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意义研究

时间:2022-09-06 01:42:06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意义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结果 28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有1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有15例。而术后经过病理检查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2例,而17例患者均诊断为浸润性癌。结论 要重视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高度警惕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际为浸润性癌的可能性极大。

【关键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

胃肠道肿瘤分类新标准指出:结直肠癌属于结肠或者直肠的一种恶性上皮肿瘤。只有当患者的肿瘤穿透了黏膜肌层并到达到黏膜的下层,才可以确诊为结直肠癌,同时临床上要求镜下存在黏膜层下层的浸润现象,否则不可以诊断为浸润癌。而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是针对肿瘤组织未累及黏膜下层的患者,并根据结构以及细胞学的异常病理程度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重点探讨病理诊断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34岁至78岁之间。其中,肿瘤位于升结肠的患者2例,横结肠的患者1例,降结肠的患者2例,乙状结肠的患者5例,直肠的患者18例。

1.2治疗方法本组28例患者中10例患者的肿瘤位于结肠部位,其中2例行腺瘤切除术,8例行根治性结肠切除术。而18例直肠肿瘤患者,14例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4例经行局部切除术。

2结果

28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有1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有15例。而术后经过病理检查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2例,而17例患者均诊断为浸润性癌。

3讨论

临床发现,结直肠恶性细胞学特征的病变只是不超过黏膜肌层,一般不会出现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结直肠黏膜的淋巴管并不多,且位于近黏膜肌层居多,而丰富的淋巴管主要分布于黏膜的下层。只有当病变组织浸润超过了黏膜肌层才可以诊断为癌。

上皮内瘤变根据结构以及细胞学异常情况可以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大类。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主要分为轻度以及中度的异型增生两种情况。其中,轻中度异型增生在临床上主要发现为腺内坏状细胞减少,而核却呈现笔杆状紧挤现象,占胞浆的1/2至2/3的范围,同时细胞的顶端胞浆还是存在的。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主要分为重度异型增生以及原位癌两种,其中重度异型增生是指胞核复层,占据整个细胞的胞浆,细胞顶端的胞浆也为胞核所充满,且腺管延长、大小不一,上皮细胞极性紊乱。而原位癌指的是上皮全层为异型增生的细胞所充斥,但还没有将基底膜突破。

结直肠癌的发展不仅会涉及到多个步骤及途径,而且会涉及到进行性分子遗传学及形态学的改变。整个发展过程可能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针对于结直肠癌而言,从一开始的正常状态发展到肉眼能够看到的腺瘤肉大约需要经历5至20年的时间,而从腺瘤发展成浸润性癌又需经历5至15年的时间。通常情况下,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历发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在比较长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变化,如果在低级别上皮瘤变状态时能够给予积极治疗,少数患者的内瘤可能会消退;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患者可能在半年内就会出现浸润性癌变。可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一定要进行定期随访。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当患者病理显示的是腺瘤伴上皮内瘤变时,不能只庆幸不是癌,接下来应该是积极的治疗,切不能因为延误治疗而导致无法弥补的后果。

通过本组患者的分析,我们发现临床上出现对病变估计不足的事实,出现术前与术后诊断不一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术前肠镜取材过少或者过浅,影响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腺瘤癌变是一个量到质的变化过程,且常表现为小区局灶性,病理活检时往往出现取不到肿瘤组织的现象;结直肠癌的病理表现为肿瘤不均质,因此出现标本中上皮内瘤变,而腺瘤正常的现象,易导致误诊。

此外,医务人员必须认识到病理诊断才是治疗以及确诊的最可靠依据。如果患者的肿瘤标本是完全取下后送检的,且包括了黏膜下层以及浅肌层,那么病理诊断的结果是无可争议的;但如果档本来自于内镜检查时的活组织,就有可能因为钳取组织过于表浅而没有深入到黏膜下层,即使病理诊断只是高级别内瘤变,也有可以因为缺少黏膜下层的支持而实质是一个浸润性癌。可见,如何尽可能地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是我们医务人员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对于病理科的医务人员而言,若发现患者腺体异型十分突出,结构很紊乱或者表现出浸润现象,同时肠镜中所见也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则也可以将其诊断为直肠癌。

总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概念,既体现了科学性的加强,又对临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不仅要做到两者不偏倚,更要发挥多学科的协作,加强沟通,共同努力把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浩,毛勇,陈立兵, 等.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0(4).

[2]王刚,童创,王建国, 等.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 例诊治体会[J].安徽医学,2010(6).

上一篇:影响生化检验质量因素的分析 下一篇:防风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