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地区乡土树种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6 07:26:51

阿拉善地区乡土树种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摘要:乡土树种的适应力强,群落稳定,具有良好的抗逆性,而且可以充分突出本土特色。阿拉善园林景观建设中应充分挖掘乡土树种的优势,在增加园林观赏性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阿拉善园林绿化;园林景观建设;乡土树种1 阿拉善地区园林景观建设现状

1.1 植物种类少、生态群落单一

据现有统计数据分析,阿拉善地区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种类偏少,乔木以松柏杨柳为主,灌木则过度依赖水蜡,藤本植物中爬山虎使用率最高,花草则多为一、二年生草花,宿根花卉不足十种。主要绿化形式是以乔木加灌木或者乔木加草坪为主,这种植物群落的构成相对单一,生态群落结构脆弱,很容易出现逆行演替的状况,造成草坪退化,增加了树木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为了维持这种相对单一的植物生态结构,在园林管理中必须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整形修剪等人工的投入,直接导致园林养护成本增加。

1.2 园林景观设计中过于随意与盲目

尽管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实行了资质制度,然而依然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部分设计人员对绿化植物种类及其生态要求缺乏足够的理解,在城市园林景观植物选择时忽略了不同树种的生态要求;有的单位领导主观意识浓厚,随意改变设计施工,对园林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完全不考虑所栽种植物是否能够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极容易造成栽植后树木大量死亡或者生长衰弱,增加了园林管理的难度和成本投入,园林景观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3 苗圃育苗种类过于单一,缺乏特色植物,没有长远计划

在阿拉善地区的大规模园林景观建设中,苗木的大量使用使得人们为了弥补苗圃的空缺,在育苗时多以速生的杨柳和少量草花为主,缺乏短中长相结合的育苗计划,舍弃了稠李、太平花、马兰、连翘、金银木等育苗过关的品种,导致各苗圃苗木存量少,缺乏特色苗木的培育,没有长远考虑做到因地制宜,园林景观建设树种只能大量靠外地调运,这无疑限制了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

2如何实现乡土树种的合理应用

2.1 贯彻园林植物多样性的绿化理念

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必须以园林植物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充分考虑阿拉善地区的气候特点,对适合选用的乔木、灌木、草坪以及地被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尽可能实现植物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在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的同时突出地方特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城市绿化理念。

2.2 实现植物组成与结构的合理配置

目前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比较常用的乔木和草坪为主的绿化模式明显缺乏中木(即灌木),这种栽种方式影响了植物群体的多样性,不利于植被生态结构的稳固发展;常绿树和灌木综合栽种的模式则突出了冬景的特点,但是园林景观过于肃然,色彩失于单调;大面积草坪和零星乔木的种植模式虽然营造了开阔的视觉效果,却忽视了植物配置的生态效益,导致植物配植结构难以稳定;灌木与草花搭配种植虽然植物长势好,但是由于没有可以遮荫的树种,在阿拉善这样夏季日晒温度高的地区则不利于园林维护。

综上所述,阿拉善地区园林景观较为合理的结构配置应该为乔木―灌木―草花―草坪。这样的种植模式更利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城市绿化的总叶面积及绿化覆盖率,而且增加了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季相变化明显,观赏性增加。

2.3 突出本地区的特色植物

阿拉善地区处于中纬度地带,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冬季严寒,这种气候条件限制了很多树种的生长。因此,在选择园林景观树种时要以乡土树种为主,本土优良树种如桑树、国槐、连翘、太平花、山桃、稠李等,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中,综合性公园可选用文冠果、垂榆、金银木、樟子松等。与此同时要注意改变在树种选择上的偏重比率,避免出现多速生、少慢生的现象,速生树种应和长寿树种相互结合配置,针对单一结构的园林景观,应植入其它树种增加园林植物生态多样性,减少大面积草坪的种植,增加乔木、灌木的使用率,针叶与阔叶综合种植,在丰富园林景观的同时减少管理成本,体现地方特色。

2.4 强化园林苗木的繁育工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苗木是园林景观建设的基础材料,阿拉善地区园林景观单调、生态结构单一的重要原因就是苗圃育苗工作的单一化,因此在该地区园林景观建设中应特别注重强化园林苗木的繁育工作。具体措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园林科研机构的积极作用,有计划地展开园林苗木的引种、驯化工作,筛选合适的树种进行培育,了解各个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总结适合本土栽种的苗木栽培技术,对已经成功育苗的树种进行大力推广,逐步丰富阿拉善地区的园林植物;二是改变园林苗圃的经营策略,在发展速生树种苗木繁育的同时注意慢生树种的栽培,加强乡土树种的培育工作,乡土树种栽培相对容易,管理成本低,养护简单,具备市场潜力。苗圃经营要从长远考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资料

1 王平刚.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研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

上一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封山育林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