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 第7期

时间:2022-09-06 01:22:28

孔夫子教徒,最赞不言者曾皙,最嗤率言者子路。于是中国人尊孔的同时,也尊起了沉默。常见某讨论大会鸦雀无声,人人唇口紧闭,不置一言,侧目问之,他竟神秘不已,称:沉默是金。

这种态势发展到后来,便有了这样一幕。诺贝尔奖会在中国举办,也如同在其他各国一样,预留了四十五分钟提问时间。谁知,这在国外因提问者争先恐后而显得仓促不已的四十五分钟,到了中国竟变得多余起来。诺贝尔会经历了一次旷世大沉默,四十五分钟竟无一人举手。卓越的沉默顶峰就这样诞生于中国!

沉默,沉默。

难以理解,能在公共汽车上为争抢一个座位而破口大骂,能为一毛两毛钱差价而唇枪舌战的中国人,总能在关键时刻闭上那极不老实的嘴。不能不说是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奇迹”。

可白萝卜中也总有那么几个红的,在十几亿沉默的中国人中,也总有那么几个“极不老实的”的特殊分子。

南京市河滨公园,一女子不慎落水,围观者甚众,竟无一人出手相救,各缄其口,“以不变应万变”,一眼望去,一派大智风范。二无礼学生,竟打破“沉默是金”这一至理名言,施计将女子救起。黄毛小儿不懂大智慧,竟抢在智者施计之前救得女子,这种行为虽达到了目的,但绝不可用,绝不可用!不仅如此,该二小学生,竞屡次打破沉默铁则,于媒体公众之前大放厥词:“我为那些大人而感到羞耻!”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常把那句话挂在嘴边:沉默是金。

醒醒吧,国民们!

现在早已不是沉默的年代,上天赐我们一张嘴,若只用来吃饭咽菜岂不浪费?望我们吐出口里那块金,能够多在关键时刻振臂高呼。

我们中国人,曾金口玉言,作为“天朝上国”,狂妄的在历史长河中沉默了数百年,又在“国破山河在”的蹉跎岁月里沉默了一百多年。那么,祖国如今强盛了,时代早已变迁了,何不将沉默束之高阁,用直言快语来武装自己?

醒醒吧,国民们!

请别荒废了您的口,我再不想听见谁还把那句话挂在嘴边:“沉默是金”。

(指导教师刘余满)

主题点评

沉默是金,是流传较广的一句警句。的确,沉默有时候是参透人生之后的一种谦和与礼让,是经历风霜之后的一种睿智和成熟。有时候,是一种潜在的体贴和温柔,一种绵绵的爱心;还有的时候,是一种成竹在胸的自信和威仪。

然而,沉默并不永远是金。更多的时候它是怯懦,是自私,是冷漠、麻木包裹的丑恶和无情。试想,在坏人坏事面前保持沉默;遇到有人溺水默默的走开,或在一旁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看到别人将要落入危险,遇到麻烦时,宁可不声不响等着看笑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沉默?这是狭隘自私的、缺少良知和骨气的沉默。发展下去,沉默就是冷酷无情,甚至是道德的沦丧。

因此沉默不永远都是金,也不总优美。该维护自己尊严和正当权益的时候不能怯懦地沉默;该帮助处于困难中的同学、朋友或者陌生人的时候也不能虚伪的沉默。

本文小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抓住了国人各种沉默的场面,并以调侃的语气对“沉默是金”进行驳斥与批判,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将沉默束之高阁,用直言快语来武装自己”。主题表现出小作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责任感,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选材点评

这篇文章属于一篇驳论文,主要以批判“沉默是金”这种思想观念为中心议题,围绕此议题,小作者主要从文化方面和社会生活方面选取素材为论据,并使用对比论证的方面来凸显主题,如在中国召开的诺贝尔奖会上的旷世沉默,与为一毛两毛钱差价而唇枪舌战的中国人形成对比;一女子不慎落水,众人沉默围观,与两个下水救人的学生形成对比,从而较好地展现出小作者的立场观点。

布局点评

本文主要是按照探根源――列现象、揭弊端――指出路的顺序来组织材料论证的。

开头部分,指出“沉默是金”这句名言的文化底蕴――孔子称赞曾皙之言,人们尊孔,因此也尊起了沉默。引起下文。

中间部分,具体举例分析,对比论证,国民不该“沉默”而沉默造成的极坏的影响。意指沉默的根源是国民素质的低下,和道德良知的沦丧,因而导致了人们精神上的冷漠和麻木。

结尾部分,阐明观点,“醒醒吧,国民们!”“何不将沉默束之高阁,用直言快语来武装自己?”这是作者的心声,也是文章主题的深入和升华。

语言点评

语言犀利,富有讽刺意味。文章恰当地使用了反语、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效果,如“可白萝卜中也总有那么几个红的”“黄毛小儿不懂大智慧,竟抢在智者施计之前救得女子”,正话反说,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效果。

写作建议

这篇文章的出色之处在于文章主题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密切关注。如果小作者的眼光仅局限于狭小的校园里,是看不到社会中这些不良的现象的。可见,要写好作文,还是要到社会中去寻找素材,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多了解社会,多体验生活,那里确实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上一篇:放牛 第7期 下一篇:于丹尊重生命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