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性传播寄生虫病临床的特征

时间:2022-09-06 05:10:23

简析性传播寄生虫病临床的特征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性传播寄生虫病临床的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性性意见。方法:笔者对5种性传播寄生虫病临床的特征进行详细研究与总结。结果:性传播疾病与寄生虫病感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至少5种以上的寄生虫是艾滋病以及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不容易诊断。结论:只有准确掌握性传播寄生虫病的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早期确诊,提高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寄生虫;临床表现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都能够性传播疾病的发展,人们对于弓形病、微孢子虫等寄生虫病的认识逐渐加深,这类性传播寄生虫病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在临床上,性传播寄生虫病临床的特征并不显著,需要进一步进行判断。为了进一步研究性传播寄生虫病临床的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性性意见,笔者对性传播寄生虫病临床的特征进行详细论述。

1 滴虫病

由于人类泌尿生殖道寄生阴道毛滴虫所导致的滴虫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性疾病。潜伏期不明显,通常为4-27天,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加、外因瘙痒、灼热感,有虫爬感觉,可见疼痛。白带增多,分泌绿色、黄色或泡沫状白带是主要临床表现,合并脓菌感染,恶臭。分为急性、慢性病,可延续属多年,一般在妊娠期、产后或经期加重。在体检过程中,女性常见宫颈粘膜或阴道红肿,有草莓状突起或红色斑点。男性患者常见包皮或充血、水肿,粘膜增厚、伴有疼痛。结合患者临床体征、临床表现、病史可以进行初步诊断。从患者尿液、阴道、前列腺分泌物中对病原体进行检查,可以确诊。目前来说,主要采用涂片染色、悬滴法、尿液离心沉淀、毛滴虫培养等方式确诊。

2 疥疮

由于疥螨在表皮层内寄生而导致的慢性接触性皮肤病。亲密接触与是疥疮传染的重要途径。疥疮在我国流行很广,在两广地区、云南、四川等地较多,感染几率约为9.5%。主要病变为泡、疹。在疥疮初期感染中,会在皮肤病灶部位出现发亮水疱或小丘疹,皮肤奇痒,夜晚加重。疥疮多发于手指、腕部、肘部、腋下、、外阴、腹股沟、踝部、脚趾等位置,搔抓会导致二次感染。对于疥疮的确切诊断应当是在显微镜下进行识别。

3 阴虱病

由于耻阴虱寄生在有机体根部通过吸血导致瘙痒性传染病。由途径进行传统,是较为常见的性疾病。这种疾病不仅与性传播相关,还有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淋病等同时存在。成人阴虱一般为芝麻粒状,颜色浅灰,依附在根部。被叮咬的皮肤会出现丘疹、瘙痒症状,搔抓后出现血痂、抓痕、继发感染。偶见紫色斑点,指压不退色、不瘙痒,常见于腰部、腹部、腹股沟位置,可持续数月。、肛周毛、会等部位常见耻阴虱,在眉毛、睫毛、腋毛等位置偶尔可见。患者会阴、瘙痒,在肛毛、处可见耻阴虱、虱卵等可确诊。阴虱病需要与疥疮相区别,疥疮也在可出现小水泡或丘疹,但是疥疮除了位置,还发生在、手腕、手指、脚趾等少毛部位,还可见疥螨。

4 阿米巴病

这种疾病是由于阿米巴侵入有机体导致的疾病,这种疾病不属于性传染病。但是,随着人们性观念、性方式变化,在异性恋或同性恋人群中,会随着而导致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或侵袭阴道、宫颈等器官,导致阿米巴病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此疾病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发病率较高。疾病潜伏期为2-8天。普通型疾病起病较为缓慢,表现为腹痛、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增多。粘液血便或脓血便,以血为主。暴发型疾病起病急,有明显中毒症状,高热、恶寒、衰竭,大便超过10次,奇臭、呈血水样。实验室病原学检查,是阿米巴病确诊的基础。

5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小肠内寄生的篮氏贾第鞭毛虫所导致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比较高,主要由于舔肛行为导致的。南方病发率高于北方,儿童病发率高于成人。大多数感染者无显著临床表现,会有20%人员出现胆道症状(胆管炎、胆囊炎)、胃肠道症状(厌食、腹痛、腹泻)、全身症状(贫血、营养不良、兴奋、失眠、头痛等)等临床表现。急性感染主要以水样便、暴发型腹泻为主。症状与细菌性沙门菌或阿米巴痢疾相似,需注意区别。亚急性感染以食欲不振、腹痛、稀便为主。大多数患者为慢性疾病,周期性稀便,大便奇臭、反复发作。此疾病反复性发作,病程长。目前来说,主要实验室检测方式由小肠组织检查、十二指肠引流液以及粪便检查等等,检查出贾第虫包囊或滋养体为确诊依据。

综上所述,性传播寄生虫病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容易误诊,传播途径受到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等影响,尤其是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医疗卫生因素制约。只有准确掌握性传播寄生虫病的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早期确诊,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许隆祺,薛纯良.重要寄生虫病诊治指南[M].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5):238-239

[2]何多龙,吴献洪,郭再宣.青海省人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地方病通报,2011,2(03):148-149

[3]刘德纯,等.获得性弓形虫病18例尸检材料的临床病理学研究.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3(7):19-21

上一篇:髋部骨折分类以及治疗方法研究 下一篇:个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