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版本之流传情况

时间:2022-09-06 01:53:30

摘要:研究《红楼梦》必然会涉及版本问题,其版本众多,既有抄本也有刻本,流传过程中又出现了各种注本、影印本等。虽然版本复杂,但是作为红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如果版本研究的水平不提高,将会影响红学研究的整体性发展。

关键词:《红楼梦》 版本 红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049-01

“《红楼梦》由于其作者、写作过程、抄写、刻印、评阅以及收藏、流传具有特殊性,故版本问题十分复杂。《红楼梦》的版本是《红楼梦》研究的基础”[1]P65

1 脂评本

脂评本又称脂本,是附有脂砚斋评语的抄本,目前发现十二个抄本。

甲戌本又称脂铨本、脂残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第一至八、十三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回。甲戌本脂评最多,有密集的朱笔眉批、行间侧批和双行夹批。全书1600余条脂批,有署名和纪年,最接近作者手稿。

己卯本,“因第三册书名下注云‘己卯(1759年)冬月定本’而得名”[2],又称脂怡本、脂馆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存三十八回:第一至二十、三十一至四十、六十一至七十回,所缺六十四、六十七回系抄配而成,故又称脂配本。1959年又得了三回又两个半回:五十五回后半回至五十九回前半回。己卯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系清怡亲王府的抄本。此书底本很可能直接来自曹家或脂砚斋之手,是现存脂评抄本底本中较早的一个(1759),仅次于甲戌本,略早于庚辰本,其所标的“定本”纪年比“庚辰”早一年。

庚辰本又称脂京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存七十八回,八册,即第一至六十三、六十五至六十六、六十八至八十回,其中十七、十八回未分开。每册卷首都注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从第五册开始封面兼题有“庚辰秋月定本”,此本系乾隆二十五年(1760)抄,曹雪芹尚在。该本回目、正文、批语还保留作者与整理评注者自存本的许多痕迹。庚辰本集中了脂砚斋评语的最主要部分,“甲戌本脂批1587条,己卯本脂批754条,庚辰脂批2318条,合计4659条”。正文相对其他抄本是最全的,甚至可能是曹雪芹生前最后一个本子。

列宁格勒藏本又称脂亚本,名《石头记》,缺五、六两回。“此本有110条眉批和583条夹批,与一般脂批并不相同”[1]P68据鉴定,系后人所批,批语分布不均。此本用薄竹纸抄写。

有正本又称戚序本、脂戚本,名《石头记》。存八十回,卷首有戚蓼生《石头记序》。这是较完善的脂评本,底本可能不止一种,别本的残缺之处皆已补齐。批语较多,不少是别本所缺的,但文字有改动和失真之处。

蒙古王府本又称蒙府本、脂蒙本,名《石头记》,是清代抄本,因第七十一回末总批后写有“柒爷王爷”而得名。系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与有正本基本相同,有六百多条夹批,是其他脂本所没有的。

南京图书馆藏本又称脂宁本,名《石头记》。有八十回,与有正本为同一祖本。脂宁本存有大量脂批,但眉批、批注者的署名及纪年被删除。

靖应鲲藏本又称脂靖本、靖本,名《石头记》。存七十八回:第一至二十七、三十至八十回。第三十回缺失三页。全书除第三十五回无批语,其他均有大量朱墨批语,有些是其他脂本所没有的。

甲辰本又称脂晋本、脂梦本,名《红楼梦》。甲辰本得名缘于卷首有“梦觉主人甲辰菊月中浣序”,系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之抄本。存八十回,缺失半页,是现存各抄本中最完整的,也是第一次以《红楼梦》为书名的八十回抄本。

科学院藏本又称梦稿本、脂稿本,名《红楼梦稿》。有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底本由两个脂本抄配成。书扉页上有“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廿卷”的题签,七十八回末朱笔写有“兰墅阅过”,有人误以为此本是高鹗续补《红楼梦》的稿本,或是高鹗采用的另一个续补《红楼梦》的稿本,这些看法并不准确,不过对研究《红楼梦》续补问题有一定价值。

己酉本又称脂舒本、舒序本,名《红楼梦》。存一至四十回,是唯一可确定过录年代的本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抄,卷首有舒元炜作的“乾隆己酉序”:“就现在之五十三篇,特加雠校;借邻家之二十七卷,合付抄胥。”原本是抄配而成,脂批被删尽。但此本含有曹雪芹初稿的一些痕迹,相当有研究价值。

郑振铎藏本又称脂郑本,名《红楼梦》。仅残存二十三、二十四两回。正文仅六十页。俞平伯先生曾指出书中有些人名被改。用《红楼梦》作书名,表明这是较后期的抄本。此本经篡改,没有批语,底本仍是脂本。

2 程刻本及其评本

程刻本又称程本,是程伟元和高鹗将八十回抄本补足到一百二十回后印行的版本。清末,程本成为近二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本子,全名《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程刻本主要有甲、乙、丙三种版本。

程甲本是程、高二人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苏州萃文书屋用木活字排印的《绣像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二十四册。程甲本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冬底印完,前八十回删去所有标题诗、尾联、批语,以一百二十回全本出版。程甲本受技术条件限制印的不多,现存十部以上。

程乙本,即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萃文书屋木活字印本。共一百二十回。程乙本是程甲本的修订本,两本问世相隔仅七十天。与程甲本相差两万多字,且多一篇程、高联合署名的“引言”。它删改原著内容比程甲本多,不及程甲本受关注,直到1927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根据胡适一个藏本重新排印才最终取代程甲本成为最流行版本。

程丙本,即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萃文书屋又一次重排的木活字本,又称“第三版原版”。程丙本略同于程乙本,刊行时间是程乙本同年夏天。其正文和回目不同于程甲、程乙本。

版本研究很重要,“诚如中国红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冯其庸先生在《红学之路漫漫》中所说:‘《红楼梦》是永远讨论不完的,它将与人类的历史并存。我相信,在研究《红楼梦》的学术领域里不论有多少见解,也不论其见解是否发自权威,历史只能选择一种,即真实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见解。’”[1]P75

参考文献:

[1]何永康.《红楼梦》研究[M].中华书局,2011.

[2]曾良.明清小说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第241页.

[3]欧阳健.关于脂批的“针对性”和锋芒所向――脂砚斋“重评”型批语条辨[J].红楼梦学刊,1999年第四辑.

上一篇:“为政以德”的伦理思想探析 下一篇:日语泛读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