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干尖原因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09-06 05:23:11

韭菜干尖原因及防治技术

摘要:韭菜叶片尖端干枯变黄,在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菜农称之为“干尖病”。实际上,韭菜干尖并不只是一种病害。引发韭菜干尖的原因很多,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防治。

关键词:韭菜干尖病;发生;防治对策

1 干尖原因

1.1 土壤酸化

韭菜生长发育要求PH7左右的中性土壤。如果长期大量向土壤中施入粪稀、饼肥或硫酸铵等酸性肥料,就会引起土壤酸化,发生酸害,导致韭菜叶片生长缓慢,幼苗和外叶枯黄变干。

1.2 氨害

若扣棚前大量施入碳酸氢铵,或扣棚后追施碳酸氢铵,或地面撒施尿素、棉籽饼等,都可造成氨气积累过量而危害韭菜。受到氨害的韭菜,先表现为叶片褪色、萎蔫,然后变成土黄色至黄白色,并由叶尖逐渐向下蔓延。受害部位如不被病菌感染,不会腐烂。潮湿时有弹性,柔软,且平展;干时扭曲。受害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出现锈色。发生氨害的棚内,可闻到氨的气味。

1.3 高温危害

韭菜生长的温度是5―35℃。如果棚内温度达到30℃以上,又未及时通风或连阴天后突然天晴,出现高温,就会造成叶枯。受害植株外侧叶尖先开始变为褐色,随后叶片逐渐枯死。

1.4 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

缺钙时心叶黄化,部分叶尖枯死,缺镁时引起外叶黄化枯死;缺硼时引起心叶黄化,生长受阻,若硼过剩,一般从叶尖开始枯死;锰过剩,嫩叶轻微黄化,外部叶片黄化枯死。

1.5 通风不当

刮风天放风不当,或放底风时,由于突然有冷风吹入,温度剧烈变化,植株细胞缺水,导致叶片萎蔫干枯,叶尖橘黄,菜农称这种现象为“闪苗”。

1.6 发生灰霉病

感染灰霉病后,初期叶面出现水渍状小圆点,后变为白色或浅灰色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严重时病斑相连,形成大斑,叶片上部或全部枯萎。湿度过高,昼夜温差过大,可发生灰霉病。

1.7 发生韭菜根蛆

韭蛆幼虫钻食韭菜地下部分,常常导致地上叶片瘦弱、枯黄、萎蔫断叶。

2 防治方法

根据病状判断发病原因,再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采取适当的防治方法。2.1 撒石灰

土壤酸性引起的干尖,可用石灰调节土壤的酸度。

2.2 合理施肥

棚室覆盖薄膜后,可追施硝酸铵和尿素。硝酸铵要随水施用,尿素可在土壤表面撒施。严禁使用碳酸氢铵、饼肥和粪稀。可使用腐熟有机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特别要注意每次追施化肥量要少,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施肥后及时浇水。鸡粪要充分腐熟,避免发生氨害。

2.3 正确通风

当棚室内的温度达到20-25℃时,应开始放小风。随着温度的升高,应加大放风量,通风速度要慢,不可让冷空气突然大量进入。棚室内,白天温度不应高于30℃,夜间不可低于8℃,要尽量减少昼夜温差,原则上不通底风,只开中、上部放风口。这样既有利于降温、又容易将湿气和有害气体排除。

2.4 防治灰霉病

灰霉病发生初期,可用50%多菌灵WP(可湿性,下同)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WP500倍液、50%腐霉利WP(速克灵)1000倍液、50%异菌脲悬浮剂(扑海因)1000倍液喷雾。同时注意在每茬韭菜收割后均应喷药。

2.5 防治根蛆

可用晒根、施草木灰等,撒于韭菜根附近再覆土。幼虫危害期,发现叶尖开始发黄变软向地面倒伏,可灌药防治,可用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扒开根际表土,对根喷灌,随时覆土,以上午9~10时喷施效果最好。在成虫羽化期(4月中下旬、6月中旬、7月中下旬、10月中旬)喷10%蚜虱净2000~2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上午9~10时喷效果好。迟眼蕈蚊成虫喜荫蔽、潮湿、腐殖物多处栖息,在夏秋之间,疏叶通风可减轻发生,对灯光有趋性,还可以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2.6 正确选用农药

避免过量使用含锰的农药,如代森锰锌等,可防止锰过剩引起的干尖。

上一篇:企业增值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