创新的挑战,影响他们在今后专业设计中灵敏的思维反应能力,以及创作思维的学习路径和方法。大量的摹仿同时还可能在思想上产生不劳而获的错误意识,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⑶套用现代流行艺术的表达形式。现代艺术中确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构成作品,但这一现状并不是指所有现代艺术都是抽象的构成,都属于本课程同学们应该训练的范围。观念艺术是现代艺术中一朵盛开的花朵,是近代西方艺术流派发展的产物。观念艺术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主观意向、表现方法、表现过程、表现材料、表现质地,目标是让观众获得刹那间的艺术感受或震撼,因此,这一类别的构成常常是“不择手段”地采用“猎奇”,极端之时有的甚至不惜选用“丑感”化效应,这些就同我们以抽象设计训练为目的的构成艺术相差颇远了。前者为纯艺术观念的表现,后者是为研究设计应用的基础,训练学生接触、运用抽象形态、抽象的语言。

⑷用具象形态的组合缺乏抽象语言。出现这一情况可能是由以下两个问题有关;其一:对具象造型与抽象构成的概念理解不清,自认为只要组合起来,完成了就可以;其二:还没有学会构成的基本方法,不懂得要遵循什么法则去构成,主要是凭着有兴趣、好玩,依照自己的理解去做,结果便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造成这类问题的学生大多是缺乏抽象思维指导意识,具象思维活跃,这种情况的特点是:只管过程,不顾结果。这种作业做的再多也没有意义,因为学生在整个作业过程中都不会使用抽象的思维,抽象的语言,几乎没有收获。大多同学都“不习惯”同老师勾通、探讨问题,在训练中不仅常出错,有些问题就犯在基本的概念上,往往还是老师在课堂上反复提醒,要求避免的那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廓清对构成的认识。学习构成艺术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内容是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不应该让含糊的误区影响初学者的认知。构成艺术在教学中存在的误解,这是以往课程教学中反映出来的典型问题。了解具象、抽象和意象造型艺术的区别是学好构成艺术设计的前提条件。

构成艺术的基本原则在于抽象的组构,类似于数学中加减法的决择,它的造型途径是从自然形态或人造形态中提炼出纯粹的形态要素,再把它们“分解与组合”成抽象的新形态。构成过程运用形状、色彩、肌理、材料、空间、光效应等造型要素和工艺技能,科学而系统地创造了与自然完全平行的艺术真实。同具象艺术相比较,构成的抽象形式更凸显了艺术化的“纯情”,形式美感鲜明。

2.纠正教学误导的具体策略。笔者运用在专业创作、课程教学和撰写教材的经验,思考了误识、误导所反映出的问题,尝试性的归纳了一些相对的纠错策略。

⑴严格教学的规范要求。加强构成艺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松懈是不规范教学长期存在的前提条件,加强专业教学的管理的监督措施,展开课程教研工作的研讨,在学术观点上多勾通,总结教学经验,交流研究成果。

⑵注重专任教师的培养。培养和选择合格教师上岗是改善构成教学工作实质性的第一步,切实注重教学梯队的培养工作,是改善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合格的教师方能在教学工作中追求质量,纠正误导、误识等问题。

⑶编写或选择优秀适用的教材。课程教材的实用价值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教材是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硬件内容,优秀的教材不仅能够帮助经验少的教师背课,同时也能为学生独立作业提供非常大的参考作用。开展校际交流、对话,逐步提高构成艺术教学水准。走出去学习,不仅能学习兄弟院校的优势,更能通过比较认清自己在教材使用方面的不足和下一步应该回避、注意的问题。

3.纠正学习者误识的具体策略。学生工作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要求,按照以下的纠正措施,把误识问题控制在最低程度:

⑴强化构成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针对学生重视操作,轻视理论的普遍心理取向,系统、详尽的介绍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方法和要求,平衡学生的知识结构,防止偏科,影响对构成艺术理论知识的吸收。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有效防止学生东拼西凑和缺乏章法的误识现象,为在专业设计中把控视觉美感造型,寻求新颖的创意提供有效方法和指导。

⑵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授课。放大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通病案例,具象生动的揭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通俗易懂,记忆深刻。在课堂辅导和小结中运用有错误的作业做反面教材,分类评析错误的根源所在。

⑶重视构成方法与应用性知识的结合训练。通过具体的设计图像,让学生了解每种构成方法可能应用的效果和应用领域。经过这个环节的训练,再把学生的创作思维逐步引入相关的专业设计就不存在基础性的阻碍了。规范借鉴与抄袭作业的界线,情性的抄袭往往是不易控制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抄袭的危害及不良的行为性质,在评定成绩和布置作业之前必须强调要求,抄袭作业不计分,每份作业均需拿出设计构想过程的草图或草模方案稿。

四、结语

总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专业教育必须具备严肃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否则难免影响教学质量。从以上举例的构成艺术教学中的误导、误识现象中,已不难看出它的危害性。构成艺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设计基础课程,长期困扰于如此境况之中,值得专业教学管理者和执教者们深思。纠正种种有违教学目标的行为既是教学部门的责任,也是求学方的意愿,研究构成艺术的教学需要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尤其需要敬业负责的工作态度。

参考文献:

吴筱荣:《构成艺术》,海洋出版社,2006.9。

吴筱荣:桂林工学院艺术设计系。

上一篇: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雪中的松树(外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