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命题作文的教学指导

时间:2022-09-06 11:52:05

小学命题作文的教学指导

【摘 要】命题作文就是我们依据所给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写出符合题意,内容表达具体、充分的文章。它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能较为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是考试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作文命题方式。随着“选题作文”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命题作文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又开始升温。

【关键词】小学生 命题作文 审题 中心

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文情并茂的佳作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审题

要认真读题、审题,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意。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是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要对构成题目的所有词语作一番推敲,审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或中心词,抓住“题眼”。如果在题前或题后有提示语或引导语,一定要高度重视,看能否帮助迅速打开写作思路,或帮助拓宽选材空间。题目下面的要求通常是对该文在形式、内容、字数等方面做具体的规定,所以一定要看清要求。认真审题在命题作文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怎样做到认真审题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辨体裁。所谓辨体裁就是要通过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所给出的作文题目,要写出什么体裁的作文。小学生命题作文中的文章体裁通常分为三种形式,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以写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说明文重在说明人或事物的特征、性质等。议论文则以论述道理为主。如《一场精彩的篮球赛》、《篮球比赛规则》、《团结就是力量――从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读起》这三个题目,前者是叙事,后者是论述道理,中间的题目则重在说明。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写法特点,辨清体裁写作时才不能离题。

2.找对象。找对象就是通过分析审查题目从中找出写作对象。小学生命题作文记叙文最为常见,这里以记叙文为例,找出写作对象主要就是让学生搞清楚所给的题目是写人、叙事、还是绘景、状物.以上四种虽然都是记叙文,但各有各的写法特点及表现手法,各自的写法特点,表现手法这里不做说明,但值得强调的是找出了写作对象,才能把人写活,把事叙述具体完整,把景物描绘得活灵活现.如教科书中的《我的战友》为写人的记叙文,为人们塑造了顾全大局,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英雄形象;《草船借箭》这一篇叙事的课文,详细地叙述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的经过;《第一场雪》则描绘了雪前、雪中、雪后的美景。

3.定范围。定范围就是从题目中确定写作范围,包括时间、地点、数量等,如《一夜的工作》这个题目则规定了时间,那么文章写的是生前从晚上开始工作,直到公鸡叫明;《狱中联欢》则强调了革命者联欢的地点在狱中。再如《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这个作文题目,在选材范围上有两个限制一是地点在教室不能写别处;二是数量是一件,不能写两件三件。

4.抓题眼。所谓抓题眼就是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这个重点词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如《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题眼就是飞夺,那么课文则详细介绍了红军战士同敌人抢时间、比速度,突出了一个“飞”字,又详细叙述了红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以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夺下泸定桥,突出了一个“夺”字。又如《童年趣事》这个作文题目,则突出了一个“趣”字,写这篇作文时,必须在“趣”上下功夫。

5.定人称。定人称即确定写作人称,这里应强调说明有的作文题目有人称限制,如《我的心事》必须用第一人称写;有的则没有人称限制,如《师生之间》,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确定一种合适的人称,往往会使文章更有真情实感或更能吸引读者,因此,确定写作人称,也是审题中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

综上所述的五个方面是笔者在指导学生命题作文写前审题的具体做法与体会。把好了审题关,才能为写出一篇成功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扣题

全命题的题目万万不可改动,并且一定要扣题写作。实现扣题写作,可以从如下几方面人手:一是开篇点题。也就是说,文章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从而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二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或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这些做法。能不断地强化题旨,保证文章依轨而行。三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含情

按照语文新课标的理念,作文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恰当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写“我”的生活,抒“我”的情感。按照“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多写自己亲历的事情,坦然敞开自己的心扉,真诚歌唱自己的心曲,自然倾诉自己的心情。如果写的不是亲历事件,一定要把自己放在文中人物的位置上思考问题,从而增添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要从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从自己切身体验的生活中去寻找曾经打动过自己的东西,将或喜或悲、或憎或爱的感情集中到某一点上,巧用细节描写着力描画好“动情点”。

如果在命题作文中能使每个学生都会先审题然后紧扣主题确定中心,选材再写提纲,那就会使学生的作文建立在一个科学坚实的基础之上,而不会使使学生面对题目束手无策。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下一篇: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