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研究

时间:2022-09-06 09:48:27

唐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唐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唐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唐山市;公共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urvey tangsha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dvances the tangsha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path and strategy.

Keywords: tangshan; The public culture;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D631.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唐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唐山市不断加大文化事业建设力度,不断增加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一些文化场馆已经成为文化工程的样板、人文景观的亮点、吸引游人的“磁场”。

改扩建后的唐山博物馆占地面积73.5亩,建筑面积24451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2000平方米,对唐山市历史进行了系统展示,同时还设立了“冀东三枝花”、“馆藏书画、雕塑艺术品”专题馆,兼有动态临时展厅、儿童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成为唐山市集收藏、研究、宣传、教育、展览及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唐山文化广场(包括唐山市图书馆新馆、唐山市群艺馆新馆、唐山大剧院、唐山书画院等)、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等大型文化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开滦矿山博物馆建成并已正式对外开放。各县(市)区相继投资大笔资金维修建设了剧团、图书馆、艺术馆、文管所、电影院等各种公益性文化设施。目前,全市共有县乡两级文化广场44个,其中迁安人民广场、乐亭青春广场被评为国家级特色文化广场。丰南、迁安、古冶新建成的文化馆、图书馆2011年上半年已投入使用。投资6亿元人民币的唐山陶瓷文化创意公园开工兴建,能提升滨水空间的景观品质,填补城市东部地区无休闲场所的空白。

(2)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现状

全市现有10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近年来,每个县剧团每年平均演出都在300场以上。丰润、玉田评剧团每年演出都在500场以上。唐山已有国家级文化先进县4个(丰南、滦县、滦南、乐亭)。唐山的评剧艺术节已成为唐山文化名城建设的靓丽品牌。截至目前,唐山市已有戏剧、歌曲、理论文章、广播剧等4个门类6部作品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40余部作品入选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连续9届被省委宣传部授予组织工作奖,每年有100余件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获奖。积极挖掘唐山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推出了一系列独具唐山特色及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牌。电影《唐山大地震》公映后在国内外取得了良好反响。同时,借助央视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围绕人文唐山的主题,成功举办了《欢乐中国行·魅力唐山大型文艺演出》、《中华情·黄金宝地曹妃甸大型文艺晚会》、《激情广场——“健康唐山,幸福人民”文艺演出》、《新唐山抒怀——纪念唐山抗震34周年文艺演出》等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唐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度和美誉度。

(3)公共文化活动调查

唐山博物馆每年都组织十余项展览活动,平均每年接待观众十多万人次。此外,还进行馆际交流,将好的展览引进来;同时组织专题展览到县、乡、镇以及中小学校巡回展出,扩大宣传教育面,使博物馆更多地对社会性文化经济活动进行参与。唐山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40余万人次。每年寒暑假、五一、十一、服务周、读书节等节日,举办文化、健康讲座,放映各类电影,读者可以在这里免费欣赏到优秀的电影作品和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在全市开展了“优秀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以此来营造“人人爱读书、家家飘书香”的良好社会风尚。“唐山文化周——走进清华”系列活动在清华大学启动,有更多的清华师生了解唐山、喜爱唐山、支持唐山,在丰富的展示活动中受到一次精彩的文化教育。去年10月,首届唐山市群众文化艺术节暨2011年“健康唐山,幸福人民”系列文化活动、唐山市2011年全民阅读活动在会展广场落下帷幕,唐山市的近3000名社区群众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累计进行了6大系列、19项文化活动,惠及广大群众30多万人(次),演出100多场。活动过程中,注重挖掘冀东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弘扬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剪纸等民间艺术,推出了一批精品佳作。

2.问题与不足分析

(1)政策法规不完善

唐山与国内大多城市一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没有制定并形成一系列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政策法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特别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还很欠缺。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决策缺少稳定的依据,在项目具体运作时在缺少依据。

(2)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足

唐山的公共文化设施存在数量少、层次低、规模小的问题。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低,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布局明显不合理。以图书馆为例,公共图书馆主要集中在县级城镇或更高一级的城市,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很少有像样的公共图书馆。唐山市只一个大的公共图书馆,许多社区没有图书馆,少数社区有图书馆或者称为读书室,但不成规模,难以发挥作用。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需要高标准、多功能、综合性、标志性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3)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缓慢

虽然政府在不断丰富农村的文化活动和设施,但大多数都是命令式或任务式的,甚至大多数都是在城乡接合处这样的地方举办的,这些地区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一般农村的生活水平。唐山的农村除少数富裕县外,大部分地方公共文化事业资金短缺,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公共文化需求。相关调研显示,农村群众对当前精神文化生活“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15%,不满意的原因方面,有32%的被访者认为“适合农民生活的娱乐活动太少”,有12%的被访者认为“没有影院、书店或太少”,农民最希望得到的文化服务是看戏和看电影,分别占52%和38%,而农村电影放映的扶持政策难以落实、电影片源有限,存在已久的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4)文化事业单位活力需要加强,队伍结构亟待优化

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总体还处于试点阶段,聘用制、岗位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还没有普及,大多数公益文化单位还没有建立起较完善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人才结构不合理成为影响公共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文化体制改革难以深入推进,在唐山,目前唐剧、评剧、皮影、京剧均聘用一批艺校毕业生,剧团需支付演职人员的部分待遇和临时人员的工资,给剧团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此外,城乡文化人才分布不均衡,缺乏具有专业水平的文化服务工作人员,这些也严重影响到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3.唐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策略: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文化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立法依然不完善,经常会遇到的投资、税收、招标缺乏法律的保障,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时常常无法可依,只能靠政府临时进行行政干预。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建立上起宪法、基本法中所包含的法律法规,下到部门规章等一系列科学合理、层次分明,以保障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为主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规体系。唐山要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为核心,在国家法规的框架内,加紧制定、修订相关地方法规,形成较为完备的地方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依法保障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利用,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我国现阶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的公共文化服务重点任务,唐山市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完善、均衡的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建设中,应重视建设多层次、多类型的公共文化设施,以大中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服务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各类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电台电视台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社区和乡村文化资源配置,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各级各类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相互配合,发挥最大效用。

(3)公共文化产品既保量,又求精

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骨干作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多创作符合人民群众需求、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在此基础上,实施“精品工程”建设,多出产品、多出精品,促进创作繁荣,争取不断有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不断有剧目在全国重大比赛中获奖。此外,精品文化也有其不同的服务对象。例如我市的评剧,在城乡均有其观众群体,其爱好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具有唐山特色的皮影在广大农村,以及城市的少年儿童中有其市场。精品文化建设必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考虑不同的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挖掘与重点扶持,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象舞蹈《俏夕阳》,电影《唐山大地震》就是唐山优秀文化产品的代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充实唐山文艺骨干队伍,鼓励民间成立各种形式的业余文艺团队。要加强文化系统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培训, 提高文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业余人员培训,发挥农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 对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进行培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能力。在人才管理上要明确奖励措施, 激发文化人才从业的积极性,对在精品生产上有重大建树的个人,实行重奖并积极争取政府的奖励,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唐山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中。

(5)建立公共文化评价监督机制

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监管责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监督、评估、绩效考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开展绩效管理,规范考核的规则和考核行为。定期不定期地通过抽样的形式进行民意调查,考察公民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意度和公民文化需求的变化等内容。科学界定公共文化服务的考核标准。组织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士进行科学论证,规范指标范围、收集方式、审核评估等工作。鼓励多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鼓励个人、社会团体、社会舆论机构、中介评估机构等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采取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正式或非正式的对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唐山强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www.hebei.省略/article/20110728/1801546.htm,2011.7.

[2]张洁云.试论文化民生与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在关系.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1月.

作者简介:窦淑庆(1972--),女,副研究馆员,硕士。

基金项目:2011唐山市科技局指导计划项目(11140223A),2011河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2011704)

上一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