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班级管理新思考

时间:2022-09-06 03:13:23

学分制下班级管理新思考

摘 要:本文在研究已有学分制管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对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班级管理做了重新思考,并贯穿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希望该研究成果能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学分制 班级管理 大学生

学分制是以学分来计量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是高校教育体制的一场深刻革命,具有学习年限的灵活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人际交往的开放性、资源配置的高效性等特点①。但学分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不足:如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不紧密、集体观念淡化、功利思想突出、党团活动开展困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增大、各种规范约束力降低, 大学生失范现象增加等等。然而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实行学分制后,班级的概念淡化,甚至可有可无,转而强调学生宿舍管理绝对地位。还有研究者认为,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起到绝对作用,班主任可有可无。笔者认为,学分制下学生宿舍管理固然重要,但班级管理也不可缺少,否则学生没有集体感和归宿感,特别是内向的学生没有锻炼和提升自我的相对环境,达不到每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笔者还坚持认为,班主任是学生与学校交流的桥梁,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只有班主任才能真正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更好地为班级同学服务。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除了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外,还要改进管理方法和提高管理效率,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不同问题学生的素质获得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本文通过对实体班级实行模块化的柔性管理, 并使用激励制度,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较和谐的环境,以弥补学分制教学改革带来的不足。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和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建立信任是基础。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与同学之间情感交流有效途径。

一、未雨绸缪,心灵情感早先知

刚入学时,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大学生活的状态,自己的理想和对大学的期望值较高。管理者应趁热打铁,事先准备好一份基本信息表,包括“个人兴趣爱好、自己的人生理想、理想中的大学生活、简短的自我评价”等等,学生还没有受到大学生活的熏陶,是学生最真实想法。这也是第一次同学与老师的用心交流,可为第一次的班委选举做准备,也是接下来与学生交谈的话题基础。

二、慷慨“解囊”,为学生送去温暖的祝福

关键时刻,也许只需为学生花费1毛钱,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交流效果。如学生来到新的环境,也许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学生生日那天送去老师温暖的祝福,会让学生很感动的。如在军训的时候,发了一条短信:“亲爱的xxx同学,你好!这是你大学里的第一个生日,在此祝你生日快乐,天天开心”。学生的回复是:“谢谢您,老师,我从来没有过过生日,我都忘记了今天是我的生日”;“谢谢,还没有人祝福过我呢”。或者当学生遇到困难、知道学生生病、家里遭遇事故等,送上一条关心鼓励的短信,会让他觉得老师在关心他,一定要努力克服困难的信念。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让学生感动,老师得到同学的信任,愿意讲真心话,这是了解同学真实想法的前提。

三、用心服务,个案专访谈话

学习生活过程中,通过班委会、宿舍长座谈会、到宿舍走访等多种渠道了解每位同学的近况,个别同学的特殊情况,及时主动找同学聊天谈话,从不同的侧面帮助渡过难关,解决暂时性的困难。一个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有针对性的找同学谈话,了解影响学习的困难及原因,并对个人一学期的表现做总结,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做规划安排。为下学期检查学生的学习动力做好铺垫。

柔性管理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它注重管理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②,是人文教育很好的体现方式。而学分制的特点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必须以人文教育为出发点。“模块化”管理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长、兴趣等的不同建立适应其发展的小团体,并在每个团体中找出几个相对冒尖的学生,树立一两个榜样,以榜样的精神鼓舞和带动每个团体的成员,通过一部分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以达到对整个班风、学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③。本文就是对班级实行“模块化”的柔性管理来实现的。现以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管理模式为例来研究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现我校学分制下学生管理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如图1可以看出,从“教务处”到“学生”支路,课程学习基本体现了学分制的特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课程进行学习。但从“学生处”到“学生”支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必须通过“行政班级”来实现,“行政班级”是老师作用于学生必经的桥梁。可见,行政班级的管理在学分制条件下不是功能减弱了,而是管理的难度增加了。

根据学校的特殊情况,结合笔者对班级管理的经验,总结出对班级进行模块化的柔性管理,把班级管理分成三个模块,分别是学习块、文体块和公共关系块来达到有效班级管理的目的。具体思考如下图所示:

如图2所示,行政班级管理主要是在班主任的领导下,带领班委完成相关模块的策划与实施,图中所有的模块都是建立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的。具体分析如下:

1.学习模块

学习模块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学习团体。在这个临时性的学习团体中,每位同学除了认识更多的朋友和同学外,还须对原班级同学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同一课程班级内或是不同课程班级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分享学习心德体会,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成绩优异的学生为榜样,建立互帮互学团体,从而激发自身不断学习的动力。具体由学习委员总体负责,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每个课程班级选出1位同学负责本班同学的学习、考勤和师生之间的联络。被挑选出的课程班级负责人要组织本班同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组织学习交流等。该模块功能的实施,对学分制下分散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监控作用。

2.文体模块

文体模块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施展个性的有效途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最基本的条件。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体育健身运动,该模块在体育委员和文艺委员的组织下,每位同学可以报名参加自己喜欢或擅长的1-2项体育运动项目,但最多不得超过两项,以便为更多的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如果同学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也可以在艺术表演方面发挥专长,只要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就行。每学年结束后对每个团队的训练成果给予“检验”,表现优秀的团队班级给予鼓励。通过建立体育团队,依托班内爱好体育运动的同学,在他们的监督和示范下,带领全班同学参加一些体育竞赛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凝聚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发掘班上有文艺特长的一些学生,组建相应的兴趣小组,如文学、书法、歌唱、音乐等,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3.公共关系模块

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重要,学会如何做人做事更重要,是否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是否善于与别人进行沟通和协调,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要求。建立公共关系团队,就是要通过那些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热心集体活动的学生,去帮助和带动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一起组织和参加学生活动,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该模块通过班委分工合作,根据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组织不同方面的活动来增强组织者的组织能力,参与者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如心理委员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指导下组织的“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活动,班长组织的“春游活动”和团支书组织的“辩论赛”等等,收到了较好的班级凝聚效果。从公共关系模块来看,宿舍长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交流协调作用,所以宿舍的文化氛围和管理尤为重要,也是老师了解同学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实践表明,该模式下每个模块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感情是一座桥梁,它能将人们的一颗颗心连在一起,情感交流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最佳方式,只有通过情感交流,彼此之间才会产生信任感与依托感,班级成员也只有通过感情上的交流,才会使彼此之间的心一步步走近,进而产生归属感。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班干部都应在平时给予同学们更多的关注,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应该给以充分的肯定,当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功时同样应该给予赞赏,当他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应给予更多的鼓励,用感情的力量引导他们度过难关。该班级管理采用“合――分――合”的管理方式,体现了行政班级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是学生行为得以约束和监督的大环境。要做好这些工作,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激励机制的制定是关键。

总之,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技能、提高素质所依赖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开发学生智力、才能和创造力,班级的建设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分制下的班级管理也不外乎是对人的管理, 只要做到人人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都是班级的主人,就能使学分制下高校的班级管理健康有序的进行, 也才能使学分制在各大高校充分发挥其优势,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学分制条件下,愿学生管理工作者携起手来,共同思考学生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宋文成.《学分制条件下构建以学生寝室为基本单位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J].教研教改,2009.02

[2]周开来.《学分制下提高班级管理绩效的途径和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NO.20

[3]曹成.《学分制下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08

[4]胡红玉.《使用“积分激励”制度,有效促进班级管理》[J].德育与管理,2009年,第十七期

[5]陈德胜等.《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及其功能》[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

[6]曾绍军.《学分制下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J]. 科学教育,2008.07

[7]孙山.《地方高校学分制改革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09

作者简介:

孔彩灵(1981.11-)女,云南宣威,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学生管理,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上一篇:浅谈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工作办法 下一篇:仁爱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