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途径

时间:2022-09-06 06:29:05

探讨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途径

【摘要】目前,人力资本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如何加快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关键是要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抓住培养人才环节,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建设一支素质较高人才队伍,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保证。

【关键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途径

中图分类号: D52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几年,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培训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虽然员工工作层次不同、所需掌握和使用的各种技能不同,导致培训的侧重点不同,但企业培训工作本身又有其特定的要求,只有遵循了它的基本规律,才能达到培训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1.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原则

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就要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本战略体系出发,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强规划,结合人力资本发展战略,量身定做出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

评估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需求和详细计划,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人力资本的需求量和分布情况。通过评估培训计划,达到培训项目和内容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切实可行地解决企业在人力资本方面的需求问题,提前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本的培养和储备工作。

有效的培训体系也要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本在自我发展方面的需求。因此,企业在设计培训项目时,既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宗旨,也要考虑到与人力资本的个人职业生涯相结合,实现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统一,将人力资本个人发展纳入到企业的发展轨道中来,充分调动人力资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的效果。

2.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思路

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以体系建设为指导,立足教育培训工作现状,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为重点坚持一致性、阶段性、层次性、创新性的建设思路。

一致性:确保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方向、时间、步调与省公司保持一致;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融入到员工队伍建设规划当中去,提供有力的支撑作用。

阶段性: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按照“分阶段、分步骤”的思路实施,通过阶段性主要工作的PDCA闭环实施来促进体系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

层次性: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采用分层分级的方法,通过逐级权责下移,最终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创新性:坚持与时俱进,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结合的实际情况,纳入新理论、新方法,保证教育培训体系的实用性与前瞻性。

3.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途径

3.1建立高效的培训管理体系

明确的组织分工、健全的培训机制是建立高效的培训管理体系的必备因素。建立了以职工教育委员会领导、人力资源部门牵头、专业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责任体系,开创了培训工作新局面。同时充分调动企业教育培训三级网络在员工培训中的主观能动性,将“全员培训”与分层、分级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以专业管理为基础,推行专业培训师制度,实施纵向深人培训;加强本专业培训、技能竞赛的监控,避免培训“走过场”。

此外,为使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分别按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管理、人才选拔等方面制定配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将其纳人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体系,保障教育培训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3.2建立全过程的培训实施体系

全过程的培训实施体系包括:开展岗位任务及培训需求分析,编制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价及反馈四个步骤。

开展岗位任务、培训需求分析是实施培训的首要环节,主要针对某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进行岗位任务分析,以提出工作任务。然后,依此工作任务提出从事该岗位人员所需要具备的全面工作能力要求,再将该全面工作能力与一个或多个工作任务联系起来,确定培训需求。

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后,第二步是编制培训计划,即根据全面工作能力要求确定出需要培训的课程名称及内容;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时间,选择培训方式,明确培训对象和编制培训材料。

第三步是按照已制定的培训计划和编写的教材实施培训活动。其主要工作包括培训的组织、教员备课、培训前的预测验、进行培训及考核等方面。最后是根据每个阶段收集到的信息,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反馈到培训流程的各个阶段,以评价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3.3健全培训课程体系

岗位培训是提高在岗员工业务素质、促进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的有效手段。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对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其培训内容、方式不同,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对管理人员而言,重点培训的是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注重的是思维和观念层次的开发,主要通过高级研修班、企业间交流与考察、案例分析、MBA等教育途径;对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更新与补充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以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培训方式主要有:继续教育、专题讲座、考察调研、课题研究、学历教育等;对技能人员,培训的重点是行业的各种规范、安全规程、标准化操作流程及岗位所需基本技能等,培训方式主要采用现场讲解、实训基地实作训练或仿真培训、资格培训与考试、反事故演习、技术讲课、技术比武、师徒结对等方式。

3.4加强培训资源体系建设

员工技能培训是供电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重头戏,其培训的目的性及针对性很强。企业期望员工能在短期内技能水平得到提升,技术更加娴熟、精湛,工艺流程更加规范。因此,企业必须为员工培训提供必备的实训场地与设施,并依托实训基地开展日常技能培训、技术练兵等。

除了建设实训基地外,供电企业还需要加强培训师资力量建设,保障员工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在企业内引人“教练法则”,充分发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带头人和技能型专家等各级人员的兼职培训师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设备厂家考察学习、校企合作、管理公司战略咨询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外部培训渠道。

3.5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探索供电企业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与机制。一方面,通过建立员工能力素质评价模型,把员工工作业绩、技能提升、持证上岗与岗位竞聘、动态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工作业绩等方面完善员工行为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管理,形成专业技术资格、国家各类职业资格相融合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打造复合型员工队伍。

3.6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为鼓励员工立足岗位成才,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通过多年探索,构建了管理、技术、技能立体化职业发展通道,即建立管理、技术、技能三条纵向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加强三条纵向通道间的横向转换,搭建员工成长平台。

在管理通道上,建立后备班组长、班组长、中层后备干部、中层干部的竞聘、选拔培养机制;在技术通道上,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带头人的竞聘、选拔考核机制;在技能通道上,建立了从一般技能人员到高级技能人员、聘任技师、技能型专家的培养机制。同时在选人、用人方面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唯资历”原则,并给与制度保障,确保各种用工形式员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公平竞争,实现三条纵向职业发展通道的横向连接。

4.结束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教育培训制度,根据员工及公司发展战略需要,认真制定教育培训需求计划,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逐步提高员工岗位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董克用主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美)彼得.圣吉等.张兴等译《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M].东方出版社,2006.

[3]吴建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浅析[J].现代商业,2007, (30).

上一篇:论砖混住宅楼顶层温度裂缝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城市内涝的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