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朗族祭祀茶祖看盟誓文化的民族性

时间:2022-09-05 11:00:27

从布朗族祭祀茶祖看盟誓文化的民族性

摘要:作为“百濮”的后裔,芒景布朗族自然承袭了祖先剽牛的习俗,但又以祭祀茶祖的仪式来呈现其盟誓文化,因而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与他们的生存“拐杖”――茶息息相关。其剽牛盟誓既是对祖先神和自然神的宣誓,同时,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表达茶农的集体理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布朗族;盟誓文化;民族性;意义

中途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盟誓是中国古代诸侯为释疑取信而对神立誓缔约的一种仪礼。

盟誓的基础是神灵信仰。盟誓的出现,是基于人们对于神的共同敬畏。盟誓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不守信者,将由神加以惩罚,降下灾难。因此,神才可能成为各方所承认的见证者和监督者;盟誓才成为人与人和人与神二者之间紧密结合的特殊契约。

盟誓最具代表性的仪式是杀牲歃血,在神灵面前发誓,以神灵为盟誓见证。《春秋・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父盟于蔑 。” 孔颖达疏:“天子不信侯,侯自不相信,盟以要之。凡盟,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

在滇西南少数民族中,从古至今都不乏杀牲盟誓的例子,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剽牛仪式。古代 “百濮” (孟高棉系统)的后裔――佤族,一向把剽牛视作结盟、祭祖、庆贺、接福等活动中最神圣庄严的仪式,不是随心所欲想剽就剽,只有在庄重、严肃、隆重、喜庆的场合才使用。剽牛仪式用血淋淋的牛献祭,除了表示对神的虔诚外,也寄托着佤族人对牛的感恩和祭奠。人们在剽牛仪式上对祖先神或自然神(如日月山川之类)作出信守诺言的保证,并表示如果不遵守诺言,氏族乃至后代都将降临种种灾难。无疑这些灾难都是最为严重和可怕的,因此也最有威慑力。

布朗族与佤族一样,同是“百濮”后裔,其传统文化中也保留着剽牛祭祖的古老习俗。布朗族是云南省特有的15种少数民族之一。 “百濮”是活跃于古代西南地区的三大族群之一。据古文献记载,“百濮”分布的地域非常广阔,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部,即江汉流域至贵州、云南和四川部分地区。早在商朝初年,南方的“百濮”及其他族群就为中原王朝所认识。《逸周书・商书・伊尹朝献》记载:“伊尹受汤命,于是为四方令曰:臣请……正南:瓯、邓、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令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这里所指的“百濮”就是布朗族的先民,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等贡品均出自布朗族先民生活的地区。这说明了从上古时期起,云南地区的濮人就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石器时代,百濮诸部落已聚居在云南的西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至2010年人口普查时,布朗族人口的分布区域与新石器时代的分布大体相当,主要聚居在滇西南和滇南地区,即云南省普洱市、临沧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布朗族人口总数为119639人,其中普洱市有15543人。

作为“百濮”的后裔,布朗族自然承袭了“百濮”族群剽牛盟誓的古老习俗,但居住在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的布朗族,其剽牛盟誓则以祭祀茶祖的仪式来呈现。

任何文化包括盟誓文化都是由某一具体的民族或族群创造的,因而,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或族群性。本文将通过芒景布朗族祭茶祖仪式的起源和内容,揭示其盟誓文化的民族性及其意义。

一、芒景布朗族祭祀茶祖的起源

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的布朗族以种茶闻名于世,近三万亩古茶园环绕遮蔽着几个布朗族聚居的村寨。芒景村所辖6个村民小组、600多户、2300多人,布朗族占98%。芒景布朗族奉行的是本土固有宗教与南传上座部佛教相结合的信仰,用“多坦”(经文)记载佛事,用“多利”(傣文)记载历史和文学,至今还蕴藏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

芒景布朗族祭祀茶祖仪式,源于布朗族迁徙的传说(此地传说与神话密不可分):很早以前,这个部族的祖先生活在一个叫“农当农写”(滇池)的大湖边,由于北方族群的扩张,他们被迫向“绍兴绍帕”(今缅甸掸邦一带)迁徙。哎冷是这个布朗族部族首领的长子,其父去世时,他正率领部下在外面打仗。部族不能没有首领,经全部落商议,大家推选哎冷的弟弟尼哇其父之职。哎冷回来后,不忍与同胞兄弟相争,遂带领自己手下3300人向南迁徙,去寻找新的生存之地。他们来到勐艮(今缅甸掸邦首府景栋),发现这是一个宽阔的坝子。碰到一棵空心的老树,哎冷用拐杖敲击树干,听到发出“咚当咚当”的声音,哎冷就给此地取名“咚当”。因为这里到处是沼泽地,坝子里充满瘴气,容易使人患瘟疫,所以,他们没在这里安营扎寨,只能继续往山上走。途中,他们看见一座山,远看像一头大象,走近山顶顶到天,满山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土地肥得像流油,七条清泉从山上往下流。这里有鸟有兽,还有在迁徙途中拯救过部族生命的“腊”(茶树)。这里山大易守难攻,是建立村寨理想的地方。哎冷为此地取名“芒景汪弄翁发”, 决定以此为大本营,其下分为“汪西爱”、“汪西哈”(今缅甸布朗山)、“汪绍乃”、“汪绍弄”(今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四个部落。然后指挥属下先在大本营进行大面积人工种植茶树,成功后逐步向其他部落发展。

传说哎冷的部下有四个得力的大将,一个叫葳士朵(走路比风还快),一个叫娜士因(比石头还笨重),一个叫缅士蹄(奇臭无比),一个叫鸾士菲(比火还热)。哎冷很会狩猎,有四个得力的大将相助,多凶猛的野兽也手到擒来。布朗族迁到这里时,这地方已经是傣族头人的领地。但是,傣族头人见哎冷很有本事,带着许多部属住在山上,不敢去攻打他,还把他的第七个女儿发莱嫁给哎冷为妻,并封哎冷为“帕” (也写作“叭”,管理布朗族地方的官)。帕哎冷为人诚实,对傣族头人也很忠顺,得到头人的喜欢。头人年迈后对七女说,想立一个最诚实的女婿继位。头人的话被其他六个女儿听到后,从此嫉妒起帕哎冷来。

有一次,头人叫七个女婿各率属民挖一段城壕,限期七天挖完。其他六个女婿挖了十天还挖不完,而帕哎冷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挖完了。第七天,头人打着金伞,骑着大象去视察,看见只有帕哎冷挖完了,而且挖得最好,于是,把金伞给了帕哎冷。其余六个女婿怕头人把位子传给帕哎冷,就设计陷害他。先后几次用议事的名义招去他,然后企图设伏杀掉他。帕哎冷早有防备,他叫他手下4个大将去赴会,六个女婿想杀他们又奈何不得。六个女婿知道对付不了帕哎冷,就派人暗中跟踪他。当他们得知帕哎冷常在江边一棵大树上打斑鸠给岳父下酒,就暗地把大树锯断了一半多,然后伪装好。一天,帕哎冷仍然跟往常一样爬到树上打鸟,大风把树吹倒了,帕哎冷和大树一起落入滔滔的澜沧江里,一直冲到勐罕(今橄榄坝)淹死了。

帕哎冷死后成为天神。他警告六个女婿说,你们害死了我,如果不把我的妻子安置好,我就把你们都整死。六个女婿害怕了,只得给帕哎冷的妻子盖了一座宫殿。帕哎冷每晚都下凡来与七女同住。后来七女怀孕了,头人追问七女,七女不说。头人给女儿一条红布,一竹筒石灰,叫他趁男人不注意,用石灰涂上标记,并把红布拴上。晚上帕哎冷来时,七女就按照父亲说的做了,不料被帕哎冷识破,就把仙衣脱下来穿在猪身上。第二天头人派人去查找,看见所有的标记都在猪身上。各位寨主集中在一起商议,认为帕哎冷死后已经变成妖魔,再让七女住在宫殿里,怕给全部族带来灾难。于是,就把七女捆在一张竹筏上,放入澜沧江中随波逐流。流到一个叫“勐来”的地方,竹筏被江心的石头挡住了。晚上,帕哎冷来宫殿找不到七女,托梦给各寨主,你们把我的妻子弄到什么地方去了,限你们七天之内给我找回来,否则,我把你们大卸八块,放在神锅里煮成肉酱。寨主们醒来惊恐万分,赶紧派人沿江寻找。然后,将七女恭恭敬敬地接回来,杀牛为帕哎冷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向帕哎冷赔礼道歉,为七女拴线叫魂。芒景的布朗族又用大象把七女从宫殿接回芒景来。

帕哎冷见此非常感动,托梦给族人说,我想给你们留下金银,但终会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终有遭瘟死亡之时。就给你们留下一块宝石(土地)和茶树吧!即使人家的寨子毁了,你们的寨子也不会毁。你们在我火塘下面的土地上一定能繁衍壮大。

族人问帕哎冷,您对我们的大恩大德,要我们怎样来报答呢?帕哎冷说,只要你们按照我先前做的那样一直做下去就行了。你们每隔三年杀一条耳朵与角一样平的水牛和一只鸽子祭祀我,我会在天上保佑你们平安幸福。

从此芒景的布朗族人为了祭祀帕哎冷,在傣历六月七日这天,每隔三年要剽一条耳朵和角一样平的小水牛,其中的三年杀7只公鸡(当鸽子)献祭他。此外,还要为七种神灵叫魂,以祈求帕哎冷和神灵保护布朗族人粮食丰收人畜兴旺。

祭茶祖的仪式据芒景布朗族经文典籍《(蛮景)本勐》的记载,已传承了1700余年。但自1951年起,剽牛祭祀的仪式中断了59年,直至2010年才得以恢复。恢复的初衷主要是认为现时的政策法规在本地生态环境、茶农信誉、社会秩序、行为道德等方面的或“缺位”或“软弱”,期望通过剽牛盟誓,重振茶祖的威慑力。因为芒景村的茶农富裕了,剽牛仪式从隔三年改为隔两年。2013年4月17日剽牛祭祀茶祖的仪式,在芒景村隆重举行。

二、仪式的内容

盟誓的本质是外在的、强制的、带有威胁性的,以神的威慑力来维持人与神之间的诺言。所以,盟誓的外在形式便显得很重要。芒景布朗族的剽牛盟誓,不仅是一种非常庄重神圣的仪式,而且是他们重要的传统礼制。

(一)寻找祭祀茶祖的牺牲

寻找祭祀茶祖的牺牲――水牛,在剽牛仪式举行之前两个月进行。按照传统,寻找的范围直至西双版纳州的勐遮坝子,远处找不到,才把范围缩小到附近的村寨。

牛与布朗族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布朗族的观念里,牛诚实、善良,与人们的灾福悲乐直接相关,具体体现在牛毛的旋纹上。选择的标准:水牛健康,外表看去有精神,牛的双耳与双角平(两三岁),脖子有两道白色条斑,鼻子上面的毛有直纹;尾巴要直,有一定的长度(横拉约至牛胯);腿上的毛不能有旋纹,身上不能有疤痕;牛的要完整;眼睛上方有白斑(四眼),两只眼睛下方有旋纹;两肩有两个对称的旋纹。

牺牲被选中后,用石灰打上标记:在牛头顶和牛尾巴上方分别写两个傣文字母,表示这头牛已经被祖先正式选中。选牛人科叭吐口水喂牛,表示此牛已归茶祖所有。然后跟着水牛回家,再跟水牛的主人讲价钱。按照传统,讲的时候讨价少,还价高。2013年剽的这头牛,也是在勐遮一带寻找无果的情况下,才在本村的翁洼找到的。牛的主人南门讨价6600元,科叭还价加了2120元。南门觉得自己的牛被选中是一种荣耀,很高兴,当即叫家人杀鸡做饭,宴请科叭和其助手岩耐,并请寨里的老人作陪。饭前,牛的主人请寨首带着祭品到寨心叩拜,向寨神告知这一情况。

分别时牛主人解下牛铃,将绳子递给科叭,表示与牛解除关系。女主人对牛说了许多祝福的话,送科叭一包饭,送牛两把青草,与牛在家门口告别。

(二)迎接水牛进寨

2013年4月14日下午,祭祀茶祖仪式主持者到寨门口迎接选中的水牛。人们把水牛迎到已故的布朗族首领家,其后代在楼下端着5对腊条前去迎接。寨里的男女老人前去验收,科叭的父亲康朗丙大声宣布,找到的牛符合牺牲的各项条件,验收合格。并为牛栓线祈祷,把线绕在牛的双角上。把牛栓在楼下的柱子上。大家上楼,科叭打开牛主人包给的饭,让在场的人每人吃一口。剽牛之前,作为牺牲的水牛拉尿拉屎皆被视为大吉,牛屎要分给各家去糊粮仓,以示沾了茶祖的福气,此后家家粮满仓钱满袋。

(三)为牛祈福

按照传统,祈福的仪式在芒景的三位旧时的寨子官员家举行,由其后人担任:

14日晚19时左右,水牛迎到芒景下寨的达闷家。15日下午17时尼江砍把牛送到芒景下寨的另乃家。16日下午17时,张达南把牛送到芒景上寨的拥并达乃家。这3家的主人分别端着有5对腊条的盘子出来迎接,向牛头撒米祈祷,为牛洗脸,然后把牛迎到楼下栓起。这期间,3个寨子的每户人家都要给水牛送一捆草表示敬意和安慰。

(四)搭建祭台

16日下午14时,大家到犀牛潭的大祭台前搭建一个剽牛仪式专用的小祭台。祭台用竹子搭建,长100厘米,宽50厘米,分上下两层。16日下午15时,由翁机寨的人栽剽牛桩。剽牛桩用埋登树制成。拴牛的绳子由糯岗傣族寨准备。

用青茅制成的绳子,穿上竹篾制成的“大辽”(神兽之眼),将祭祀的场地圈起来,以示神圣。非祭拜者不得入内。青茅绳和“大辽”在布朗族的观念里,具有神圣和辟邪的作用。

(五)迎接牺牲上山

4月17日早上8:30,迎接水牛上山的人集中在芒景上寨伍丁书家,他家门前摆一篾桌,上面摆着装爆米花的盘子、腊条、茶叶、草烟和一个酒葫芦,桌子的一角立着芭蕉苗和甘蔗,旁边放着一对装芭蕉叶的挑箩,还有早上由糯岗傣族寨送来的栓牛绳。出发前,伍丁书从后院牵牛出来,其妻端着爆米花盘子,伍丁书为牛栓线,象征性地为牛洗澡并祈祷。许多村民也来为牛拴线,同时把钱插在牛头上的线里。出发时,科帕端着盘子走在前,牵牛人、剽牛人、挑箩人、拿栓牛绳子的人、呼唤茶魂人等依次尾随其后。

队伍穿过寨心,到达兰根家,由达兰根的后代为两个剽牛手授镖。然后再到布朗族首领家楼下,首领的长子夫妇端着盘子在楼下迎接,并为牛栓线、祈祷。队伍走到公主泉停下,象征性地为牛洗澡,往牛身上撒爆米花,把牛牵到萨拉亭里,将祭祀用的物品放在萨拉亭里,用芭蕉叶包着糯米饭喂牛。迎接牺牲的每个人都吃一口饭。

队伍经过南卧果、蒙爽路、塔巴莱路、齐阿埋路,再经小榕树之下,到了帕哎冷住所的遗址。在一棵树下,科叭摆上祭品和钱,点燃腊条祈祷。做完仪式,队伍再转到犀牛潭,科叭把盘子放在小祭台上,祭祀物品等放在台前,两只镖靠在祭台上。

(六)献祭茶祖

祭祀者把芭蕉叶铺在小祭台上,将祭品逐一放在上下两层。上层放5堆酸茶、饭、芭蕉、爆米花、两对腊条、两块白布和两杯酒,下层放11堆酸茶、饭和芭蕉。赛坎坐在小祭台前。

参加祭祀的人群敲锣打鼓、跳着舞到来,队伍前面的人跳长刀舞和鼓舞,他们来自过去芒景布朗族头人管辖下的各个村寨,大家依次把茶叶、水酒、山泉水、土布、大米等供在大祭台上。来自各地的茶商和企业代表也依次前去祭拜。

(七)祭祀茶祖

4月17日13时,祭祀茶祖仪式正式开始,科帕端着盘子到大祭坛前,向已故布朗族首领之子南康和苏国文各献一对特制的腊条。

叫魂者――恩腊(79岁),大声呼唤三声,召唤茶祖的灵魂回来接受子孙的祭献。赛坎在小祭台前念咒语,并用筷子翻动祭台上层的祭品。咒语的内容包括祭祀茶祖起源、帕艾冷临终前留下遗训以及子孙后代对茶祖的承诺和保证。

赛坎第二次念咒语,并用筷子翻动祭台上层的祭品。咒语内容为:我们是茶祖管辖下的村寨百姓,今天聚集在祭坛前拜祭茶祖,求茶祖保佑我们子孙后代幸福安康,六畜兴旺,粮满仓,钱满袋!

主持人南康和苏国文分别向剽牛手恩苏和小恩坎授镖。开始剽牛。剽牛结束,剽牛手将剽送至小祭台,镖尖朝上靠在小祭台上。看卦者根据水牛倒的方向和姿势看卦,并向大家宣布卦的结果。

剽牛者将水牛开膛,先割下一点牛的肝、肺、肉,在一块小木板上切成片,交给赛坎。赛坎一边念咒语,一边用筷子每样拈一点,放在祭坛上下的16份祭品上。咒语内容:茶祖啊!这条公牛多年轻,这条公牛多健壮,这条公牛多漂亮,这是所有村寨的百姓献给您的祭品。

献祭完毕,解开围着场地的草绳和大辽,大家跳起布朗族舞蹈。各户茶农把自己的祭品和钱放进大祭台中间和四角的竹箩里。

同时,开始剥牛皮。剥牛皮者叫忠选,其父是布朗族头人达帕雅的另乃(助手),过去每次祭祀茶祖皆其父代替达帕雅剥牛皮。忠选作为后人剥牛皮,因此得到村寨给他的一个挎包、一斤酒。忠选剥下5条牛皮(从前腿至后腿约5寸宽),分别送给布朗族首领的后人。再由他们分给所有的农户,每家一小点,挂在火塘上方晾干。得到的人认为献祭茶祖的牛皮可以用来做解药。

因为糯岗傣族寨出栓牛的绳子,所以,牛脖子处约5寸宽的一块连皮带肉给糯岗寨。因为翁机寨栽剽牛桩,从牛下巴至牛尾巴约5寸宽的一条牛皮及水牛的生殖器分给翁机寨。这两部分分割后挂在剽牛桩上,由翁机寨和糯岗寨带回寨里,每户人家都能分到一小点牛皮。牛肉分解完以后,将牛肉放进大锅煮熟,吃百家饭,芒景村群众和来宾一起就地享用野餐。

三、祭祀茶祖的意义

(一)对茶祖和神灵宣誓

芒景布朗族年复一年地举行祭祀茶祖的仪式,除了兑现后代对茶祖的承诺―以水牛来献祭祖先神外,人们还对祖先神和自然神作出遵守古规、信守诺言的宣誓:保护好古茶园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拐杖”;保证古茶的纯正不掺假,就是保证自己的信誉。

在地方法规或“缺位”或“软弱”的情况下,茶农对茶祖和神灵的宣誓,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茶农信誉、维护社会秩序、规范行为道德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增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

随着芒景古茶园的知名度逐渐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林下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经济也随之得到相应的发展。农户们富裕了以后,买车买摩托盖新房,生活得到改善。但部分人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没有过去那么积极了。通过每年举行这样一次祭祀茶祖的活动,进一步诠释民族精神――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以此增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

(三)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谐

平时各村寨、各民族的生活都在自己特定的圈子内,举行祭祀茶祖仪式,邀请其他村寨以及其他民族来参加,按照古老的传统,傣族献祭拴牛绳,佤族献祭水酒和山泉水,哈尼族尼人献祭土布,拉祜族献祭大米。各民族的参与打破了各村寨及各民族间的相对隔离的状态,使万亩古茶园这片区域的统一状态得以恢复,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同时,也使各族群内部及其与自然界之间的多重对立获得了和谐的统一。

(四)巩固历史的记忆

布朗族祭祀茶祖,相传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他们力图在这年复一年的祭祀活动中,巩固这个记忆,让子孙后代牢记茶祖和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惠,使布朗族的古老习俗得以传承。

(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这是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适应与遵循,同时,也意味着人对命运的顺从与崇拜。芒景布朗族把茶园视为生命一般重要。他们将茶树种植在大树下面,把举行仪式后种植的第一棵茶树当做“茶魂树”,每户茶农的每一片茶园,都有“茶魂”保护着。每年开春择吉日祭拜过“茶魂树”,由长者采下“茶魂树”的第一把茶叶,方能正式采摘其他树上的茶叶。在“茶魂”的“监督”下,没有发生过越界采摘别家茶叶的现象。

过去,万亩古茶园设有一条森林带,宽约40米,布朗语称为“背”。这条森林带具有防风、防火、防霜冻和界线的作用,这条防护林之内的每棵树都是神树,布朗族从来不砍伐。防护林范围内,除了种茶,不能种任何其他作物;不准打猎捕鸟,连蜂子和蛇都视为神圣之物。为了让人们遵守这些禁忌,他们把祖先神化为茶祖,将大自然中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事物加以神化,如茶、谷、森林、小动物(包括害虫和益虫)、土地、水源等,对其顶礼膜拜,并在每年的祭祀活动中为这些神灵叫魂,以求这些神灵永在,护佑他们衣食饱暖、平安吉祥。这样做的结果,古茶园的生态得到很好地保护,茶叶不打药施化肥也能获得较好的收成,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六)表达了茶农集体的理想

祭祀茶祖的仪式需要古茶园各村寨的共同参与。只有大家共同参与,才能使原本平凡的事物神圣化。而通过祭祀茶祖的活动,个体在这里有了理想,平凡的生活得到升华。祭祀活动的本身是期望得到祖先神和自然神的护佑,但并不是所有的参与者都带有企图和功利。在活动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更多地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快乐,是他们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

结语:

芒景布朗族的盟誓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与他们生存“拐杖”|――茶息息相关。其剽牛盟誓既是对祖先神和自然神的宣誓,同时,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传承传统文化、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表达茶农的集体理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国祥.布朗族文学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2]苏国文.芒景布朗族与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

[3]向跃平,樊坚.布朗族的茶与传统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4]张海珍,李娅玲.普洱民族文化概览[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张海珍(1958-),女,傣族,学士学位。普洱学院地方民族文化中心研究员。

薛敬梅(1968-),女,普洱学院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在读博士。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1YJA850024)《盟誓文化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关系研究》,阶段成果

上一篇: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下一篇: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批判性解读