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利润独享”将成“过去式”

时间:2022-09-06 05:18:27

央企“利润独享”将成“过去式”

同样是国企,收入差距大

有调查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4年,企业工资的行业差距扩大了1.6倍。其中,几大国有垄断行业,如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等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它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更大。部分暴利行业已成为“利润奶牛”,可供分配的资金也相对较多,企业进行再生产和规模扩张的能力也更强。

另一方面,许多竞争性行业内不受照顾的国有企业却面临改制、技术落后被淘汰,无钱对旧有员工进行合理安置并盘活优质资产的局面,由此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也是有目共睹。

政府有关部门由于承担了大部分的国企重组改制工作,也受到资金短缺的巨大困扰。

实行预算制,条件已成熟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以后,国家可以把不重要的企业股权卖出去,使重要的企业能够有资金进入,困难的企业则可以在改革成本的支持下退出,中央企业的资源配置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59家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1368.8亿元,实现利润7546.9亿元,分别比国资委成立之初的2003年增长81.9%和151.1%。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经营状况的蒸蒸日上,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使实行国有资本预算的条件逐渐成熟。

建立这一预算制度的另一前提是,中央和地方各级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管理格局已初步建立,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的大管家和出资人的地位日益巩固,尽管现在这两种职能还无法明确区分,但按照公司法等相关规定,国资委作为股东代表政府来取得国企红利还是有法可依、有情可循;此外,从北京、上海等地的国有资本预算制度试点的情况来看,也具备实行这一制度的可行性。

分红率未定,但不会太高

据了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坚持“适度、从低的原则”。目前,虽然分红率还没有曝光,但是,低起步已成为比较一致的看法。有专家称,应统筹兼顾企业自身积累、发展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及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合理确定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比例。

专家认为,征收对象应该会集中到157家央企的集团公司层面,而征收率或许会低于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的分红率,比如说,宝钢股份给它的大股东宝钢集团分红,而上缴国有资本红利应该会在宝钢集团层面,而宝钢集团上缴的比率应该会低于宝钢股份的分红率。

通过集团公司统一上缴红利的模式,将不会影响到其控股和参股的上市公司。据悉,此次提出的红利分配模式,将以集团公司和其子公司合并报表计算出的净利润为基数,按一定比例收取红利,因此,目前已经在向集团公司分红的国有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特别是那些集团公司的二、三级公司,将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至于今年中央财政将会获得多少收益,国资委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表示,虽然分红率还没有最终确定,即使按央企去年7000多亿元的利润,平均上缴率为10%左右,则“今年上缴700亿元问题不大”。

两个关键点,需要把握好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进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根据财政部设想,中央财政将选择中央直管企业和烟草行业企业,开展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地方财政也要积极开展试点。

目前,国企应当向所有者分红的基本观点已得到政策制定相关部门的认同,但更多的争论集中在一些基本原则上,如国有企业分红“怎么分”的问题。世界银行最新的中国经济季报指出,要保证国有企业分红政策能正确地落实,两个执行方面的问题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是要有正确的决策机制。国家在其中持有股份的那些公司如何分红,国家股东要有自己的立场。但这不等于说国家股东可以决定一切。因为按照《公司法》,分红决策是必须由董事会做出的,而董事会是对所有股东负责的。

其次是正确决定分红率。国家股东的分红政策其实也是投资政策,决定将一部分利润留给公司的管理层实际上是决定对该公司进行投资。

国家股东决定分红比例,第一应根据市场上的投资回报率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标杆回报率”;第二应确保企业用利润进行的再投资符合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思路和方向。

相对于一个从事高增长业务的公司,一个从事成熟业务的公司应该有更高的分红率。国家股东的分红政策尤其应该鼓励企业用留下的利润支持高风险但有前途的创新投资项目。因此,整齐划一的、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分红率很难是合理的分红率,如果确实有必要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应该是企业的增长潜力。

用好分红钱,各方都得益

按照国务院的计划,国有资本收益将用于支持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补偿国有企业改革成本以及补充社会保障。

专家认为,尽管超额盈利的企业向政府分红可能会降低他们的资本积累,甚至账面利润,甚至可能影响公司的经营。但我们也需看到,国企改制和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整体概念。任何单独一家国有企业都既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需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的思路来不断发展。

此外,国家即将建立的国有资本经营管理公司也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密不可分,环环相扣。

(摘自6月11日《文汇报》)

上一篇:国资预算:国企改革走向成熟标致 下一篇:国企薪酬改革应循迹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