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切开挂线支管旷置治疗复杂性肛瘘161例

时间:2022-09-06 10:12:38

摘要:对161例复杂性肛瘘采取主管切开挂线支管旷置,治愈率100%,术后病人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29天,随访一年无复发。该方法尽可能的减少周围皮肤的损伤,术后无失禁及狭窄畸形,无再发肛瘘,手术效果良好,病人术后痛苦小,术后瘢痕小,是治疗复杂肛瘘的良好办法。

关键词:主管切除支管旷置复杂性肛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42-01

肛瘘是常见的疾病。中医称为痔漏。是、直肠周围脓肿溃破后的后遗症。肛瘘大多为非特异性感染,少数是结核性的。其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周围皮肤上,不能自愈,需手术治疗。手术是治愈肛瘘的根本方法,我科自1998年开始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旷置治疗复杂性肛瘘16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93例,女68例,年龄23岁-61岁,平均44岁,病程8-120月,平均20个月,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112例,低位复杂肛瘘49例,外口为单个109例,有2个以上外口52例,合并混合痔47例,合并肛肥大38例,有直肠手术史者65例,其中30例为肛瘘术后复发。

1.2手术方法。根据肛瘘外口的位置取左侧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采用骶管麻醉或者局麻,麻醉满意后,用亚甲蓝双氧水混合液从外口高压注入,配合指诊了解内口位置及支管走向,如内口与外口在一直线,表明该瘘管为直管,探针即可由外口探入,由内口穿出,提起探针,手术刀依次切开内外口之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至括约肌显露,7#丝线连接探针及橡筋由外口进入,内口穿出,收紧橡筋后结扎。如果内口与外口偏离,表明瘘道弯曲,此时即用探针外口探入,方向选择横向试探,往往可探出支管,在最远端即可开口,开口后探针沿新开切口向内即可轻松探至内口,此时即可对主管行切开挂线,挂线完毕,对支管用橡筋穿入,不紧线,作为引流,以防止支管过早闭合,如支管过长,可在中间做一放射状切口,以利冲洗和换药,对合并肛肥大及混合痔可根据情况一并切除。

1.3术后处理。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静滴,嘱患者正常进食或半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每日排便后0.1%PP液坐浴,凡士林纱条换药,支管旷置者每日换药给予双氧水支管冲洗,一周后去除引流橡筋。对高位挂线者每2天检查一次橡筋,保持伤口引流通畅,7-9日内观察是否脱落,如9天后仍未脱落,可手动剪除橡筋。

2治疗效果

术后所有患者伤口恢复良好,15-30天左右均获得痊愈,术后部分患者有潮湿,经中药外洗后得到缓解。治愈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失禁及狭窄畸形,无再发肛瘘。

3讨论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肛管或直肠下段的感染性通道,无法自行愈合,需手术切除,准确的寻找内口,合理的手术切口设计,对瘘道的完整切除,是肛瘘手术能否成功的最基本的要求。

本方法通过对支管的旷置,使支管与主管直接的通道被阻断,经过药物冲洗及换药,使支管的管壁瘢痕组织逐渐脱落,炎症组织消退,使支管能在短期内自行愈合,而无需手术切口,避免了因手术而导致肛管皮肤变形,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对主管采取挂线,可以有效避免术后失禁的发生,挂线橡筋一方面起引流作用,使瘘道内渗液排出,不致发生急性感染。在表面组织逐渐切开的过程中,基底创面逐渐愈合,肌肉断端周围组织逐渐的发生纤维化粘连,不致造成大便失禁的严重后遗症,本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一是正确的处理内口,耐心细致寻找内口,动作轻柔,避免形成假道,正确选择主管与支管之间的手术切口,使术后引流通畅,其二是重视术后的换药,正确的换药方法避免术后假性愈合,及时判断挂线橡筋的效果,是否该去除,及时判断支管愈合情况,根据患者伤口生长情况,正确做出判断。

参考文献

[1]喻德洪.现代肛肠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16

[2]胡伯虎.实用痔瘘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213

上一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疗效观察分析 下一篇:超声冲洗治疗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