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时间:2022-09-06 03:21:25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摘 要: 现如今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个人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处不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能正确、全面地认识技术及其性质,已经成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必须具备的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课程必须实现的基本任务。本文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推进信息技术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二者整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而提高本学科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教学 整合 必要性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进行整合是时展的趋势,更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中学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进行整合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丰富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创造精神的激发和实践能力提高会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学的整合,是培养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的主体性。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同时,网络化、信息化为通用技术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重新认识和思考。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就是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结构设计、技术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引导和有效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讲解者,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课程整合进入课堂后,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成教学的设计者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构建主体。

二、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种最佳学习情境,以多样化、系统化、形象化、具体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用技术知识,可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简单化,使学生对通用技术课产生浓厚兴趣。如《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价值”的教学,通过多媒体依次展示:

场景一: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之梦。

场景二:“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胜利凯旋。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神舟五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

场景三: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

老师一边在课堂上讲解,一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飞行过程,极大地丰富了通用技术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之向往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

三、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如在《技术与设计2》第二章:结构与设计“稳固结构的探析”的教学中,我们可根据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与处理,以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有关结构的基础知识。然后给学生设计任务:家乡附近桥梁调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提供的资料或自己上网查询到的信息进行个性化与合作化学习,了解要调查桥梁的修建时间、用途、结构类型、材料、主要组成部件、部件的连接方式及限载等相关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记载调查信息。课后带领学生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以学生居住地划分小组,分别到家乡较有名的桥梁附近进行实地考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升华,最后师生一同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

这样我们就通过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促进教育制度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四、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意味着在已有课程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它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我认为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出来,就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如在“三视图的作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的画图工具绘制三视图等。通用技术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整合后应用于教学,不但在知识面的接触上进行了拓宽,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进行整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获取最新的通信技术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共同解决困难和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思考、协作、探究等活动,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无疑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整合教学,为在最短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

[2]王伟胜.浅议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8.

[3]余胜泉,马宁,著.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4]顾建军.通用技术培训手册[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网页设计技术》教学活... 下一篇:浅论多生成树(MSTP)协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