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06 12:14:35

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施工企业合同纠纷案件呈现出高发态势,由于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意识不强、合同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有效防范施工合同风险。本文主要在对施工合同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施工合同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76-02

一、引言

施工合同是合同双方义务实施、权利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影响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进度、质量、投资控制的重要因素。一份合法、公平、有效的施工合同,有利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加以认真履行,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发生合同争议纠纷。目前由于建筑市场激烈竞争,导致了市场严重倾斜于买方市场,有利地位被发包方长期占据,施工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同时,由于合同法律体系不完善,合同法律环境不好,再加之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的法律意识淡薄,形成建筑市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常常发生,发包方常常用非常苛刻的合同条款把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到施工企业方面,造成风险承担上的严重不均衡,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和负担,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合同风险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它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与得失。因此,施工企业在新的建筑市场形势下,自身必须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要尽量合理分担风险或规避风险,在合同履行中努力转移风险或分散风险,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和生存。

二、施工合同包含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一个项目的实施所涉及的合同很多,包括租赁合同、劳务合同、采购合同、分包合同、总承包合同(即施工企业与发包方签订的施合同)等,所以,合同的风险存在多样性,例如能否按质、按时完成施工,能否获得合理利润并及时向发包方交付工程的风险是总承包合同的风险,货款支付、供货方的供货能力以及能否按期供货对施工项目造成的影响等是采购合同的风险。此外,风险存在于合同全过程(生成、签订与执行)。施工企业把握合同风险的重要环节在合同签订阶段,但在签订合同之前的合同谈判、项目决策阶段的是消除合同风险的关键,而执行合同阶段如果合同参与方不准确把握合同的履行程度或不按合同履行,都将生成新的风险。施工企业项目实施的第一步是获得施工合同,而施工合同是整个项目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工程项目从开工到施工过程管理再到竣工结算,其实就是项目履行合同的过程。施工企业应履行施工的义务,按合同规定的施工时限、施工方式以及应达到的效果等进行施工,发包方也应该按合同规定的支付时间、支付程度履行支付义务。施工企业的合同风险体现在能否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完成项目;能否按照约定的合同价完成整个项目并交付使用;能否按合同约定的方式及时拿到工程款。

三、施工合同中的主要风险

风险是指在将来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结果同预期的偏差。合同风险是指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由于技术、组织、管理、环境、信誉等情况发生变化,而使合同履行受到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内容,也是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的主要依据。总体来说,施工企业面临的与合同相关风险因素主要来自如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合同管理模式确定的风险

在国际工程中,通用的合同管理模式有BOT合同管理模式、设计——建造合同管理模式、EPC合同管理模式、传统合同管理模式等。特别是对于发包方和施工企业之间的各种合同管理模式,每种合同管理模式都有不同的管理形式、项目风险分配、适用范围等。施工企业应注重分析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合同管理模式,以确定风险管理对策。

(二)工程合同计价方式确定的风险

按照合同支付方式分类可以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补偿合同三大类。不同的合同计价方式,发包方和施工企业之间的风险分配是不同的。对施工企业而言,成本补偿合同风险最小,单价合同风险次之,总价合同风险最大。施工企业应仔细选择和审核合同确定的计价方式。

上一篇:职业素养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下一篇:我国保税区发展绩效的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