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流的名校长、名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

时间:2022-09-06 07:17:23

“有了一流的名校长、名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

和平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公交、地铁网线密集,有着良好的人文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市70%以上的风貌建筑和名人故居都坐落于此。近年来,伴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平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5年来,新增校舍12万平方米,新建和改、扩建25所中小学幼儿园,高水平建设16所中小学;选派近百名英语骨干教师到加拿大等国家高等院校培训,近3000名师生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开展教育交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得到创新发展,“德育进网络”工作全面推进,“班级博客”的经验在中央文明办举办的全国大会上进行交流;有效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基本形成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分校三级培训网络,2008年成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举办“两岸十省同课异构”暨和平区“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阶段成果展示研讨会、第二届和平教育对外交流研讨会暨中国――新加坡名校长办学特色论坛、名教师教法展示;以实施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和平区“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组建“学科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及举办“和平杯”教师技能竞赛和常态课竞赛为主要标志的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和平区的很多做法都可圈可点,同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个冬日的下午,本刊记者来到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对吴方局长进行了访谈。吴方局长平易近人、儒雅谦和,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同时提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做法,显示出一个资深教育管理者的实践智慧和远见卓识。访谈过程中,吴方局长谈到最多的还是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现将有关这方面的访谈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您如何看待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和平区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有了一流的名校长、名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因此,培养出一支德才兼备、精诚协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教育人才团队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头等大事,也是促进区域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造就和积聚一大批高素质的学者型、教育家型校长和钻研型、专家型教师,为教育发展提供持续不竭的动力。我们结合和平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坚持从狠抓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入手,以努力造就一流的校长群体、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流的校舍环境、形成一流的学校风气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和平教育成为孕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孵化器。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抓全员,实施队伍整体提升工程;二是抓骨干,促进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建设;三是抓龙头,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请您先谈谈“抓全员,实施队伍整体提升工程”。

■我区高质量地落实每5年一个周期的继续教育全员培训计划。教师培训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内容,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干部培训中坚持党政干部同步培训、政治与业务培训并重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校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干部、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为切实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从2009年开始,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覆盖全学段、全学科、全员参与的“和平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和平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第三届以“说课标说教材”为主题的“和平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正在进行当中。

为保证竞赛顺利进行,教育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和平杯”教师技能竞赛的实施意见》、《和平区首届“和平杯”常态课堂教学竞赛实施方案》以及《关于开展和平区第三届“和平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竞赛的目的意义、工作目标、时间安排、具体要求等事项。成立了由教育局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中小学、幼儿园工作的副局长和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为副组长,中学科、小学科、幼教科、人事科、教研室、师干训部负责人为成员的竞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策划竞赛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在市区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专家、特级教师、名教师等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竞赛过程的评审工作。

首届“和平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分为9个组别,包括33个学科,参赛教师达到4000余人。竞赛内容包括说课、做课、课程标准考核、技能考核等。竞赛的形式分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四个阶段。第二届“和平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分为初赛、决赛和优秀课展示三个阶段。初赛阶段涉及中小学、幼儿园的36个学科,随机听课536节;决赛阶段涉及的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幼教全科,随机听课130节;优秀课展示阶段是选取决赛中20位成绩优秀的教师在全区进行展示。

“和平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非常有特色,我们也早有耳闻,请您谈谈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有哪些特点?如何确保竞赛取得实效?

■竞赛组织过程中,区竞赛工作组从方案制定、环节设计、试题组织、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安排,确保竞赛取得实效。

一是全员准备,随机听课。竞赛明确规定: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幼儿园的课程全部参赛;参赛选手从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现岗教师中随机抽取,既有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也有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参赛范围的全员性。由于是随机听课,每天听谁的课都是临时抽签,所以每个教师都认真做了准备,这就起到了抽一检十、全员准备的效果,用比较少的人力达到了检查所有教师的目的。

二是捆绑评价,鼓励合作。竞赛规定各学校要以团队为单位参加比赛。由于对一个学校的比赛成绩实行捆绑式评价,在注重考查教师个人职业素养与业务功底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参赛团队整体的实力水平。计分的方式是分别给选手个人,团队、学校累加计分,这样就使选手的个人成绩直接影响到团队与学校成绩,所以每个备课组都必须群策群力,相互帮助,发挥集体的智慧,资源共享,以保证组内每个成员发挥最好的水平。这种做法鼓励了每个备课组和学科组的合作教研,增强了每个教师的责任感。

三是立体分析,点面结合。竞赛的目的不是对每个教师每个学校进行简单的排序,而是通过抽查,发现亮点,找出不足,发扬成绩,弥补缺点,共同提高。检查组给被抽查的教师和学科都设计了立体式柱状分析图,既能看到每个教师的得分点,又能分析出这个教师在全区同学科中的名次,有利于每个教师每个学校分析自己的优劣得失,有针对性的发扬自己的成绩,弥补自己的不足。

四是跟踪指导,以评促改。在抽查中发现的优点和好的教学经验,能够及时推广,让更多的人受益。

竞赛活动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工作之深,参与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深入研究学科教学的热情。竞赛过程中,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校内之间互相听课、校与校之间互相听课、一个专题共同研讨、一个内容互相切磋的情景蔚然成风。教师专业技能竞赛的成功举办,锻炼了队伍,凝聚了人气,提升了素质,促进了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助推了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

请您再谈谈“抓骨干,促进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建设”这项工作。

■为充分发挥我区首席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对名师资源实施有效利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9年,我们组织实施了“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建设”工程,提出了“1+6+N”的团队研修机制和工作理念。团队以学科为单位,以学科首席教师为领衔,成员通过层层选拔,由各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通过1带6团队工作模式,发挥名师辐射的作用,引领团队成员以及所在学校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首席教师的带领下,各团队制定了本学科团队活动计划与方案,并先后组织开展了读书交流、学科沙龙、课堂教学研讨、教学案例研究、送教下乡、特色俱乐部、社团活动、博客交流、师德演讲、公益讲座等系列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团队建设中,首席教师听、评课共计890节,团队成员累计听课2347节,做区级以上公开课115节。团队成员累计参与完成区级以上课题43项,有206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在天津市第七届“双优课”决赛中,小学数学褚新红团队的两位教师以优异的成绩双双荣获市级一等奖;64位团队成员获区级以上个人荣誉。各团队还结合自身特点,先后组织开展了读书漂流、学科沙龙、课堂教学研讨、教学案例研究、特色俱乐部、博客交流、师德演讲、公益讲座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团队建设的内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的学校受益很大。

目前,团队已从最初的20个发展到56个,成员由87名增加到318名,涉及全区每一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逐步形成了以首席为引领、首席带骨干、骨干带新秀的三级教育人才链,加大了校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请您再谈谈“抓龙头,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着眼于和平教育的未来发展、基于为优秀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2008年我区启动了“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实践中,我们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先后研究出台了《和平区名校长、名教师培养与管理实施意见》、《和平区名校长、名教师培训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强化监督,严格管理、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规划制定与师德教育、实践锻炼与外出学访、专家引领与总结提炼、动态管理与团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聘请教育专家做学员的导师,对每个培养人实施有针对性的一对一重点指导。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具体操作?

■一是以特色办学为引领,造就一流校长群体。特色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切入点,是提升学校发展内涵的关键。教育的发展呼唤特色办学,学生的未来需要特色办学。从2009年开始,我们以名校长培养人所在学校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一是邀请著名教育专家、知名学者逐一深入到名校长培养人所在学校,实地考察,开展调研,与名校长培养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在此基础上,专家们围绕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理念、内涵发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定向会诊,通过专家的点拨与指导,校长们开阔了思路,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定位以及今后的发展等都有了新的认识。二是举办“学校文化与特色办学”专题讲座,采取集中培训、座谈研讨等多种方式,聘请有关专家、学者针对名校长培养人所在学校的实际,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等多个方面,逐一进行了剖析,并与校长们就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广泛交流。三是组织举办“名校长培养人办学特色论坛会”。2011年 10月,汇集名校长培养人学校特色的《办学特色纵横谈》一书出版。前不久,由天津市教委、中国教育报主办的我区“五十五中学办学思想与实践成果展示、研讨、交流会”隆重举行,会上,我区名校长培养人王杰校长汇报了开展生态型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获得参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是以名师名法为突破口,培养一流教师队伍。“术有专攻,学有厚养”是名师们追求的理想,帮助名师培养人进行教学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真正成为专家型的教育人才是我们培训工作的又一重点。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名师名法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一是组织开展了“名师创名法”活动,名师培养人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个人优势、劣势分析,学会研究和认识自己,并通过对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分析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总结经验,寻找教学活动与自身特质的最佳结合点,从而进一步提炼观点,升华理念,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二是开展教学方法研讨交流活动,根据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组织专家通过集中点评、一对一面批面改等方式,对名师培养人实施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促进其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形成。三是开展一文、一课、一说、一评、一法的“五个一”考核展示活动,我们要求每个培养人结合名师创名法活动,撰写出一篇高水平的教法文章,上好一节体现教法的优质课,并对这节课进行一次系统说课,最后要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培养人的专业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是以加强交流为契机,历练队伍扩大影响。2010年11月,我区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和平教育对外交流研讨会暨两岸十省同课异构活动。整个活动包括专家讲座、校长论坛、教师同课异构三个板块,吸引了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台湾地区的教育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近700余人参会,1000余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校长、教师观摩了来自台湾、北京、山东、辽宁、重庆、天津等地18位教师的同课异构展示。我区参与授课的首席教师们生动、活泼、精彩的课堂教学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150多名校长以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主题,在校长论坛会上进行了热烈的研讨。这次盛会达到了加强合作、扩大宣传、历练队伍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了和平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教师报、天津电视台等十几家国内主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1年12月,我们以“中国―新加坡名校长办学特色高峰论坛、名教师课堂风采展示”为主题,隆重召开了“第二届和平教育对外交流研讨会”,来自香港、北京、重庆、山东、河北、新加坡等国内外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校长和教师近500人参加了大会。本届研讨会设置“专家讲座”、“名校长办学特色论坛”、“名教师教法展示”三大板块。会议期间,代表们聆听了著名学者邱学华、曾天山的主题报告,现场感受来自各地的名校长、名教师风采。这是一次品味教育成功、共享发展成果的教育盛宴,对于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创新、促进新课程实践的有效深化、促进干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各省市教育工作经验的广泛交流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几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两名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名校长、名教师培养人累计参与完成75项市级以上课题,撰写的156篇论文分别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132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项,参与市级以上学术交流131次,赴外省市讲学70次,取得89项市级以上个人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名校长培养人学校办学成果640项,一批专家型校长和专家型教师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已经成为促进我区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

上一篇:“老魏”的创意美术天地 下一篇:新色彩,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