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到 宝宝学尊老

时间:2022-09-06 05:52:20

佳节到 宝宝学尊老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让这种美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一个宝宝能否尊重老人,也反映了这个宝宝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宝宝,看见老人过马路会主动过去搀扶;看见老人乘坐公交车,会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而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宝宝却做得不尽人意:看见老人过马路,非但不去帮叻,还会横冲直撞地走到老人前面去;看见公交上的老人,不是视而不见就是去抢老人的座位。这是在陌生环境中发生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而在家里,更多的宝宝喜欢勒令自己的爷爷奶奶做这做那,当佣人使唤,对长辈毫无感激与尊敬之意。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有些父母对宝宝的教育不到位。

尊敬老人,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对亲人一种感恩的表现。身为父母,必须从小培养宝宝尊敬老人的习惯,不要对宝宝放纵溺爱。培养宝宝好的习惯,就必须剔除他们的不良行为。

父母以身作则尊敬老人

如果爸爸妈妈们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养成尊敬老人的好习惯,自己首先要具有这种习惯,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好榜样。在年幼的宝宝眼里,父母的行为永远是对的,只要爸妈能做,自己就能做。所以,家长在与老人的相处中,要真正做到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只有对老人发自内心们的尊敬,才能让宝宝有所体会,并牢记心头,然后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

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必须处处留意,对孩子从“小事”入手,生活中的事情都是琐碎、繁杂的,但正是这些小事,才更容易培养宝宝的习惯。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训练,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坏习惯要见一个改一个

宝宝在幼儿时期,心智尚处在发育阶段,所以难免会受情绪支配,比如易冲动、自制力差、容易出错等等,这些都是不良情绪的表现。如果发现宝宝有时候因为老人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对老人不尊敬、大呼小叫、责难老人,家长要及时出面制止并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要培养宝宝好习惯的养成,就必须让他先改掉坏习惯。如果家长一再迁就容忍,只能招致宝宝犯更多的错误,使宝宝的坏习惯一发不可收拾。

多陪伴老人增进感情

现在的宝宝和老人的关系非常特殊:有的是敬而远之,有的是漠不关心,还有的是大呼小叫。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宝宝缺乏与老人的沟通交流,感情上存在明显的陌生感。家长应该让宝宝多与老人接触、聊天、散步,从而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感情有了,尊敬之情就会在宝宝幼小的心灵里发芽、生长。当然,爸爸妈妈们也应该在宝宝的耳边叮嘱他:要尊敬老人、听从老人教导,努力做个爷爷奶奶心目中的好宝宝。

尊敬老人的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不是不愿意去做,是做不到;不为长辈做件小事,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去做。)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你要出门的时候牵着你,把你送到门口,倚着门口望着,盼你早日回来,多用于形容老人,表达尊老爱幼能使家庭更和睦。)

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上一篇:妈妈陪我玩 下一篇:压岁钱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