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为本才能做好卫生信息化

时间:2022-09-06 07:44:06

以患者为本才能做好卫生信息化

只有实实在在的应用,才能体现信息化的价值,才能让患者通过信息技术获得更好、更便捷的服务。

—— 本报记者 程彦博

1月7日北京召开的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强调医疗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并指出将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和监管体制五个领域的综合改革。

医疗改革总会备受关注,因为每个人都和医疗息息相关,而医疗改革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了方方面面。无论是调整医疗结构、提高服务效能,还是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费用,引导患者到基层首诊和分级就诊,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始终存在着医疗机构分布不平均,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改变。所以,利用信息化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网络和共享让各级医院形成良性互动成为了医疗改革赋予信息化的任务,也成为信息化的担当。作为新医改“四梁八柱”中的一柱,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将对改革和完善医疗卫生体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普遍建立新农合信息网络,89%的统筹地区实现省内互联互通、即时结报,国家级信息平台与9省(区、市)联通,实现跨省监管。25个省实现应急指挥系统网络连通。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到用于支付结算、应急指挥的网络正在逐步建立起来。但是,就在2012岁末,我们仍然会看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三甲医院相继出现HIS或网络故障,影响患者正常就诊的现象。

信息化不仅是将业务电子化,更重要的是医院可以借助信息化改进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但是,网络故障、HIS停摆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了更差劲的体验。笔者也曾了解到,有的医院HIS上线后,工作人员认为其难以使用,有的医院建成了远程诊疗系统却利用率不高。这些可能只是国内信息化“重建设轻应用,重开发轻维护”在医疗卫生行业的一个缩影。但是,只有实实在在的应用,才能体现信息化的价值,才能让患者通过信息技术获得更好、更便捷的服务。

一名医生在微博中如此描述其理想中的诊所:病人是事先预约的,可以享受免费的Wi-Fi;等候大厅是温馨明亮的;秘书帮助医生接待和安排病人;医生对每位患者至少有15分钟的接诊时间;所有记录是电子化的,患者能够从网络上查结果和咨询……这个看似并不难实现的理想,需要医疗机构真正以患者为本,并与IT厂商、运维服务提供商等各方共同努力,别让医疗卫生信息化成为噱头,而是实现稳定、高效的应用。

上一篇:佳能以色彩+方案双引擎 实现智慧办公 下一篇:东软安全云战略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